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平仄快速通

手机日志

古诗包括古体(古风)、律体、绝句体、杂体四种,以下谈到的是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即律体、绝句体)的一些有关问题。

杂体(也叫巧体,由王安石提出。)、古体不属于律诗范畴,自然也就不存在是否出律。目前不按律作诗的,作品属于古体、杂体范畴,也就无须考虑律的问题了。

看到很多人都开始尝试写律诗,很欣慰。

 

我发现他们在用律过程中,往往很迷茫,是否觉得平仄背起来很费劲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人用的是中华新韵,也就是按照普通话的音调来写律诗。

按照新韵写律诗的话,平音就是普通话的1、2声,仄音就是普通话的3、4声,几乎人人可以很快熟练用律。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其原因何在呢?

我觉得,大家之所以经常出律,就在于没有理解性地去用律。或者说,脑子里总是在背平起、仄起式两个句式。背错了,出律也就成为自然。

其实那些句式根本就不用背。如果非要背,那只需要背一句就可以了。由于律诗讲究的就是平仄平衡、合韵生美,其他三句都可以由此衍生,另外的句式也由之而来。

下面我分解给大家看(以七绝为例。七绝的每一句去掉前两个字,即为起式平仄相对的五绝,在此不多赘述)。

1、大家可以只记住一个句式:

平起式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他句式可以由此衍生出来。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如何衍生出来的呢?上下句是平仄相互对应的,前四个字和第六个字的对应,大家可以一目了然,问题就出在第五、七字。

由于七绝大多数首句押韵(韵脚必须落在平音,也就是押平韵),偶句必须押韵,尾字必用平,这样就把第七个字改平。为了平衡,必须进行拗救,就把第五个字改成了仄音。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和第四句(第一句)平仄严格相对。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和第一句句式完全相同,利于步韵、用韵、依韵。依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韵不同字的接龙形式。

由此看来,只需要记住第一句句式就可以了。

 

再说仄起式:仄起式的第一句,实际就是平起式的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式第一句)也是在前四个字和第六个字对应的情况下,在五,七上实施韵脚拗救。

第三句、第四句按平起式类推: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写律诗很形象的一个顺口溜。

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则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因而二、四、六分明是非常正确的(对于五绝来讲则不然。在七绝中遇到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如果第五字用仄,第三字用平,第六字可以改用平)。

一、三、五不论,则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也就是不允许出现犯孤平和三平调。

犯孤平和三平调,都是写律诗的大忌;前者可以进行拗救,后者则无法拗救。

如果不想出现这两个错误,或者不懂得拗救,那只记得一点就可以了:三、五分明。

犯孤平和三平调,都是由于在第三、第五字拗过形成的。

三平调不可拗救,惟有五分明。具体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如果用平,则形成三平调出律。

说一下犯孤平的拗救。具体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个字用仄,那第五个字必须用平进行拗救;如果不拗救,则犯孤平出律。

拗救,是对基本格式三、五不分明、从而拗过之后的施救措施。开始大家可以严格按基本句式进行,有心得以后,再尝试拗救句式。

如果不出现犯孤平和三平调,那一、三、五不论就是正确的了。如果非要严格一些,那只有一是不论的;但如果要追求工对(对仗非常完美的句子),则一也要论。

3、首句不押韵的句式,也就是第一句落在仄音,只需要把第一句的五、七两个音换下位置,拗救一下就可以了。这个也不用去背。

律体和绝句要求押平韵,而且一韵到底。押仄韵(属于古律,也就是古体诗的一种,严格讲不属于格律诗)或者押双韵,已经构成实际的出律,大家就不必再做这方面的诉求了。

一般来说,大多数七绝首句押韵,五绝首句不押韵。在七绝接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就属于自然出律了。

别人第四句落于平音(韵脚),那二、四必须押同一韵脚。也就是说,只要是平音,就必须押韵。

接和时,只有第三句(尾字仄音)不需要押韵。即使填词,也是仄押仄、平押平,平仄混押实际属于出韵,自然也就出律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