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发生多起恶性伤医事件,引来无数医界同行广泛关注,医疗体制弊端的日益暴露,医护毫无保障的人身安全问题以及严重的劳动与回报不均衡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医者开始质疑自己的职业,曾经的梦想被现实刺痛了一次又一次,支离破碎。未来,我们该何去何从?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至2014这14年中,死于医疗暴力的中国医护共计34人,仅最近三年,医护被杀人数就高达11人。几年前就有医生呼吁归还医师自由执业权,否则杀戮只会愈演愈烈。结果,一语成谶。
如今的医疗界正如鲁迅先生在《两地书》中描述的中国旧社会“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
医疗体制不正如当年的旧中国吗?大约是太老了,唯有体制改革才能将医患拉入正轨。
当今恶劣不堪的医疗环境让太多奔跑在医学路上的梦想之士迷茫,梦想依旧,可已身心疲惫,心如死灰。梦想需要正能量将之唤醒,直面挑战,直到开天辟地的光辉洒满整个医疗界。
曾经坚不可摧的医疗体制其实已被慢慢撼动,越来越多的医生冲出体制,为医疗界开辟新的道路,其中“协和系”成主流:张海鹏,前协和妇产科医生,现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作家;朱岩,前协和肾脏内科主治医师,现卓正医疗创始人;龚晓明,前协和妇产科医生,现妇产科网创始人;张遇升,协和医学院,现杏树林创始人兼CEO,当然还有许多,像张强,于莺,宣建平等等。
与其盯着如严冬般酷寒无比的医患格局,倒不如把眼界放长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常说做好每一件事,将结果留给上帝。其实越是艰难的环境,机遇性就越大。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外主任凌峰教授说:“医患关系是年轻医生从医路上必须要学会处理的一门技术,如何才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理解患者所想,为他们分忧解愁,是医者解除患者肉体疼痛之外的另一项重要职责。”
从医路上,难免磕磕绊绊,可我们从未停下追梦脚步,谨以那些年感动过我们的医学箴言献于医学路上奔跑的医者,以此共勉,不忘初心。
“我期待自己能快点成长,配得上我的白袍”——《白袍》
“一个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心术不正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作为医生,仁心固然重要,但仁心大于仁术,怕也不会是好医生”——《心术》
“医学家就像三叶草一样,必须兼具医学,医术,医道,无论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成为优秀的医学家。”——《白色巨塔》
“我是一名医生,没什么能阻止这件事。”——《急诊室的故事》
“医治疾病才是我们做医生的原因,医治病人则是医生痛苦的根源。”——《豪斯医生》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E.L.Trudeau医师墓志铭。
我相信每一位医学生当初都是抱着无比的坚定踏进神圣的医学殿堂,我也从不去怀疑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医学生救死扶伤的理想,但现实总是残酷无比,一次次医疗界传来的噩耗将我们的理想啃噬的体无完肤,“坚持或者放弃”一定在我们的脑中回旋了不下千遍万遍,但请相信大动荡之后必有大安定。
如果你现在是一位临床医生,请将最美的微笑最好的治疗送给患者,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狠心伤害这样的白衣天使。
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求学路上的医学生,那么恭喜你,你与600万医务工作者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足够时间置身于医患之外去等待医疗体制大格局的转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沉潜自己,静观时变。
无论未来如何,既然选择,就当坚定不移。此文与其说是为了鼓舞别人,毋宁说是为了坚定自己。我相信医疗界雾霾终将散去,我们一起努力!
来源:冯宇
医学生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医学生微信”
医学生【ID:medics】
您若尚未订阅“医学生”,可以点击标题下方的“医学生”订阅。学医路上,我们一起走。
官网:www.laixueyi.com
主编微信号:SR5533
新浪微博:医学生集结号
点击阅读原文,与更多医学生交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