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代崖葬墓群观僰人悬棺

精彩不容错过

   说起悬棺,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从小就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悬棺这一词,知道是悬空在岩石上的棺材。陌生是因为没有见过它的真面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素有“世界之最,巴蜀一绝”之称的僰人悬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僰人悬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境内,珙县、兴文、筠连等县境内均有分布。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珙县志》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早在1956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为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
图片图片

  【汉字解释】
僰 (音bó,类“博”)解释:1.逼迫。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僰人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为“西方之戎”,属氐羌族群。秦以前有僰侯国,位于今四川宜宾地区。滇(今云南滇池地区)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区)两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称滇僰和邛僰,与当时川东的濮族同出一源。汉代,其聚居区称僰道(王莽改为僰治),是秦汉时期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的起点。主要从事农业,除水稻外,还栽植各种经济林木。本族奴隶主常向外输出奴隶,称僰僮或僰婢。曾发动过反抗东汉统治者的斗争。后一部分渐与汉族同化,另一部分向南迁移,到南北朝时成为僚族的一部分。在汉末以后,僰的名称不见于记载。宋代大理国是僰人(白人)建立的。元、明继续称为僰人或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他们都是白族的先民。元以后也称傣族先民白夷为僰夷,最早见于《元史·泰定帝纪》。
僰最早见礼记王制篇作"棘"所谓"屏之远方,西方曰棘" ,郑注"棘"当作"僰"。吕氏春秋侍君览始作"僰",称"僰人野人,篇笮之间,多无君" 。后来史记西南夷传,有所谓"僰僮 " 。说文解字" 僰,犍为僰蛮也" 。(摘自黄现璠著《广西僮族简史》 )
图片
 
 【古籍记载】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惰怠。”《史记.西南夷列传》:“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童、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张守节正义:“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段玉载注:“接楗为郡有僰道县,即今四川叙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屏之远方,西方曰僰,东方曰寄。’”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僰道县,在南安东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六年城之。治马湖江会,水通越隽。本有僰人,故《秦纪》言僰童之富,汉民多,渐斥徙之。”清陆次云《峒溪纤志.僰人》:“僰人号十二营长,猡鬼、猉狫言语不通,僰人为之传译。披毡衫。女吹篾,有凄楚声。六月二十四日祭天过岁,朔望日不乞火。性悍好斗,卢鹿同声。又好佛,手持数珠。善诵梵咒,有祷辄应。”
图片
【悬棺之谜】
历代僰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于这一带,故遗存的悬棺多,但现在最多和最集中处,当首推珙县洛表乡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
  僰人悬棺局部湾。珙县麻塘坝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险拔峻峭的岩穴之间,许多棺木半悬山崖,在悬崖峭壁上现存悬棺160多具。距麻塘坝10多公里的曹营乡苏麻湾,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布着悬棺48具。悬棺离地面多数为26至50米,高者达100米。悬棺的崖壁上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内容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练,形象逼真。悬棺及岩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带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实物材料。已成为世界悬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时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 这个景区充满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1935年,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葛卫汉,对中国丰富的丧葬文化非常感兴趣,他打听到,在中国四川的珙县附近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丧葬习俗,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尽管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差一点使这个美国人丢掉性命,但当他真正来到珙县的悬崖边时,还是认为自己不虚此行。葛卫汉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这就是悬棺。珙县的悬棺,几乎包含了世界上各种悬棺的所有类型。这是珙县悬棺第一次被世界发现,立刻引起了学者们浓厚兴趣,20世纪4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一批批的科学家来到这里,想破解这个千古谜题。科学家们把这里悬棺中的部族称为僰人,并且纷纷猜测,这些僰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后代放弃了自己的丧葬习惯呢?这个部族究竟是与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还是全部灭亡了呢?
  僰人悬棺局部梯送上去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图片
20世纪末,在距离珙县不远的地方,人们发现了明王朝树立的平蛮碑,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大意还可以勉强辨认,这是明王朝为了夸耀自己消灭僰人所立的丰碑。根据专家们的鉴定,当时僰人的冶炼技术非常低下,他们刚刚从青铜发展到铁器,对于炉温和原材料的控制,还没有完全掌握清楚。这是两个时代的对决,远古与现代,刀枪与火药,胜负其实早已注定了,无论僰人如何勇猛,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也绝不可能打败装备着大炮的明军。就这样明军依靠着科技上的遥遥领先,最终获得了野蛮的胜利。
面对僰人留下的千古之谜,中国的古建筑学专家和诗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悬棺是用什么方法放置到悬崖木桩上的?这种葬俗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众人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是从山顶用绳索悬吊下来的,有的认为是采用联桩铺道的方法上去的,放好棺木后再撤去栈道,有的还认为是搭云
图片
    僰人为何行悬棺葬?元代李京撰写的《云南志略》云:行悬棺葬者,挂得愈高愈吉,以先坠者为吉。这应是僰人行悬棺葬的原因。崔陈多年从事僰文化研究。他说,悬棺置放的方法,学术界存在三种说法,一是垒土造山说,二是栈道说,三是垂吊说。第一种方法,工程量十分浩大,距地面几十米乃至上百米,这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口稀少的古代西南地区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说法,经过多年考证,在现场没有发现过联桩铺道的桩孔,因此可以排除。唯一可行的应是垂吊法。此次维修,在岩壁上发现绳索勒放的印痕,“从山顶放绳索将棺木吊放置崖壁”的说法得到印证。由此,悬棺之谜可以揭开。僰人消失的原因是,明朝末年,由于明军对川滇少数民族的残酷镇压,人口相对较少的都掌蛮和僰人遭到大量屠杀,僰人为了避祸,便纷纷迁徙他乡,隐姓埋名,与其它民族融合,最终便消失了。图片


