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谈北京四中的集体备课
英语教学
集体备课,对于每个教师来说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定期的共同研讨来分享、讨论、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学。也有人认为,所谓“集备”,无非就是统一教学进度,说说教学安排。但一个效率高、重细节、落实到位的集体备课会使每位教师受益。而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提高,又能够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话虽不假,如何不将集体备课变成空谈,在策划执行的过程中是大有讲究的。
北京四中在教学上有很多亮点,其中集体备课是最为突出的一项。很多到四中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最大的心愿除了走进四中课堂、亲身感受师生互动的精彩外,更愿意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看看老师们是如何为上课做准备的。集体备课时,老师们自由热烈平等地讨论,献计献策,不会因为教师年轻就没有发言权,更不会因为是老教师说的就一定要统一去做。集体备课时,也会细到话题如何导入,精讲词汇应该讲到什么程度,文章背后体现了什么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这与四中多年来严谨治学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教材整合,校本教材的开发,教学资源的及时补充与更新,自主命题等,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教师大量心血,更需要每位教师的全身心投入,需要用大智慧、宽视野、好创意把英语教学变成有知识、有深度、有系统、有趣味的课堂活动。于是,传承与创新就成了英语组全体教师担负的责任。
1什么要将集体备课进行到底?1. 资源共享虽然英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下的积累,但课堂学习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但要想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光靠教授某一版本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语言的鲜活性需要师生关心身边事,比如2015 年北京市某区的阅读理解中就出现了像selfie、mop这样的时髦词汇;语言的精准性又需要学生接触一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目前教材中大多都是传递信息类的文章;语言离不开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能够渗透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英语中的24 个话题,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对生活怀有好奇之心。同时,互相学习,共同学习。集体备课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比如在准备北师大版第三模块第9 单元“Wheels”的听说课时,老师们将找来的几个视频资料加以比较,最后选择了长度适中、发音清晰、画面生动,既回顾了历史、又有前瞻性的“History of Transportation”的视频。而在第四模块第12 单元“Culture Shock”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前用
过的视频材料“Stages of Culture Shock”只是一个人单纯讲解,内容显得枯燥,决定使用新找到的通过一个学生初到美国学习遇到的各种不适来讲述文化差异,由于内容非常契合当今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听说材料的选取仅仅是集体备课中资源共享的很小的一部分,但如果能够落实,既能避免每个人都疲于奔波找材料,又能够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
虽然一节课精彩与否,与教师自身素养、个人魅力有一定关系。但很大一部分都可以通过充分的准备,课前虚心向他人学习,集体智慧火花的碰撞来帮助实现。集体备课是每个年龄段教师都受益的过程。老教师对于知识难度的把控毋庸置疑有极大的优势,可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却不如年轻人。年轻教师有活力、有激情,可在教学的章法、深度、节奏的把控上又有欠缺。因此,集体备课时,往往每个人都是帮助别人成长的人,自身也是最大受益者。
2集体备课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1. 教研组的整体把握四中的英语课非常有特点。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会像大学的英语专业一样,按照课型授课,分为听说课、阅读课、词汇课、语法课和写作课。听说课会根据课本中的话题进行讨论;阅读分为侧重词语模仿的精读课和侧重阅读技能训练的泛读课;词汇课会选取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进行反复操练;每个单元会有一个重点语法的讲授,并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写作课会结合所学词汇、句型进行评判标准明确的创意写作。其次,重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的核定有着非常具体的规则。比如单元测验占30%,单词测验、杂志测验各占10%,文章背诵占10%,按时交作业占2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展示占20%。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鼓励学生多多完成任务的bonus。平时成绩很好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利于发现不足,完善自己。第三,高一、高二尽量不参加统考,增加试题命制的自主性。比如大考中的运用规定词汇的限时创意写作,学生上交规定篇目的朗读录音以及面对面的口头测试,把两项的分数算在期末考试的总分中,让学生重视口语。第四,在课外读物的选取上,会为学生推荐中学阶段值得阅读的英文小说和英文杂志以及值得观看的英文电影。小说规定每学期两本,每星期至少30 页,要写摘抄,做总结,读完一本小说要完成Book Report。杂志每两个星期都有关于词汇和文章内容的测验。课上,适当的时机会提到推荐电影中的某个片段,看过的学生会异常兴奋。第五,建立、更新试题库和背景资料库。每个备课组在享受以往的劳动成果的同时,都承担着使其更加完善的工作。学年结束后,备课组长会整理这一年的素材,并进行交接。保证了所有内容常用常新。最后,将一些大型活动固定下来,比如高一年级的英语演讲比赛,电影配音大赛,高二年级的英语戏剧节,高三年级的面批作文等。
当然,学生对于某个学科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会受到考试的影响。随着高考英语的变化,难度的降低,如何使英语教学更能满足不同需要、更有特点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今,教师们更多思考的是,通过平行开设不同课型,包括各类选修课,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将成为未来教学的趋势。
“备课组长可以将教育理念变成现实。”第一次当备课长时,老教师总给我这样一句话。当时心中充满忐忑,更不能明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如今在四中工作将近二十载,才越来越深刻地读懂它。
备课组长是教学中最具体的策划者,因此他/ 她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教学计划是否合理,如何做到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时间上看,备课组长的工作是从上一个学年末开始的。他/ 她需要召集接下来的新学年中将要在一起合作的老师,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们沟通,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布置在假期中的任务。开学第一周拿到校历后,备课组长要根据本学期有多少教学周,每周有多少课时,除去法定假期、答疑、考试、讲评等的有效课时数量,来确定每个单元可供支配的节数。然后再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见表1)。
教学安排(课上) | ||
1. 本学期共22 周,扣除开学宣讲要求,各种假期(中秋,十一假期)、期中、期末考试, 答疑等,有效教学节数约为84 节。需要完成2 个模块,6 个单元的教学任务。 | ||
2. 每个单元14 个课时,14×6=84 节课 | ||
每个单元教学内容 | 第1 ~ 2 节 | 听说课(根据本单元话题进行听力和口语的训练) |
第3 节 | 阅读课:侧重阅读技巧 | |
第4 节 | 精读:美文欣赏 | |
第5 ~ 6 节 | 词汇课(每单元精讲10 个单词) | |
第7 ~ 8 节 | 语法课(第一学期涉及的语法项目有:时态语态,定语从句,名词与主谓一致,情态动词) | |
第9 节 | 处理练习,答疑 | |
第10 ~ 11 节 | 单元测验 | |
第12 节 | 试卷讲评 | |
第13 节 | 英文杂志/ 小说讨论 | |
第14 节 | Presentation |
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近年来开始尝试将计划做到具体到每一节的安排(见表2),这样做虽然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突发情况出现还需要不时地微调,但因为计划做得详细,使老师们在整个学期中能够掌握好教学节奏,不慌张。即使教学进度稍有不同,也都会自行调整,确保同一时间单元测试的顺利进行。
表2. 英语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周次 | 时间 | 内容 | 备注 |
第1周 | 9.1—9.5
| 写作文Who am I(1 节), 说英语课要求(1节)Unit 1 听说(2 节)课本处理(1 节) | 9.6—9.8 中秋放假 |
第2周 | 9.9—9.12 | 美文(1 节),词汇(2 节),新概念+ 学探诊答疑(1 节) | 本周有4 节课 |
第3周 | 9.15—9.19 | 语法(时态2 节),检测(2 节),Presentation(1 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