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变奏
个人日记
对于刚刚过去的2014年的新年,因为诸多的改变,一直记忆犹新。
记忆中,在老家关于年有很多风俗习惯.如今,乔迁新居或搬出旧村等待乔迁已成村人的必然选择,也因此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也不得不做出了质的改变。不再需要男耕女织,也不必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自然而然的改变着。年时,回到那曾经熟悉,充满鸡鸣犬吠的村落,三一群两一伙的大大小小人群已无处搜寻, 原来的旧村落几乎是一片废墟。寂静,整洁的花园式小区与那片荒芜的断壁残垣默然相对。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夹杂着并不洪亮的犬吠声成了村中不变的主旋律。
其实在旧时,一过腊八日这天,家家户户就有了过年的迹象了。儿时的每年寒假后基本就进入年的准备阶段了。腊月二十二扫房子,别小看这扫房子,忌讳也蛮多的,据说腊月到正月这段时间做事要小心,打碎玻璃啊、碗啊都是老人们比较忌讳的事情,倘若果真打碎了什么,老人们也常常是一句:碎碎平安!足见老人们对年的重视度!腊月二十三吃糖瓜据说是送灶王爷上天,祈求多多美言。每年的这时,吃完糖瓜,老人们会告诉我们从这天起说话一定要小心,不能说脏话,不能做坏事,否则老天爷都会看见并且会惩罚你的,我们在言语上也常常会格外小心。蒸年糕是每年年前的必备品,还记得这时候,大人往往会把我们这群小孩赶出去,不让接近,不让说话,现在想来或许也是对年的一种虔诚与祈求美好的心愿吧!
往年的除夕都是在家里和家人一起,今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单位渡过了半天,急匆匆在中午赶到家。按惯例:包好的饺子,备好的红的纸黑的字的春联,还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热烈地欢迎着我的回归。 住在平房时,各家各户在除夕这天都要大扫除,从屋里到院落,再到大门口的马路,扫完自家门口,还不忘邻居家门口,因为是土地,先得洒水再清扫。每到这时,常常是冷空气中浸着泥土的的清新;或午饭前或晚饭后,各家各个门前都贴上鲜红的春联;村里专门组织人在大街小巷的两树间或两个房顶上扯上足够长的线,线上穿四个、六个或八个布质的彩旗,或是纸质的彩旗。有鲜红的,亮粉的,鹅黄的,嫩绿的,天蓝的,各种喜庆的颜色,有的上面还会写上祝福的话语,比如;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还有象征本村发展的文字,总之到处是一片新意伴着煮肉的鲜香,每每感到这个新字时,年味就愈加浓厚了。如今,多数人都住进了冬暖夏凉的楼房里,花园式的的大院也整洁清爽,却常常找不到那个新字,每天的酒肉香味中对那个浓浓的年味的感知也愈发寡淡了。民间的除夕,就在一桌酒宴间团团而坐的全家福中,就在春晚的瓜果茶水间谈笑唠叨中流淌着。。。
按照本地的风俗,新年的早上4点左右就要起床,儿时常听长辈讲,新年晨起穿衣前,要拍拍被子、衣服等,口中念些什么已记不清了,总之是对孩子未来成长的美好祝福!还记得早起后到院里抱抱杵树,并念三遍:杵树高杵树高,你长长来我长高。据说就会长高个,记不清自己是否念过,总之是没有高起来!起床洗涑毕,一般饺子就出锅了,这时,可不能先记着吃饺子,得先给父母长辈拜年,而且必须是双膝跪地,跪拜完后无论你有没有胃口吃,也得吃新年的饺子。然后,大概凌晨5点左右就要出门给最亲近的长辈拜年,之后再和同族的亲近平辈份兄弟妯娌一起浩浩荡荡的走家串户给同族的当家子长辈拜年,当然都是必须双膝着地的跪拜。出嫁前的女孩是不必到三代以外的家族长辈拜年的,但出嫁后得随同夫家的妯娌兄弟出门拜年,据说还常有本族中的长辈记录,谁家媳妇哪年来了,哪年没来!尤其是年前新娶的媳妇,在过年这天如果不是怀孕月份大的情况,一定是要出去拜年的,目的大概是为了让当家子的长辈认识吧。这样挨家挨户的出门拜年,转完所有的人家,天似乎刚蒙蒙亮,冬日的严寒在近2小时的行走跪拜中常常会被温暖舒适所模糊,当然年长些的老人常常会叫苦喊累,说不定一会儿得回家补上一觉才好。