【僰人悬棺】
  僰人悬棺景色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共保存有悬棺265具,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达100米。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随葬品置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最多,有少量的丝织品。悬棺葬的族属,学术界争议颇大,比较集中的有僰人说、僚人说。其时代,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

图片图片

【麻塘坝悬棺】
珙县僰人悬棺的核心部分。在珙县洛表镇西南麻塘坝。坝东西宽300米~500米,南北长约1000米,螃蟹溪从坝中穿流而过,溪岸东西对峙着21座连绵起伏的山崖,悬棺就分布今绝壁上。现存223具,以木桩悬棺为主。置棺高度一般在20米~60米,高者达100多米。绝壁上还有密如蜂眼的桩孔遗迹和红色彩绘岩画200多幅。岩画内容丰富,有骑射、舞蹈、杂技和各种动物、武器、几何图形等,形象古朴生动。其余悬棺葬遗迹也有类似岩画。麻塘坝悬棺相对集中在棺材铺、狮子岩、九盏灯、大洞口。邓家岩、三仙洞、珍珠伞和老鹰岩等处。
图片
爬进溶洞,第一眼看到这个钟乳石着实被吓了一跳,真的酷似什么庞然怪物,当然我就停顿了一下没敢往前走。
图片
特意把镜头对准洞口拍了两张,外面的景色还不错...
图片
这是洞里的微生物弄出的小沙窝....
图片

真想爬进去看看,可惜无路可走啊!
图片
看这石壁上的图案,不知道是小朋友干的还是大人画的,未来的画家啊!
图片




图片


由于没有地方可以攀爬上去,只能把镜头靠近着,真想进去探个究竟。
图片


图片这下面就是僰人悬棺的旅游景点“珍珠伞”,我个人猜想这名字的由来大概和这几副棺材所处的位置有关吧,上面的岩石刚才为这几副棺材遮阳挡雨,起到一把伞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远处的峭壁上有两副棺材重叠,我想这大概是夫妻合葬吧。

图片

苏麻湾悬棺
 
在曹营乡海棠村邓家河北岸。山峦重叠,上筑有不少古堡山寨,悬棺即位于与之对峙的苏麻湾岩壁。现存悬棺42具,其中7具置于天然洞穴和岩墩上。
“僰人”,一名,始见于《吕氏春秋》,主要聚居在地处川南边陲地珙县。僰人以膘悍、善骑、勇武、善战著称;周朝时因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册封为“僰侯”,率先在“无君”的西南建立了“僰侯国”。此后,尽管历经兴衰沉浮,始终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僰人长于渔猎,种植发达,僰道荔枝、葡萄闻名于世。僰文化独特,以悬棺为代表的神秘文化,虽历千载,令人不解。明朝万历年(1573年),在这销烟弥漫的日子里,僰人被明朝十四万大军剿杀殆尽,消失于历史,但那些高挂的僰人悬棺似乎一直在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曾经的兴盛与悲哀。
   珙县洛表麻塘坝和苏麻湾是僰人悬棺最集中的地方,仅在纵深4km长的麻塘坝悬崖绝壁上,现存上万个棺桩棺孔;数百具悬棺,是世界上悬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地区,被誉为“世界一绝”、“天然悬棺葬的博物馆”。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神秘的文化,独特的葬式,耐人寻味,千古难解。同时,随棺而作的数百幅岩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形象地再现了僰人时代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令人折服。入口处的“九盏灯”,因传说三根横木上共放有九盏“长命灯”而得名,它前有点将台;右有石船。形如斧砍的石灰岩绝壁上,分布了二十四具悬棺、六十二幅岩画。悬棺神奇绝妙,俯瞰万众;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牵马放牧,垂钩钓鱼、舞蹈、球戏、踢键娱乐。虽然构图简练,线条粗犷,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而最远,最高的当数老鹰岩;14具悬棺悬置在110余米的峭壁上,为悬棺精华。而苏麻湾山势巍峨;奇岩峥嵘,河水澄澈清莹,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优美迷人,在距水面50余米的悬崖峭壁上重重叠叠的放有50具悬棺,并留有大量桩孔,给人以奇异神秘的感受。另外,麻塘坝谢家湾,留有一民国建筑一何家大院,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占地15亩,全为木质结构,有三座院落,一个花园,二座石碉楼;雕刻精美,巧妙绝伦。


