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涌峰浮八角寨,“山水骑迹”揽胜景(二)

个人日记

23日一早,包车前往崀山镇现驻地——窑市,吃过早饭,直达八角寨。相传舜帝南巡时途经新宁县,见到这奇山秀水,驻足赞叹,曰:“此山良好,可谓崀山。”崀(音同“朗”)山由此得名。崀山,属于丹霞地貌,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为国家4A级景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有紫霞洞、扶夷江、骆驼峰、天一巷、八角寨五大景区。

出淤泥而不染见到这奇特的红色沙砾岩、蜿蜒盘旋而上的台阶,忍不住又装萌了,哈哈。

抬头望前,只见栈道依山而建,半悬峭壁,令人感叹。

近观“象鼻石”,这是上山的第一道门——象门。

远观“三羊开泰”:赤壁翠顶,似肥羊漫步在丛岭之中。

小蒋,小心点,右边是悬崖啊!

绿海澎湃,红帆逐浪!

好肥的一只红羊啊!

绝壁峭崖上,赫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手掌印,这就是“佛掌石”。

巨石突兀,状似龙头,这就是上山的第二道门——龙门。

栈道外面树木丛生,高至护栏,让游客稍微有些安全感。

只要不往下望,一切都还行,没什么害怕的。

远观“佛掌石”,更动人心魄。

回望来时之栈道,依于山腰,悬于半壁,隐于树林,叹之!

望着它们,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仿佛一粒尘埃。

七粒尘埃,想驱除尘世的烦恼,合影求脱尘心静。

壁立万仞,俯视群峰,连绵群山,尽收眼底,顿时心胸坦荡,吐故纳新,一副超然之气啊!

继续躬身登阶,以手撑膝盖,感叹不已,难啊!蜀道之难,可能也就如此了吧?

台阶环复,“之”形而上,前者回首洋洋得意,后者扪心唏嘘不已。

一脚踏两省,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八角寨位于湖广交界,海拔818米(相对高度298米),从远眺寨顶飞出八个犄角而得名。沿途要过三道门:第一道象门;第二道龙门;第三道便是寨门。这就是寨门。当年的白莲教就是凭此天险,多次战败数倍于己的清军的。

走完1708个台阶便来到了一个平台,站在这个地方,双脚步可以分跳两个省。继续向前,便来到湘西南名刹——云台寺。

八角寨的最佳去处在“龙头香”,站在“龙头香”上,既可眺远处的“骆驼峰”“书生流泪”“骆驼接吻”,又可近观“仙人下棋”“鲤鱼跃龙门”“哪吒抽龙筋”。这就是世界奇观--天然油画“鲸鱼闹海”,生机勃勃令人回味。

一般人只能在主观景台,欣赏这令人心潮澎湃、胆战心惊的“鲸鱼闹海”了。

远观“仙人下棋”,头晕了吗?

八角寨最陡峭的一角,在云台寺院遗址北面:从绝壁出五十余米,峰尖似昂首翘立的龙头。这里常年云雾弥漫,山风怒号,四周险崖壁立。就在这奇险无比的翘角顶端,竟有一座山神小庙。通往龙头的山脊小径仅宽一尺,烧香者必须手足并用,匍匐前进,这就是著名的“龙头香”。其惊险令人叫绝!惟心诚胆大者才敢去“龙头”烧香。

站在山顶,云雾弥漫,如处仙境,“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前云未散,后雾又漫,飘忽不定,偶尔我们也被消失在漫天弥山的云雾中,令人胆战心惊,灵魂出窍,只能双手紧紧地抓住护栏,以免随雾而散,就呜呼哀哉了!哈哈!

久驻峰顶,突然感觉,登临八角寨,就像欣赏一部西部大片,层层铺垫,步步埋伏,最终引向高潮,令人心潮澎湃啊!这是广西境内的“群螺观天”。

循迹下山,心情仍未平静,再次回味刚才的感觉。

林荫小径,幽僻清凉。

山中有许多的奇怪动植物,这是随手拍的不常见的蜘蛛。

下山了,经过两天的暴晒,今天的天气特别好,云雾缭绕,凉爽宜人。

栈道蜿蜒在群山之中,这是我第二次走栈道,第一次是在张家界的天门山,那叫“鬼谷栈道”,那里的栈道比这个要惊险。

我最喜欢这胖乎乎的憨厚的“三羊开泰”了。

其实,一进入八角寨景区的山脚,就有人在叫唤骑马上下山,我们是一群“倔驴”,想欣赏沿途美景,自己登山而上。下到山脚,正遇上赶马人正在给马匹上铁掌。

第一次见着,有些好奇,询问得知,铁掌只是钉在脚趾甲上,马不会痛的,原来如此!

上下八角寨,用时两个半小时,上车,途中吃了午饭后,直指天一巷景区,接着我们的旅游。

文章评论

陌上尘雾

很偶然的从桃源老丈的空间看到这篇游崀山的文章。字里行间,行文如水。做为一位江永人,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感概,敬偑的同时,更勾起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很显然,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看到如此熟悉的图片感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在此我代表新宁人民感谢桃源老丈这些勇敢的骑士,他们不远千里从江永骑车至新宁,这种勇气和斗志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篇图文并茂的游记无疑给崀山打了一则免费广告。在感谢的同时祝愿这些神骑士们:一路顺风,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