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曲

个人日记

每个周末行走于暮色渐近的黄昏。落日的余晖里,满天抖落的金光,装扮妖艳无比的群山,春花烂漫。这一路风景,驿动着姹紫嫣红的遍景,感概着行进中的美不胜收,数次想记录什么的冲动,终瓦解在匆匆忙忙的旅途,久而久之,也熟视无暏的麻木了。难得十五的满月相随,一路西行,风景动变的更迭,落日灿烂,清月澄澈,如影随形,难能可贵的,悄然间又扯着神经末梢,激发心中的记忆。随风梳理美丽的碎片,串成一线线的幻影,炫美着胸膛。这样的收获,欣喜着每一分钟的步履,也许有此经历的人,自然也欣喜若狂,概莫能外。

 

长久的阴霾,雨过天晴后,还是驱不尽黄昏的雾气。空气的湿润,浇灭了太阳的灼热。暮色来临的节奏里,夕阳红红的脸,像饱餐了一日的醉汉,懒洋洋地一点点下滑身影,戏着雾霭,若即若离的飘浮。只是那红晕越来越浓,又越来越深,越来越没了炽烈。一边沉入天际的惨淡,一边醉出溶解的漩涡,鲜艳夺目的红哦,迅雷不及掩耳就消散在无垠的广袤里,销声匿迹的绝然。仿若曲终人散,意犹未尽的回味着,余音缭绕,心旷神怡,既而又扼腕兴嗟:怎么就没了呢?

这落日的盛宴刚送着我的背影,来不及伤感,天就暗了下来,一切隐没于暮色的黯然里。
图片

放眼前方,一轮明月已高挂天空,暮色的苍穹,由灰白变暗蓝既而缎蓝,静静的托着明月的澄澈,清辉如洗,静谧淡薄。山峦起伏,树影摇曳,分不清有什么颜色,只见那黛青色的线条,勾勒出天地之别。一如大师笔下的素描,简单笔画飞舞,雄浑苍劲的笔力,尽显山峦起伏,凹凸不平的视觉感分外明确,渐进的朦胧掩不住清新淡雅,神韵无声无息令人咂舌。玉盘朗朗,天更空旷,山更绵延,风更清和。老公说,今日是十五,月光如水,最让人开心联想的,还是花好月圆夜、共剪西窗烛的企盼。而那《西厢记》里“待月西窗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企望,写意着多少月下幽静的约会,那样撩人,那样醉心。

车行的速度,更增添了月移的动感。车灯的昏黄,唰唰往前冲。夜风中,豌豆角生涩的清香弥漫,淡淡的甜味袭来,牵引着我回到儿时的过往。

月明星稀之夜,三五个伙伴一起,找一畦豆角地躺下。一边仰望苍穹,一边环顾四下,淡月中的豆荚花白而轻逸,随风抖笑。寻着那熟透饱胀的豆角儿,触手可及的摘下即食,绿油油的汁液,染绿了口腔,染翠了思想。虫吟蛙鸣里,给静夜添了无数的神秘,更惹青春年少的我们无数憧憬。

偷食的脆甜里,想彩云追月的趣味,想月中折桂的欣喜,想凌波微步的轻盈,想《冰川天女》里弹起东不拉姑娘的巧手,想此时的月夜,我们脚板儿撒欢的天空,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微风过处,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厚厚的暖意拂过全身。感动着艾青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行文至此,发现自己陷入了过度崇尚美感的象牙塔里。汉大赋式铺陈的文字,华丽空洞,心向何方?朋友点评我的文章钢多柔少,趁着这月色的稀薄,朦胧中超脱世俗狂想何以沉醉其间?也许淡然清新,也许朦胧隐约,也许皎洁空灵,也许舒展无束。也许,就是那借来的冷却了的光,柔和虚无、平淡无奇而又舒缓的自若,给人闲适自由畅想的空间,物我相忘。难怪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

 

 

 

 

 

 

 

 

文章评论

夏天

[ft=,,楷体_gb2312]好美的夕阳之景,慢慢的涌现出夜的娇媚,好美 总是感觉自己身临其境……给我一种唯美感……如此佳作 岂有不评之理?呵呵!好棒[em]e179[/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