图片
【传说】
很久以前,在四川珙县洛表区,有一个叫麻塘坝的地方,居住着许多僰人。其中,姓阿(音哈ha)的占大多数。有一天,一家姓阿的老人死了,阿家就去请风水先生来看安埋老人的地点。那风水先生在麻塘坝转来转去,最后指着一片陡峭的岩子对阿家的人说:“这里有片白岩,你们要用一个整块的大木头做成棺材,把死去的老人放在这个棺材里,然后葬在这片白岩上,你们阿家的子孙必定会发达富贵。”阿家就按照风水先生所说,用一整块大木头做成棺材,又去请石匠来,在白岩上打洞。那白岩又高又陡,怎么打呢?想来想去,只有用诸葛亮教他们在作战时使用的绞车架在岩石下,在绞车上架起高台,让石匠站在高台上打洞。好不容易在岩石上打出两个碗口粗的洞来,于是往洞中塞进两根粗木,然后又用绞车把棺材吊上去,横放在两根粗木上,这就是僰人悬棺葬的来历。从此,僰人就学会了悬棺葬,人死后,都实行悬棺葬。以后,阿家果然发达了,成为僰人中最有力量的部族,直到明朝万历元年,阿家三兄妹称雄,起兵造反,在四川建武(今兴文县)九丝城称王建国。
阿家三兄妹起兵造反时,阿家的势力很强。那时,有一个名叫罗英秀才的人,会阴阳五行,会看风水。罗英秀才家是一户大地主,他家的粮食、金银财物等,曾被造反的僰人强行征用。他为了报复阿家,就去对阿家说:“在云南威信县长安乡瓦石村,有一个名叫断井山的地方,断井山对面有一片白岩,名叫白虎岩。你们如果把麻塘坝的棺材取下来,运到威信去,挂在白虎岩上,你们阿家更要发达,更有势力,整个云南、四川两省都会成为你们阿家的天下,”阿家听了罗英秀才的话后,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地从麻塘坝取下七具棺材,运到威信瓦石,还运了两部绞车挂棺材。阿家按照罗英秀才所说,把七具棺材挂在瓦石村的白虎岩上,其挂法与洛表麻塘坝的一模一样。但事隔不久,阿家三兄妹就兵败被杀,阿家也就彻底垮了。阿家三兄妹死后,朝庭继续围剿那些逃进深山老林的僰人,特别是对僰人中姓阿的,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格杀无论。在这种血腥屠杀和镇压下,阿姓僰人隐姓埋名,将阿字的“阝”旁改为“亻”旁。全部改成何姓。以后,麻塘坝的僰人悬棺就被人们称为:“何家挂岩子,”威信瓦石的僰人悬棺也同样被称为:“何家挂岩子”。
僰人被围剿后,再也无人到瓦石去挂悬棺了。许多年后,那七具棺材陆陆续续垮了四具下来,如今,白虎岩上只剩下三具悬棺了。据说,在那些垮下来的棺材里,有金,银、珠宝、玉器等贵重陪葬品。当时,有些贪财的人去争夺那些殉葬品,但是,无论是谁,只要一争夺到手,这些宝物就会把他的眼睛刺得疼痛难忍,眼前变得漆黑一片,就象瞎子一样。奇怪的是,只要一抛弃手中的宝物,眼睛的疼痛就会消失,眼前依然光明一片。结果,那些宝物谁都不敢要,都被人们丢到深山峡谷去了。

