夕阳下静谧的二界沟

人在旅途

 

夕阳下静谧的二界沟

 

 

下乡的年月,二界沟只是一个小小的码头,在那个尚是贫困的年代,二界沟并无太大的名气。虽然在盘锦混迹了七八个寒暑,将最美好的青春流年埋藏于垅沟内,二界沟很近,以现在的速度来计算,乘坐公交也就一泡尿的功夫,可有谁会无事去那里走上一遭?如果有,那便是吃饱了撑的。

下乡的第二年,大队曾派一些人出工,到二界沟码头从船上卸载石头。那个时候男知青最愿意干的活的可能也是出工,因为可以吃饱饭,也算是俏活吧。然而,那次美差却没有我的份,就这样近八年的“抗战”生活结束了,也没有去过那个小码头。不过这二界沟的名字却镶印在了心中。

二界沟的名字,起源于何时何因,无从考证,可经过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二界沟越发显示出它在盘锦市的重要地位。

大巴车从营口越过辽河大桥,由经田庄台一路奔向大辽河弯弯的河道围成的半岛,那应该是辽滨苇场了。这一车人当中,也许只有我见过那样壮观的芦苇荡,那一望无垠的苇田,依然如记忆中的影子。深秋时节,只有芦花在秋风中摇曳着,等待着收割,而芦苇收获的季节却是冬季。

这个半岛因形状如一条长长的鸭舌,便被赋以鸭舌岛的名字。在未见过如此壮观的芦苇景象的那些朋友,疯狂的拍摄之后,大巴离开了苇田,沿着向海大道驶向了二界沟。去二界沟的目的,只是想抄个近道也不用花费几十大毛,欣赏那片红海滩的美丽。红海滩于我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也曾经去过两次,一次是在上山下乡三十五周年之际,受邀参加大洼县政府组织的“激情岁月”活动,曾经游览。一次便是2008年,时值下乡四十周年,班里的同学一行三十人,故地重游,少不了去那片红海滩一游。

下乡的岁月中,这红海滩尚未形成规模。这红海滩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盘锦沿海一带的沼泽滩涂在开发成稻田后,稻田所用大量淡水通过干渠流入双台子入海口,而海水涨潮时,海水又逆行,于是在海水淡水相互涨退交融过程中,便形成了适于这红碱草的生长环境。多年后,那滩涂上的红碱草面积逐渐扩大,这壮观的红海滩由此形成。然而,这红海滩在成为旅游景点后,那昂贵的门票,总会将一些收入较低的国人拒之门外。若非摄影之人,单纯为看那片红碱草,总觉得意义不大。于我来说,那儿就是一个“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的一个不值之地。仅从性价比上看,也会得出这种结论。二界沟离红海滩很近,红海滩也在不断的向二界沟扩张漫延着。

车停在了二界沟船厂旁边后,几十朋友从船厂大门涌入,但见一艘正在建造的二十几米长的大渔船,屹立在船厂大院内,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那艘行将完工的大船,造价不菲,一工人说得一百多万,这投资不小,回报必定丰厚。当时便思忖,如此大的渔船,也非一般财力的渔家所能承受。船厂院内还有多艘或等待维修或准备拆毁的渔船,静静的站立在那儿。这里不只是渔船诞生的摇篮,亦是渔船的坟场,那些渔船便是“生于斯亦死于斯”。

船厂院子的西边不是很宽的河道,应该就是二界沟,河沟内停泊着近百艘渔船,这里是渔船的码头,避风的港湾。此时海水退去,河床半裸,河边有木杆支起的栈桥,那是渔船停靠时渔家上下船的通道。行在栈道上,向那些渔船走去,偶遇船上的船工小聊几句,说是这几天风大,风小时就会出海。渔船上有人的并不多,所见之人都是船家雇用的船工,也许他们就生活在船上吧。

渔民不出海,这渔政的船也就和这些船一样,静静的休眠停泊在沟里,任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人浏览欣赏拍照。近海之处,有水有船就会有那些“噢噢”叫的海鸥自由飞翔,那些海鸥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俯冲入水,叼起猎物再飞向空中。那些飞翔的海鸥与那些静静停泊的渔船,便形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映衬在小河对岸的那些并不算红的碱蒿子和行将落去的夕阳里,别有一番景致。

这里看不到海,但我知道,那弯弯的河道和那片尚未形成规模的红海滩,已经告诉我向南的不远处,就是渤海之滨,这里离海边很近很近,那座滨海大桥也近在咫尺。当风平浪静之时,那些渔船开足马达,应该是怎样的喧嚣怎样的热闹?要出海了,那几百艘渔船排成一队,陆陆续续从这小小的海湾驶向那蓝色海洋的时候,一定也是壮观的景象。而渔家也一定会带着丰收的企盼,在几天后猎渔归来之时,夕阳那和暖的余晖映在一张张红润的带着笑靥的脸上,那又会是一幅“鱼儿满仓船满江”的画卷。

当夕阳行将隐去的时候,海水已经开始暗暗的涌动倒流。要涨潮了,夕阳向晚,海鸥也渐渐远去,飞向它栖息的地方,只有造船厂的那几名工人,依旧在紧张的忙碌着。今日没有晚霞,只有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那些沉睡的渔船船舷上,是那样的柔和。栈桥上,我们颀长的身影,映印在那片于我来说是那样熟悉的红碱草上。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一支红碱草呢?在那片曾经的不毛之地,顽强的与大自然抗争着,与命运抗争着。曾经的盐碱滩涂,是它伴随着我的青春年华,抑或是我的青葱岁月陪伴随着红碱草的生死轮回。当那片芦苇都难以生存的沼泽地变成广袤的良田之日,那些碱蒿子在海边滩涂连成一片,扩展成一眼望不到边的红地毯,如画卷装点着那片滩涂,供远来的游人欣赏。可又有谁知道,几十年前那些于此拓荒的十几万城市里来的孩子们,是何等的艰辛?那几十万亩稻田,春播秋收,年年轮回,而我的青春却无法唤回,永远的逝去。记忆里的艰辛,八年的汗水,淘尽的是我春华般的岁月,留给我的只有那与生俱来的倔犟和坚韧,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伴我前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蓝颜

残阳似血,一种沧桑美,亦有一丝暖意

红枫

大哥变游侠了(*^__^*) 嘻嘻……

漫步人生

故地重游,感慨万千。青春逝去,坚韧倔犟.[em]e179[/em]

小甜瓜

故地重游感慨颇多啊,虽然青春不再,但现在一样过得精彩

云岭汐

从视觉到心灵美的享受![em]e179[/em]

塞翁失马

长知识了,碱蓬草形成的机理居然与海水倒灌有关。读大哥的游记真是令人感慨,情景交融夹叙夹议中包含对知青岁月的复杂情感和对一代知青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