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修一颗般若心

个人日记

 

 

 

 愿 修一颗般若心

 


 

                                              

    也没经历多少事,怎么就已沧桑了呢?说实话这感觉并不好,路才走了半截就做风景看透状,也忒装了。平生最讨厌的事之一就是各种装腔作势,装熊,装傻,装孙子,装得无奇不有,带着的假面具一不小心自己戳穿了,现场版的冷笑话,绝对幽默。想起一个小笑话:归西的人去阴曹地府报到,奈何桥边执戟小鬼问“孟婆汤喝了没有?”那人倒也镇静:喝了。小鬼断喝:回去重喝。

    不尴不尬的年纪,既不幼稚也不沧桑还说得过去,张口沧桑闭口沧桑,这跟年少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什么区别?不想承认七千多个日子白过了。就算我抵制力强,沧桑造访时,我要是无视置它于不顾,身陷“囹圄”深受其害还不知那儿闹的,经验。

   

    最近发现,痛苦的根源之一是身心不协调。人在左,心在右;一个南辕一个北辙,人在这儿做事,心拼命拉着往那边拽;本是身心合一乐享这趟人生之旅,它却时时怂恿你搞分裂。这也是梁漱溟先生说的一生中要解决的三大关系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处理好自己和内心的关系。

    有段时间常常在“地狱”门边徘徊,凡是神志清醒的谁不想离得远远地,这哪是人待的地方?夜不成眠食同嚼蜡,抽走你的精气神还让你不安生,翻来覆去地煎熬你。我想跳脱,可又找不到通往幸福之门的路,偶尔的闪念刚想迈步,一不留神没抓住,又溜走了。

    痛苦的根源之二是“我”的意念太重。我一向与人为善,还是免不了诋毁和诽谤;我勤奋努力,反而不如银蜡洋枪头过得自在;伤害我、污蔑我、欺骗我、践踏我,种种嗔恨皆因“我”而起,轻者自怨自艾,重者怒气横生,伤己损人。若无“我”,谁来趟这浑水承受这些荣辱?

    还是王阳明先生说的好,“擒山中之贼易,抓心中之贼难”。情绪低落,精神沮丧,无名火,烦恼障搅扰你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这些坏东西正在作祟,侵蚀你的好时光?心牢不可怕,怕的是你不知道它的存在,还任它牵着鼻子走。

    痛苦绝非坏事,苦够了,自己会找出路。

 

    有陌生朋友说,有空多读读《般若心经》。佛经卷轶浩繁,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浓缩成五千字的《金刚经》,五千多字的《金刚经》又浓缩成二百六十字的《般若心经》,看似短短的二百六十字,是佛教经典的精华,博大精深,无所不容。我说看不懂。她说再看,多看。我很听话,上网搜来各种注解,还是不懂,以为那不是我这颗凡心所能领会的东西。

    转眼两年过去了,在蜜友家发现星云大师的《般若心经》五讲,一翻,就掉进去了。

    星云大师的一段话很有意思,说过去有人去听经,旁人问讲的怎么样?答说好极了。怎么个好法?听不懂。翻开以前为了想更好的理解《心经》做的纪录,再看星云大师的这番话,不仅会心莞尔。

    我把三十二开九十三页的《般若心经》五讲手抄下来,不为别的,就想知道这二百六十字如何博大精深,因为喜欢。

    跟兄长说最近常看关于佛学的东西,他告诫不可,“你已够善良,那些会让你消极不思进取。”这与我当初想当然的看法何其相似?站在门外看风景,充其量到心所及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怎么会有那么多有影响力的人甘心沉浸,潜心修行?说到底还是离普通大众有距离,像我这样想深入其中,误打误撞的也不在少数吧?

