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九类人的命运将明显改变?
个人日记
郭名德 摄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这其中,中国哪九类人的命运将明显改变?
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严峻,稳增长成为首要任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股市政策组成三大积极政策,开足马力护航稳增长。在一个泡沫周期已经上路的情况下,全面深改更是时不我待。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今年改革推进的程度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表示。
他指出,今年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的一些任务已经完成,但大部分目标都属于难啃的“硬骨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这些改革一旦实施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红利。”
5月18日,中国国务院转发了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共8个方面39项。这其中,中国哪九类人的命运将明显改变?
第一类人:股民
中国股市今年以来加速上行,外资流动,投资者用贷款购买股票,以及新股集中上市后被投资者抢购的状况,都在助推股市上行。但分析师担心,A股的大好时光可能一眨眼就终结。
2015年初至今,上证综指已上涨32%,但中小盘和创业板个股上涨更多,有些个股的股价已经翻了不止一番。
但金利丰证券(Kingston Securities)执行总监黄德几(Dickie
Wong)表示,中国股市投机氛围仍然过浓,有时甚至犹如赌场,这使得大量涌入散户资金可能随时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SCM私人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阿兰?米勒(Alan
Miller)表示,在中国,一家新上市的公司连续34个交易日上涨,目前的成交价已大大超出其潜在的盈利能力。
米勒警告投资者,市场总是在你顿悟之前就转变方向。他表示,规模庞大的中国股市的市值并没有疯,但其中一些小的市场有些失控。
米勒表示,随着中国央行(PBOC)试图抑制融资融券的使用,中国指数一直存在着暗流涌动。然而,央行适时推出措施能防止借贷活动继续僵化。这是必然的,不是么?照目前的状况,完全开放市场,允许20个保证金账户,而投资者由于相信股市会一天天上涨于是继续保证金购买,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其他市场观察者则指出,央行对经济实施的刺激手段,使市场屡屡逃避了重跌崩盘的困境。此前在股市出现见顶的迹象后,央行再度降息的行动便又推动了股市重新上行。
《意见》提出,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进一步完善“沪港通”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
证券法修订草案已在4月份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草案明确了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基本思路。“沪港通”股票交易也在去年11月17日正式开通。
股票发行注册制和转板机制有利于推动直接融资发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既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创新,又能使股民在经济增长中获益。
第二类人:银行储户
作为储户担心的是,如果哪天银行倒闭了,自己的钱找谁要?心烦地是,现在各家银行利率一样低,有钱存银行得不到多少实惠。
《意见》提出,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序放松存款利率管制。
随着《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筹备了20余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正式“起航”。
《条例》规定,被保险存款范围包括人民币存款、外币存款、个人储蓄存款、企业和其他单位存款,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元,能为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
作为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还是《条例》实施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存钱要不要额外交保费、万一存款出了问题怎么偿付这些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问题。
事实上,存款保险通常是指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统称投保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投保机构经营出现问题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依照规定使用存款保险基金对存款人进行及时偿付,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据了解,为保障存款保险基金的安全,《条例》对存款保险基金的运用形式进行了限制,规定存款保险基金的运用遵循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的原则,应当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专门账户,由人民银行负责管理,运用方式仅限于存放央行、购买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等。
《条例》规定,当出现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担任投保机构的接管组织、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实施被撤销投保机构的清算、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对投保机构的破产申请等情形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将在7个工作日内向储户足额偿付存款。
此外,条例还规定,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在处置问题投保机构时,既可以直接偿付,也可以灵活运用委托偿付、支持合格投保机构收购或者承担问题投保机构资产负债等方式,在充分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降低风险处置成本,实现基金使用成本最小化。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并不在赔付范围内。建行珠海分行相关负责人提醒:“理财产品是有可能蚀本的。目前市场上的多数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宣称的年化收益越高的产品,风险也往往更高,市民投资前要充分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
不过也有不少人担心,每笔存款都要缴纳一笔保费,银行不会吃这个亏。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银行会不会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或提高贷款利率的手段将这一块的损失“找补”回来?