新年黎明前的暗夜常常在一串串鞭炮的喜悦声与烟花的璀璨亮光下热闹非凡。穿新衣的小朋友是最兴奋的了,到处可见他们蹦蹦跳跳的身影,或手晃烟花,或口填美食,或捂耳远眺,或追逐嬉闹,无疑为新年更添了一份喜悦。多年的风俗习惯亘古不变的牵引着每一个回家的人的新年的每一个脚步,这样的脚步持续在了去年的新春。因为旧村中几乎已无人居住,多数人家都搬到了高楼里,年长些的腿脚不便的,上楼下楼已成为他们的负担,大家纷纷建议取消串家拜年,族中长辈们经过一年的协商讨论,2014年的新春,一个崭新的团拜会,一声声新年好的祝福声结束了奔走相拜的旧俗。虽说时间还是有些早,天还是有些黑与冷,稍远些还是有些分不清谁是谁,可毕竟是一个大的改变。时间在变,日子在变,人在变,风俗习惯在变,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需要去改变,需要去除糟铂留精华。新年的第一天就在这样的一个新的变化中迈开了脚步。
按我们的风俗,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也有初四回娘家的,还有说法是家中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初三回娘家。虽说不再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却也是满载而归,这礼物由先前的馒头、散装点心、到盒装点心、整箱的方便面,再到整箱的酒水饮料、果汁、水果、牛奶,营养品等等几乎经历了三四十年的演变。陪父母聊聊天,给大妈叔婶们拜个年,亲切的问候,美好的祝愿,浓浓的亲情幻化在每个饺子中,每个瓜果蔬菜中,热气腾腾的温暖着我们。孩子们腾出抓满零食的手,争相翻看着自己的红包,露出满脸的幸福继续着自己的节奏。
回娘家之后就是给姑姑舅舅拜年了,各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日子,只是得避开初五这天。在我们这,初五是与新年同样重要的日子,俗称“崩穷”!和大年那天一样,在太阳出来以前不许开抽屉、柜子门。只是大年那天不许拿笤帚抹布,初五这天则要把家里从里到外打扫一遍,把垃圾扫到院外再收起倒掉,寓意是扫穷,把穷都扫走,鞭炮常常比大年还要热闹,寓意是崩穷,把穷都蹦走了,自家就富裕了!
初五之后, 要算初十有些讲究了,只记得这天要包饺子,饺子要包成老鼠样的,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晚上还讲究多磕爪子,为老鼠娶妻祝贺,大概是告诉老鼠别祸害粮食的意思吧!最近这些年这个风俗似乎也在渐渐淡出忙碌的人群。。。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概全国各地大同小异吧。吃元宵,赏花灯是这天的一大特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大型的灯会也日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自编自演的各种文艺节目,从初一到十五几乎天天各村间互换着来演出,赶上哪个村里请戏班来唱大戏,附近村里的戏曲爱好者会齐聚舞台下,裹的严严实实的坐在台下,一场不落地看到结束,只是大部分都是些老年人了。那些做买的做卖的也会不失时机的赶场似的,卖个糖葫芦啦,儿童玩具啦,还常常会有漫天飞舞的气球来揍热闹,当然,本村家还会请来亲朋好友在听完戏后,在自家再摆上一桌酒宴款待一番,图个喜庆热闹!
其实在旧时,一过腊八日这天,家家户户就有了过年的迹象了。儿时的每年寒假后基本就进入年的准备阶段了。腊月二十二扫房子,别小看这扫房子,忌讳也蛮多的,据说腊月到正月这段时间做事要小心,打碎玻璃啊、碗啊都是老人们比较忌讳的事情,倘若果真打碎了什么,老人们也常常是一句:碎碎平安!足见老人们对年的重视度!腊月二十三吃糖瓜据说是送灶王爷上天,祈求多多美言。每年的这时,吃完糖瓜,老人们会告诉我们从这天起说话一定要小心,不能说脏话,不能做坏事,否则老天爷都会看见并且会惩罚你的,我们在言语上也常常会格外小心。蒸年糕是每年年前的必备品,还记得这时候,大人往往会把我们这群小孩赶出去,不让接近,不让说话,现在想来或许也是对年的一种虔诚与祈求美好的心愿吧!
