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赏析】第81期●之路赏析——落幕《更适合冥想》

诗歌赏析

图片
主办:招摇诗社
主析:之路
整理:怀念


主析◇之路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晚由我与大家一起分享第19期作业作品,今晚赏读的作品是落幕的诗“更适合冥想”。今晚分享是昨晚分享的延续,分享方式也与昨晚相同,先打出落幕的诗作,由大家先交流议论。我参与交流议论,并提出我的赏读。
 

更适合冥想(七行诗)

文/落幕
 
六月,一条河流更习惯于
安静的奔跑
我会离开帕斯卡尔①的芦苇——
远山之黛。嶙峋,一尾鱼跃出沉默。我和众多的诗人
分道扬镳
我跳舞,吟咏。提着我的手稿
焚在素食者的夕阳里

注①:布莱士·帕斯卡尔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散文家。他曾经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这是招摇的第19期作业,作业的题目是《更适合冥想》,出题人浪激天涯对这个题目有个解释,大致有这样两个含义:一是这次作业是应景端午节的,主题自然与屈子有关,与忧国忧民有关。。。二是“更适合冥想”,强调的是思想深处的自身观照,是想以历史为参照想想自己,如何能够更好地参与生活。

        这首诗作者想表达什么?或者说作者冥想的是什么?也或者说作者自身观照的是什么?落幕在论坛交流时已经说的很清楚,我们引用两段即可回答。

        正如我诗歌中写到的“我和众多的诗人/分道扬镳”。在端午节,更多的诗人在歌颂爱国,歌颂屈原,这个被写了很久的命题是亘古的,但是作为诗人他们是否想过,一个爱国者背后是一个家国的屈辱史和悲壮史。

        这首诗里的“素食者”以及他们的“夕阳”,暗含着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弱肉强食。
这个结尾其实有些挑战所谓道德,但在中国的屈辱史中却是不争的事实。

       “更习惯”其实有我对现代端午节的热闹的一种思想抵制。在我的认为中,其实人们忽略了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

        众多的诗人都在歌颂爱国、歌颂屈原时,作者看到了屈原背后祖国的屈辱历史,因此作者要与众多的诗人分道扬镳,在人们忙于歌颂时,作者要把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告诉大家,这个真实面目是什么呢?就是弱肉强食。

        这首诗写得非常漂亮,但是,被作者的解读糟蹋了。就像一副漂亮的风景画,翻过来却是一块破抹布。落幕兄弟知道吗?“弱肉强食”是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不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尽管人类社会有弱肉强食的一面,或者说有动物性的一面。

诗的开篇很好,
六月,一条河流更习惯于
安静的奔跑
——看语句多么流畅,视野多么开阔。这里的六月应该指端午节,因此是笔误,改成“五月”。

我会离开帕斯卡尔①的芦苇——
——又是一个漂亮的句子,句子本身的文化含义,使这个句子很值得玩味。帕斯卡尔认为“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这句的意思就是作者诗人的思想要驰骋了,或者说作者要冥想了。

远山之黛。嶙峋,一尾鱼跃出沉默。我和众多的诗人
分道扬镳
——在山色的背衬下,一条鱼跃出水面,如此同时,一个诗人与众多诗人分道扬镳。多么美的场景,画面辽阔优美,情景交融得天衣无缝。

我跳舞,吟咏。提着我的手稿
焚在素食者的夕阳里
         ——诗人总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如此彻底,甚至于在诗人的群体中,每一个诗人也是孤独的。在这种孤独中,作者依然跳舞,吟咏,从中我们看到,一般诗人的孤独,在作者却是一种孤傲。但是,这种孤傲又是一种素食者的孤傲。

        素食者的意象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感,在诗的结尾,作者通过这个意象,把自己的孤傲升华到对普天下的悲悯情怀之中。

       夕阳是一种壮丽的美景,从中我们看到,作者的悲悯情怀是积极的,是充满希望的。作者想把自己的诗稿化成一团火,映着这壮美的夕阳,把这世界照得通亮,这是一种怎样的大美境界。
我们再回头看这首短短的七行诗,写得非常漂亮。结构、节奏和画面感,还有句子的优美都非常漂亮。

        作者想把自己的诗稿化成一团火,映着这壮美的夕阳,把这世界照得通亮,这是一种怎样的大美境界。——这是我想说的,这首诗的主题



文章评论

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