事实上,国存款保险实行的是基准费率与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制度,其中的风险差别费率,通俗地讲,就是指对风险较高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取较高的费率,反之收取较低的费率。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强化对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促使其审慎经营,健康发展。
综合考虑国际经验、金融机构承受能力和风险处置需要等因素,中国存款保险制度起步时的平均费率水平大概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左右,远低于绝大多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起步时的水平以及现行水平,对投保机构的财务影响很小。
第三类人:打车族
长期以来,我国对出租车行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及总量控制制度,但出租车行业多年来饱受争议,被认为是“垄断行业”。与此同时,“打车难”成为众多一二线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
探究“打车难”的根本原因,主因是由于“车少人多”导致的供需不平衡。同时,出租车司机因“交班”、“拥堵”等原因拒载的现象也加剧了城市拥堵路段和交通高峰时段的“打车难”现象。
因此,当各种“打车”和“专车”软件横空出世,就被消费者当作是缓解“打车难”的稻草,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目前使用打车软件的“的哥”确实不少,即使接到活也会开着打车软件的信息推送。然而,“的哥”们并非有单就接,有些距离较近或者要经过拥堵路段的打车信息反复播放都无人响应;而有些距离较远、费用较高的单子基本都是“秒杀”。
类似的“挑单”现象在出租车行业已经不是秘密,一位家住北京郊区的出租车司机表示:“想回家的时候就停在公交枢纽站,等着有同方向的打车单子一来,赶紧抢上就能顺道回去了。”被问及如果有去其他地方的订单会不会接,这位司机直言:一般不会了,太麻烦。
可见,一些打车软件的出现实际上并没有缓解打车难,打车难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垄断”导致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是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所导致,如何推动市场开放,引入充分竞争,促进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进步,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是出租车行业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意见》提出,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事实上,包括义乌、湖北等多地已经开始对出租车行业的改革试点工作,可以说,全国范围内的出租车行业改革已“箭在弦上”。
去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要求,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改革,完善出租汽车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与公共交通合理的比价关系。
可见,出租车营运价格的形成机制是未来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出租车营运价格采用政府定价模式,这不仅让行业遭受到“垄断”的质疑,同时也阻碍了有效的市场竞争。
对于出租车行业改革一事,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在今年年初时也表示,未来出台的出租车行业深化改革意见会涉及行业定位、经营权管理、运价形成机制等多个领域。
事实上,打车难题已开始破冰,各种专车服务正在以方便快捷、服务好,改变着上班族的通勤体验。本月月初出台的《义乌市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就已经对营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调整,《方案》显示,义乌将推进市场化改革,营运价格逐步从政府定价模式向政府指导价、行业定价、协商定价机制过渡,让出租车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挂钩。
可以预见,无论是“专车服务”,还是已经破冰的出租车改革,都将让更多人的上班路便捷、舒心。
第四类人:农民工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的劳动阶层,他们的家和户口都在农村,却背井离乡到城里或外地去做工。
他们活跃在建筑工地、服务行业、加工业、商场、菜市场等等行业,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生活的幸福做出了贡献,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他们为城市盖起座座高楼大厦,会因一纸户口无安身之地;他们为城市孩子盖起漂亮学校,自己的孩子自己打工的城市入学入园而成为留守儿童,他们为企业发展、城市繁荣做出贡献,却在医保、社保、养老得不到社会认可。
一直以“二等公民”的落魄面容出现在社会面前,他们的发声机会之渺茫,他们的社会劳动保障之艰辛,处在“进不去的城市”与“回不去的故乡”之间的夹缝中。
户籍改革于2014年获得一系列突破,《居住证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年底由国务院法制办启动公开征求意见程序,有望于今年出台。
户籍改革也是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据媒体统计,28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将在今年推动和落实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户籍制度”、“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户籍制度专项改革方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这样的表述,在大多数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能找到。
“放开落户”作为户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三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获得明确。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称: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面放开建制镇和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有序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是首次提出了“所有城镇原则上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超大城市则强调严控人口规模。北京首次明确提出,“出台居住证制度,研究制定积分落户政策”。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善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继续严控人口规模。
《意见》提出,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出台实施居住证管理办法,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
制定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研究提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的指导意见。
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
《意见》提出的“两个挂钩”值得关注,这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农业人口转移,效果预计会更明显。而户籍政策的破冰,将有助于农民工最揪心的子女就学问题的解决。
第五类人:农民
增收手段少,农民财产权利不多,收益有限一直是中国农民的苦恼。
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意见》提出,新增9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份扩大开展以县为单位的整体试点。
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组织开展试点,经历了四个阶段。2014年,中央选择山东、四川、安徽三省和其他省市区的27个县进行整体试点。截至2014年底,全国1988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涉及1.3万个乡镇、19.5万个村,试点覆盖面积3.3亿亩。目前全国2/3的县、40%的乡镇、1/3的村开展了确权工作。