 

    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诵一卷《心经》,几遍下来,会有丝丝心虚意静的清明。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佛门里所说的禅悦,但是我喜欢,喜欢那种虚静在身上蔓延开来,涤虑忘忧,忘却自身的无明。佛学的教义不是让人不问世事,无为而消极;而是鼓励人开创命运,不要太执着于世间的幻象,要时常修行,慈悲为怀,使心地清净。

    “般若”到底是什么?《心经》五讲一遍遍读下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在言语之外,我却能感受它,窃以为 “奥妙心法,难以言说”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星云大师讲,般若不是知识,不是学问,不是智慧,也不是想象的,它就是我们自己,无形无相的自性,是一种修证。般若不同于智慧,有了智慧会让我们知道怎样做人处世,而般若会让人知苦离苦,安心自在,会找到自己的生命。若是像我当初非要问个究竟,“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现在的理解,只能这样说。

    还有一段关于般若的趣事。在蜜友家看到这本书,如获至宝,跟她说起一些关于般若的东西。朋友一怔“那个,读什么?”我说“bore”,然后又问一遍,确信没听错后嗬嗬嗬地笑个不停。他们骑行俱乐部里,有骑友的签名是“一念般若生,一念般若死”,她那时不知道这是佛教用语,把禅味十足的签名读成“一念般(ban),若(ruo)生;一念般,若死”,还直夸人有品位。当时的反应,不说你也能猜到。

   

    察觉心内“狼烟”四起的时候,默诵一卷《心经》,无需刻意,慢慢地,慢慢地感受那种祥宁的无明之境。

    静湖常说,你正确了,你的人生、你的世界就正确了。妥帖地安放自己,常保一份清宁的心境,想不正确都难,是吗?

 

 

 


 

 

 

 



文章评论

柳随风舞

看来,我犯了与你朋友一样的错误,错把“般若”念成此“般若”[em]e127[/em]

清风徐来

常来静逐这儿读禅语,听禅乐,悟禅意,便可念虑澄澈,心境清明~~[em]e160[/em][em]e160[/em]

静湖

[ft=,4,宋体]痛苦绝非坏事,苦够了,自己会找出路。——这就是历尽沧桑佛自来。说到底,求人不如求己。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佛就是己心吧。。。[/ft]

简 宁

越来越觉得,四十、五十好年华。一位在四十华年真诚生活着的书香女子,她的每一缕呼吸都带着芳草地的气息。。。欣赏了![em]e160[/em][em]e163[/em]                      

紫竹丝雨

[ft=,4,宋体]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经历,不断感悟的过程吧,这个过程中妥帖地安放自己,常保一份清宁的心境,很重要。渡人渡心自渡尘。。。每次来静这都会若有所悟。。。[em]e160[/em][/ft]

人淡如菊

“事有不得反求诸己”,你的方法正确了,世界就正确了。唯有改变,才能适应。

天狗望月(拒聊)

[ft=,4,宋体]“奥妙心法,难以言说”,难道这刍是传说的佛性禅悟?[/ft] [ft=,4,宋体]说佛法,刍想起取经故事《西游记》,其中的人物姓名,刍蛮有意思滴。瞧,那似乎是无所不能的孙猴子,最终木能逃出如来大佛的手掌心,故名之曰:行者、悟空;那猪,甚是无能,却偏假持八戒,尚能迷惑人主......[/ft] [ft=,4,宋体]这故事里的故事,是假故事里说真事,还是真故事托假事?悟,全得悟,得全悟,全悟得,悟乎?得乎?全乎?......[/ft]

池儿

[ft=,4,宋体]好文字[em]e179[/em][/ft]

落葵

细细读来,近日的纠结好似淡了很多,心,性,心以修性,性以养心,般若,自在,清明,自活,雨儿还需自悟啊![em]e183[/em]

天鹛

[ft=,4,仿宋_gb2312][B]潜心修行、自悟自省、佛在我心、我心是佛。[em]e181[/em][/B][/ft]

风语者

般若 其实就是对一切的彻悟 般若是流水 可以流动 而智慧知见都是固态的 般若即是空掉孤立我自我 涉透到你所观察事物里面 发现空的本性 读静遂文感悟即深 一行禅师曾说 世之万般事物皆互即互入 人当也是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