往年的除夕都是在家里和家人一起,今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单位渡过了半天,急匆匆在中午赶到家。按惯例:包好的饺子,备好的红的纸黑的字的春联,还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热烈地欢迎着我的回归。 住在平房时,各家各户在除夕这天都要大扫除,从屋里到院落,再到大门口的马路,扫完自家门口,还不忘邻居家门口,因为是土地,先得洒水再清扫。每到这时,常常是冷空气中浸着泥土的的清新;或午饭前或晚饭后,各家各个门前都贴上鲜红的春联;村里专门组织人在大街小巷的两树间或两个房顶上扯上足够长的线,线上穿四个、六个或八个布质的彩旗,或是纸质的彩旗。有鲜红的,亮粉的,鹅黄的,嫩绿的,天蓝的,各种喜庆的颜色,有的上面还会写上祝福的话语,比如;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还有象征本村发展的文字,总之到处是一片新意伴着煮肉的鲜香,每每感到这个新字时,年味就愈加浓厚了。如今,多数人都住进了冬暖夏凉的楼房里,花园式的的大院也整洁清爽,却常常找不到那个新字,每天的酒肉香味中对那个浓浓的年味的感知也愈发寡淡了。民间的除夕,就在一桌酒宴间团团而坐的全家福中,就在春晚的瓜果茶水间谈笑唠叨中流淌着。。。
按照本地的风俗,新年的早上4点左右就要起床,儿时常听长辈讲,新年晨起穿衣前,要拍拍被子、衣服等,口中念些什么已记不清了,总之是对孩子未来成长的美好祝福!还记得早起后到院里抱抱杵树,并念三遍:杵树高杵树高,你长长来我长高。据说就会长高个,记不清自己是否念过,总之是没有高起来!起床洗涑毕,一般饺子就出锅了,这时,可不能先记着吃饺子,得先给父母长辈拜年,而且必须是双膝跪地,跪拜完后无论你有没有胃口吃,也得吃新年的饺子。然后,大概凌晨5点左右就要出门给最亲近的长辈拜年,之后再和同族的亲近平辈份兄弟妯娌一起浩浩荡荡的走家串户给同族的当家子长辈拜年,当然都是必须双膝着地的跪拜。出嫁前的女孩是不必到三代以外的家族长辈拜年的,但出嫁后得随同夫家的妯娌兄弟出门拜年,据说还常有本族中的长辈记录,谁家媳妇哪年来了,哪年没来!尤其是年前新娶的媳妇,在过年这天如果不是怀孕月份大的情况,一定是要出去拜年的,目的大概是为了让当家子的长辈认识吧。这样挨家挨户的出门拜年,转完所有的人家,天似乎刚蒙蒙亮,冬日的严寒在近2小时的行走跪拜中常常会被温暖舒适所模糊,当然年长些的老人常常会叫苦喊累,说不定一会儿得回家补上一觉才好。新年黎明前的暗夜常常在一串串鞭炮的喜悦声与烟花的璀璨亮光下热闹非凡。穿新衣的小朋友是最兴奋的了,到处可见他们蹦蹦跳跳的身影,或手晃烟花,或口填美食,或捂耳远眺,或追逐嬉闹,无疑为新年更添了一份喜悦。多年的风俗习惯亘古不变的牵引着每一个回家的人的新年的每一个脚步,这样的脚步持续在了去年的新春。因为旧村中几乎已无人居住,多数人家都搬到了高楼里,年长些的腿脚不便的,上楼下楼已成为他们的负担,大家纷纷建议取消串家拜年,族中长辈们经过一年的协商讨论,2014年的新春,一个崭新的团拜会,一声声新年好的祝福声结束了奔走相拜的旧俗。虽说时间还是有些早,天还是有些黑与冷,稍远些还是有些分不清谁是谁,可毕竟是一个大的改变。时间在变,日子在变,人在变,风俗习惯在变,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需要去改变,需要去除糟铂留精华。新年的第一天就在这样的一个新的变化中迈开了脚步。
按我们的风俗,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也有初四回娘家的,还有说法是家中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初三回娘家。虽说不再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却也是满载而归,这礼物由先前的馒头、散装点心、到盒装点心、整箱的方便面,再到整箱的酒水饮料、果汁、水果、牛奶,营养品等等几乎经历了三四十年的演变。陪父母聊聊天,给大妈叔婶们拜个年,亲切的问候,美好的祝愿,浓浓的亲情幻化在每个饺子中,每个瓜果蔬菜中,热气腾腾的温暖着我们。孩子们腾出抓满零食的手,争相翻看着自己的红包,露出满脸的幸福继续着自己的节奏。
回娘家之后就是给姑姑舅舅拜年了,各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日子,只是得避开初五这天。在我们这,初五是与新年同样重要的日子,俗称“崩穷”!和大年那天一样,在太阳出来以前不许开抽屉、柜子门。只是大年那天不许拿笤帚抹布,初五这天则要把家里从里到外打扫一遍,把垃圾扫到院外再收起倒掉,寓意是扫穷,把穷都扫走,鞭炮常常比大年还要热闹,寓意是崩穷,把穷都蹦走了,自家就富裕了!