今年农业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说,给农民颁一个铁证,让农民心里踏实,同时搞清楚国家拥有的耕地、土地、山林、资源等家底。
2008年发布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当时官方解释,这是要更好地稳定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预期,给农民吃长效的“定心丸”。大部分省区都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30年来执行的,贵州省政府将这个期限定为50年并得到了中央认可。
为避免承包地频繁变动,防止耕地经营规模不断细碎化,政府要求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但“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现象并不鲜见。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稳定土地承包的法律关系,官方一直采用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方法来解决。从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15年”(第一轮土地承包),到1993年再延长“30年”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至2015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已经过半。
对于三块地的改革,《意见》要求,分类开展试点。
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对此已经有所强调,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土地制度要坚持三条底线,即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改革要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不过,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因为关系密切,深改组第七次会议强调“可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但试点工作中要分类实施”。同时,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强指导监督,严格把握试点条件。
随后,在今年两会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拟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此前表示,所谓“授权”是到2017年前,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条款,但是试点的力度还不够。比如征地。主要问题在于征地范围的限定,以及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还有小产权房的改革。
他说,既然是试点,应该有更大尺度的改革。“这样试点才有力度,才有推行的意义。”
《意见》提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
在现行法律约束下,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仍不被允许用于抵押担保。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附在宅基地之上的房屋,交易也仅限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也就成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对于农民的承包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入股,也被允许。这次《意见》扩大试点是对《决定》的进一步落实。
此前,有媒体报道,由央行牵头起草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指导方案目前已经上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望近期出台。这也意味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将因此迎来顶层设计。
在自主自愿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方案对于试点没有数量限制,各地以县为单位提出申请向央行备案,鼓励产粮大县优先申报。今后在试点地区,针对农地抵押的部分现行法律限制将被突破。
农民的很多权益都与土地有关,但目前土地资源还远远没有盘活,意见中的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益,缩小城乡差距。
第六类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工资多年不涨,职位多年不升,晋升空间小,福利待遇低。
《意见》提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制定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的意见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制定地市以上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试点意见。
“去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确定落实时间表。
随着这一时间表的明确,中国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工资,将在今年6月底得以调整。
据了解,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时确立的。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从2006年至本轮调整前,公务员基本工资已9年未涨。
那么本轮工资调整到底会涨多少?对于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每个月的工资条虽然会增加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缴费,但由于基本工资的上涨,最终实发工资的数字则将会变多。
在1月23日举行的2014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透露,这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增加的基本工资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考虑这些因素,实际增资幅度并不大。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
李忠指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基本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各地工资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对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地区的部分人员,这次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个人缴费,当期收入还会有所下降。
他还指出:“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此外,今年以来国家还推出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这些意见、办法的出台,将让基层公务员,特别是乡镇公务员职务晋升空间小、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在5月12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还指出,现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和应有的尊严。
事实上,“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是本次工资制度调整的突出特点之一。根据李忠透露,中国机关事业单位近4000万在职人员,有近800万人在乡镇工作,将通过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基层公务员长期工作在一线,条件相对艰苦,工资水平普遍相对偏低,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工作队伍,鼓励人员向基层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明确,在完善工资制度的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今后要通过建立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等措施,逐步实现基本工资在工资中占主体。