图片
【历史记载】
麻塘坝是位于四川珙县西南角的一个平静的小山村,几十年来,这里很少有外人来过,但20世纪末,却从这里爆出了一个重大的新闻,两位山里老人无心的话语引起了世界考古界、史学界石破天惊般的震动。两位老人亮出了自己的家谱,说他们是珙县悬棺中僰人的后裔,那么关于他们的祖先,这些人究竟知道多少?困扰着科学家们多年的谜题,是否可以就此揭开呢?这些纯朴的老人并不知道,自己随口的话语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界带来多大的震撼。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已与村里的其他人没有差别,他们手中的家谱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悬棺文物博物馆的创始人曾水向是我国较早研究悬棺方面的专家之一,他专程来到了麻塘坝附近的坟地,在这里他顺利地找到了那两位老人家谱中所记载的5、6位先人的名字,证实了他们家谱的真实性,但也同时说明,近百年来,这个家族一直在沿用土葬。两位老人手中的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根据史书记载,拥有悬棺的僰人,在唐代就已经与当时的统治者水火不容。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陈明芳,是中国研究悬棺最权威的科学家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她就踏上了研究悬棺的道路,20多年的研究,使她相信,僰人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受了重创。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它的科技文化与军事都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众多的史料证实,唐朝统治者曾多次向四川僰人用兵,那么是否僰人在唐代就已经遭到了灭族的惨祸了呢?
20世纪70年代在众多科学家的倡议之下,政府开始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珙县悬棺的正式发掘,在这次发掘中,科学家们发现,僰人生活俭朴,大多数悬棺中只有很少的随葬器物。但其中的一只瓷碗引起了曾水向的注意。
考古人员十分高兴,因为青花瓷碗是一种可以判定时代的证物。由于需要一种特殊的烧制工艺,一直到明代中期成化初年的时候,官窑里才渐渐地出现了所谓的青花贡品,流入民间至少是在30、40年之后了。如果这只青花瓷碗真的产自明代,那么就可以证实这一具悬棺的历史,至少是在这只碗烧成之后,也就是说僰人绝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经灭绝,中国悬棺的历史也至少延续到了明封建统治时期。为了证实他们的结论,科学家们把这些青花瓷碗送到了景德镇,进行了元、宋等年代的测定,通过清理,那一次悬棺中出土的文物,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件事情,大量的文物都出自于明封建统治者,而且都在明代万历年间戛然而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通过翻阅大量的史籍,陈明芳发现,在万历年间,僰人的势力日益壮大,他们与明代中央王朝的矛盾也在逐渐加深。根据历史记载,明封建统治者曾经几次向僰人发起进攻,尽管明王朝兵强马壮,武器精良,但在与僰人的数次交战中,却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中国历史界与考古界的科学家们无数次拜访过僰人们留下的军事遗迹。在一个叫九盏灯地方,山上至今还安放着十几具僰人的悬棺,但它同时也是这个部族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这个地方的路口隐秘,内部开阔,这是僰人军事基地的典型特征。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投降的僰人来领路,明封建统治者的军队到了这里必定会遭到重创。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明王朝调集了云贵川三省的大军,包围了僰人的山寨,于是数万僰人就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与人数多过自己十倍的敌人决一死战,就在这儿安放祖先灵柩;要么就接受明军的招安,选择屈辱地投降。传说僰人内部的争论就在这个山洞里进行,数百位寨主各执己见,在这里商量了两天两夜。当时在600多个僰人的山寨中,有半数选择向明军投降。他们选择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命运,难道素来骁勇善战的僰人就依靠这种屈辱的方法才留下了自己的后代吗?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投降的僰人无一幸免,被残杀的人数几乎达到这个部族总数的一半,几乎每一位僰人的家族,都有亲戚或朋友被害。

图片

这人当地人称的“牌坊”,不知道是什么牌坊,不过让我想起了“贞节牌坊”这个词。不知道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这是在回来的车上拍的,可惜天公不作美,迷雾重重的,一会就要下雨了。
图片
这个角度加上大雾的衬托是不是有点像南天门的感觉呢?不过这面包车和雨伞出卖了它。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僰人悬棺真是一个解不开的迷,如果不借住现代工具,光是想要爬上这悬崖峭壁都很困难,在过去,故人是怎么把这么重的棺材放上去的呢?而且有些棺材在经过上百年的风吹雨淋之后仍然保存完好。这些谜底就等着我们的科学家们以后慢慢来解开吧!

文章评论

范甜

[em]e183[/em]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死。

怪叔叔坏""

[em]e201[/em]凤叹虎视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2479320925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em]e163[/em]

123

牛溲马勃 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 [em]e156[/em]

2943380402

龙翰凤雏 比喻杰出的人才。 [em]e160[/em]

诗人

龙头蛇尾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em]e181[/em]

2908236810

牛刀割鸡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em]e182[/em]

2937121278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em]e177[/em]

惜缘

看了你的日志,让我大开眼界!谢了。

2937267095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em]e166[/em]

2942080838

[em]e202[/em]鹤骨龙筋 指瘦挺虬曲的样子。

老虎

[em]e100[/em]马耳春风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