初五之后, 要算初十有些讲究了,只记得这天要包饺子,饺子要包成老鼠样的,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晚上还讲究多磕爪子,为老鼠娶妻祝贺,大概是告诉老鼠别祸害粮食的意思吧!最近这些年这个风俗似乎也在渐渐淡出忙碌的人群。。。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概全国各地大同小异吧。吃元宵,赏花灯是这天的一大特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大型的灯会也日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自编自演的各种文艺节目,从初一到十五几乎天天各村间互换着来演出,赶上哪个村里请戏班来唱大戏,附近村里的戏曲爱好者会齐聚舞台下,裹的严严实实的坐在台下,一场不落地看到结束,只是大部分都是些老年人了。那些做买的做卖的也会不失时机的赶场似的,卖个糖葫芦啦,儿童玩具啦,还常常会有漫天飞舞的气球来揍热闹,当然,本村家还会请来亲朋好友在听完戏后,在自家再摆上一桌酒宴款待一番,图个喜庆热闹!
正月十六的夜晚,先时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口烤百灵,其实就是烧烤柏树的枝叶,寓意烤了哪哪不疼,哪不生病,火焰熄灭时,在烟灰中烤个馒头,说是吃了不 牙疼,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真要是烤哪哪都不生病,那不就人人可以长生不老了吗?这不过是人们对新一年的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如今搬入楼房,又因为雾霾的肆虐,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也只有一部分人在本楼的单元门前象征性的燃上一束柏芝作罢。到这天,可以说是年基本过完了。可在这边真正意义的年的结束要到农历的二月二之后才算结束。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吃面条寓意吃龙须,吃米饭寓意吃龙子,吃饺子寓意吃龙耳,吃春饼寓意吃龙鳞,吃油炸糕是我们的风俗。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故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记忆中大家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另外,因为这边有“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这一天,还像新年前一样,把家里做一次详尽的大扫除,尤其是犄角旮旯,窗台等地一定要彻底清扫,否则将会在这一年中见些蜈蚣蚰蜒这类的虫虫怪怪。倒不是迷信这些说法,只是因为我是极怕这类东西的,所以每到这天,只要不是忘记,我也一定会来次彻底的大扫除的。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吃面条寓意吃龙须,吃米饭寓意吃龙子,吃饺子寓意吃龙耳,吃春饼寓意吃龙鳞,吃油炸糕是我们的风俗。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故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记忆中大家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另外,因为这边有“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这一天,还像新年前一样,把家里做一次详尽的大扫除,尤其是犄角旮旯,窗台等地一定要彻底清扫,否则将会在这一年中见些蜈蚣蚰蜒这类的虫虫怪怪。倒不是迷信这些说法,只是因为我是极怕这类东西的,所以每到这天,只要不是忘记,我也一定会来次彻底的大扫除的。
过完二月二这天,传统意义上的年也就结束了!我记忆中的“ 年”就在这样的变奏中一年又一年的溜走,我们也在这一年又一年的变奏中成长着、苏醒着、感悟着!时间就这样静悄悄的 来去着,流逝着。。。
文章评论
水墨青花
红红火火中国年!一代代传承下去![em]e163[/em]
红柳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年”的味道或许越来越淡,但它在人们心里的分量永远没有哪个节日可以取代。 很好随笔,有掌声 [em]e142[/em]
温文静雅
年味虽淡了,却少了很多繁琐碎事,我不喜欢繁杂,淡淡的快乐也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
喜欢记忆中儿时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一大家子在一起过春节时浓浓的年味。
人生若只如初见
好友细腻的笔触让我又一次回到那已渐渐远了的年味中。
心如止水
永远的年味!不变的岁月情!赞!
清清水中莲
这片年味厚重而又浓重,将小时候的年娓娓道来,语句精练有序,把人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了那些欢天喜地的新年之中,只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年味已越来越淡,多年以后,年的浓和新也许只有在友友的文字里回味了[em]e163[/em]
山寒泉冷
年年岁岁心静好, 岁岁年年人平安。 ——问候好友,祝春日快乐!
-
[em]e133[/em][em]e146[/em][em]e121[/em]朋友你好,你想无限的放大自己的格局吗?你想打造超级的团队吗?提升你的领导力吗?[em]e197[/em]←☆关注--微[em]e177[/em]信caz1322[em]e149[/em][em]e120[/em][em]e100[/em]※幸福,从心开始,从现在开始!
年年柳色
赞赏。
山寒泉冷
心中只要有桃源,不怕春残景阑珊。雨湿浮尘情不湿,眼前总有艳阳天。
山寒泉冷
问候好友,祝吉吉如意,夏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