在专家看来,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基本工资占主体、其他工资项目为补充。随着本轮工资制度的调整,“基本工资低、津贴补贴高”的不合理工资结构将得到优化,而这也有助于平息公众对公务员福利待遇高的争议。
第七类人:病患
医改并不是个新名词,自从医改实施以来,一些新政策、新举措确实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但总体而言,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医患紧张关系也没有得到有效纾解,医务人员尤其是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并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因此可以说这些年的医改并没有取得大的成效,甚至可以说,还呈现出恶化趋势。
当前,“看病贵”仍是百姓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医改要达到目的,就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适时调整报销基数,打破“以药养医”“以药补医”怪圈,把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降下来。
长期以来,药品加成收入是医院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医院药品收入占整个医疗收入的68%,而国际上多数国家这一比例在20%。
尽管国家近10年来一次又一次降低药品价格,但看病的药费却在不断上扬。
其中主要原因是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将医生的报酬与处方进行捆绑式考核,导致医生滥开处方,恣意向患者兜售进口药,而许多医院的药品加成又都超过国家规定的15%限额,其中的猫腻谁也说不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根据统计,中我国公立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的比例高达87.8%,入院人数占全国比例超过六成。可以说,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主力军”,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在公立医院。
《意见》提出,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意见》明确,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要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快推进改革。坚持改革联动、分类指导、探索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就在这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确定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大病医保”“取消药品加成”“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30%以下”,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那些“因病返贫”的悲剧将会少很多。
第八类人:农村学生
农村教育条件差,农村学生很难考上好大学,贫困命运很难改变。
是什么让农村学生离大学、名校越来越远呢?实际上,高招中的城乡不公已在各方面都有所显现。比如农村学生由于普遍缺少各种特长,往往与高考加分无缘。
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也总是在与城里学生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这种条件和机会的不平等逐渐成为高校生源比例失调、农村落后的根源所在。因此,给予农村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才是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
《意见》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这两年有些大学正在采取一些措施,照顾边远落后农村地区考生,提高录取比例,并从经济上加以资助,这是很好的现象,应当加以鼓励和推广。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在美国有专门的法律,被称为反向歧视法。
根据该法律,对黑人等弱势群体在招生、申请奖学金、就业等方面加以照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我们也可以参考这个做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农村考生,甚至规定农村学生的最低比例。
今年4月,教育部发出通知,部署重点高校在2015年对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5万名。一些名校也已出台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录取政策,根据《意见》,类似政策的覆盖面预计将更广,更多农村娃将依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无论如何,高等教育机会历来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获得这种资源的人将登上一个新的社会台阶,进入社会的主流阶层。
同时,教育的不平等必将造成社会的紧张,我们不仅要看到高校中农村户籍学生比重偏低与教育机会不均等有关,更要看到这种现象的蔓延,有可能催生社会的恶性循环,因此,早一点做改革,并尽快落实才是关键。
第九类人:创业者
“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学生创业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据媒体报道,自主创业人员占高校毕业生总量2%左右,首次创业的成功率不足10%,这一数据说明了我国大众创业的格局尚未形成,创业成功者凤毛麟角。创业之难,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客观因素之难与主观因素之难。
创业之难,难在客观因素。一是政府层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地方的财政并不充裕,专项扶持资金难以覆盖大多数创业者,创业援助体系仍未健全完善。
二是社会层面,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接纳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投资者或融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甚至不愿意给他们机会。
三是学校层面,国内大多数高校缺乏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环境和创业教学体系,难以激活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才智。
创业之难,难在主观因素。一般而言,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大多数存在社会经验与交际能力不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不足、奋斗动力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
然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中央政府更加重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意见提出,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相关改革,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和电子营业执照,加快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
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为了推进全面创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更是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三证合一等都将有助于创业者圆梦,保留学籍创业、提供优惠政策也将让创业的大学生没了后顾之忧。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韩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