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庭坚尺牍书法选
书法欣赏
黄庭坚《教审帖》,纸本,27.1×4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教审帖》亦称《与立之承奉书》,行草,凡9行,81字。书于元祐三年(1088年)左右。钤有“缉熙殿宝”、“友古轩”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停云馆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等收录。
释文: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此帖凡11行,181字,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曾经吴桢、安岐、陈定等人收藏.《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仁聚堂法帖》、《墨缘堂藏真帖》、《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亦称《与天民知命书》,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纵25.5厘米,横45.9厘米。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释文》称《家书》,《大观录》称《家书帖》,《墨缘汇观》称《天民知命帖》,《珊瑚网》称《手简一通》。书于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三册、《谷园摹古法帖》第十三卷、《宋黄文节公法帖》卷二收录。
【说明】 纵30.8厘米、 横64.7厘米。 |
云夫七弟:得书,知侍奉廿五叔母县君万福,开慰无量。诸兄弟中有肯为众竭力治田园者乎?鳏居亦何能久堪,复议昏对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固,几为完书矣c但欲为其中有才行者立小传,尚未就耳。庞老《伤寒论》无日不在油案间,亦时时择默识者传本与之。此奇书也,颇校正其差误矣,但末下笔作序。序成,先迭成都开大字板也,谈信可寄矣。蕲州州藏记亦不忘,但老来极懒,故稽缓如此耳。寿安姑、东卿一月中俱不起,闻之悲塞。二子虽有水皑为生资,子顾弟乔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计子顾必能尽力矣。叔母不甚觉老否?徐氏妹孀居,如何调护令不爽邪?无期相见,千万为亲自爱。十月十日,兄庭坚报云夫七。
按,先生有《致师范长老》信札谓:
戎州石刻甚众……前附……一书,托寻僧伽帽,今则已暖,不用矣。近编写得蕲州庞老《伤寒论》一部,权臻致,欲付成都开板,试与问士人家,有能发心开大字一本,即作序并送矣。
又另一《致范长老》札谓: 承刹中亦事事未足,而来者皆云,年岁间必成办,果能尔否?……
庞老《伤寒论》前袁道人一见,欣然欲了却此缘,遂便与作序,并以新抄数本什之矣,不知师舜更用就成都开否?若欲开印,报示元监院,归时并写序一本去。……
按:山谷以元符元年(1098)六月至戎州,元符三年十二月离戎州出峡。在戎凡二度春季。上引前札“今则已暖”云云,显然是在一度春季(元符二年)之后。从后一礼内容又可推知应在前札事后,即元符二年或三年“年岁间”未到之时。但元符三年七月,先生往青神县探望张氏姑,十一月始还戎州,《年谱》记之颇详,《致云夫七弟书》写于十月十一日,按事理不可能在元符三年。纵合以上三札内容并山谷行谊则可推断《致云夫七弟书》必写于元符二年(109)十月十一日无疑。
黄庭坚是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书法擅行草书,初师法周越,后上溯颜真卿、怀素,尤其得力于《瘗鹤铭》,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拗崛,自成一家。黄庭坚行书不及其草书艺术水准高,而行书小字似胜大字,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看法。他的大字行书虽长枪大戟,气势很盛,但总觉含蓄不足,不及小字耐人寻味,比如这件尺牍,温文尔雅,收放自如,并不因字小而损气度。
这件尺牍还是一件重要的书论短文:信中写“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能择术也。”黄书与苏东坡书法比起来,确实是苏字更有韵致,当然这仅是指行书,而苏书用墨太丰,亦是小疵,黄曾戏言苏字“石压蛤蟆”,而苏反唇相讥黄字“死蛇挂树”,双方都提到了对方特点,同时也点到不足,而他们之间的调侃都是善意的,正因为这一点而成了千古佳话。
《史翊正墓志稿》此帖与《王长者墓志铭稿》合称《王史二志稿》,分别书约于黄庭坚四十至四十五岁、五十五岁前后至六十岁之间。行书 纸本 33.5 × 65.3Cm,凡21行,480字。书于元符二年 (1099年)。钤有“晋府书画之印”、“希世之宝”、“项氏子京”等印记。《珊瑚网》、《庚子销夏记》、《壮陶阁书画录》等著录。《海山仙馆藏真》、《耕霞溪馆法帖》、《听飘楼法帖》、《兰言室藏帖》、《岳雪楼鉴真法帖》等收录。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