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经济泡沫
时政探讨
从经济发展历程看,中国落后于日本二十多年,日本当时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中国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解读日本经济泡沫,对了解中国未来经济走势或有些现实意义。
一、国际格局:
1985年当时的世界五大经济强国是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中国正在开展改革开放中,1991年苏联解体。二战后,在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80年代初,日本政府逐步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日美关系密切,且达成为经济战略伙伴。日本企图用日元替代美元,日元国际化放佛初具模型。
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军备竞争和世界多极化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周期逐渐走入低谷,住房金融产业出现危机,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虽然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也不断上升,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于是美国协同其他世界经济强国,宣布介入汇率市场,让日元迅速升值。
当今,中美关系密切,甚至有人用夫妻来比喻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也跃跃欲试,再看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升值也比较迅猛。不禁令人想起当初的日本。
二、日本泡漠产生的背景:
1985年日元迅速升值,1美元兑240日元,一年后,1美元兑120日元。剧烈的汇率变动,迫使日本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从1970年后期开始,日本的对外贸易即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日本银行开始限制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和信贷,社会被迫开始转型和拉动内需,过剩的流通资金倾向于不动产、个人住宅、零售业等融资。
1980年以来,日本国内兴起了股票和房产的投机热潮,日本股票市场迅速上升,同时地价迅速上升。
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于是,投机活动波及到日本的所有产业。当时土地需求高涨,经济主要靠土地、房产支撑,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两市(股市和房市)浪潮高涨。
中国从1995年以来,流通资金逐年增加,意味着通胀不断发生,也是经济大发展周期的开始,制造业,资源开采业,零售、流通商品业,房产及不动产等等产业逐步走高,投资理财、金融产品发展迅速。
三、日本经济泡膜的产生和破裂:
伴随楼市发展,大型房地产公司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强拆事件在日本不断发生,社会问题非常严重。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旅游场所资源被炒作到了高价。同时,虚拟资产也带动了日本的消费,在日本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地产商,他们从土地交易中获得丰厚利润,用来购买股票、债券,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等高档轿车,消费热潮高涨,艺术品和古董价格急剧上升,甚至把美国的商务中心建筑洛克菲勒买下来作为日本的海外不动产。泡沫经济让日本国民感受到了资产的膨胀,带动了基础建设、城镇化建设、房地产业的巨大发展。
日本都市实现一户一屋,政府支持固定房地产投资有较高的回报,人们早买房早赚钱的心理进一步刺激了地价上升,同时引发了严重的住宅不足问题。此时,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迁往郊区。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日本政府采取了平抑地价的调控政策,对金融机构施加压力。从1970年开始到1989年期间,日本经济大发展,随之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
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体经济的支撑,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伴随投机者投机利益的饱和和下降,土地和股票价格开始滑落,导致日本国民帐面资本亏损。由于许多企业和投机者之前将上升的帐面资本考虑在内而进行了过大的投资,从而带来大量的负债,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于是,投资大佬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人们才恍然发现日本不断抬高的城镇价格指数是泡沫经济的产物。
1990年,日本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银行采取金融紧缩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15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1992年8月,日经平均股价跌到14000点,大量帐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的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
中国近期也遇到同类型问题,例如强拆民宅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房产业、采掘业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大腕,造就了一大批身价过亿的官员和商人,社会上出现了裸官、富姐、小三、跑车、别墅、天价烟酒等奢侈新产物,古董价格飙升,股市塌陷,地方债务、信贷危机严重。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加速转型,此转型和日本当年的彼转型如出一辙。按照日本经济轨迹演绎,中国的房地产同样隐含着严重的危机。
日本政府采取了硬着陆的调控方式,急刹车、硬着陆,迅速挑破泡膜,企图快速摆脱危机。最终,资产持有者的收益在短时间内画了一条抛物线,资产持有者将承受与其所获利润相当的亏损。从经济起飞到经济发展、再到经济繁荣极限持续了二十年,然后形成一个断崖式的经济衰退过程。
四、造成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原因以及日本经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的三次失误:
1,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实际上,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当年年底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日本政府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再加上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且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的过剩资金。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2,1987年秋,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1987年10月19日,纽约却爆发了股灾,被称作“黑色星期一”。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纽约股灾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此后不久,人们原先对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期为乐观情绪所代替,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一直到1989 年5月日本银行才提高利率,这时距离“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距离日本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经27个月。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致命失误。
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3,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采用了硬着陆,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 6%,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已经停止对不动产业的贷款。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导致了日本股票价格大幅下跌,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剧烈下跌,房地产市场泡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
五、中国应对泡沫经济可能采取的策略:
中国处理泡沫经济破裂可能动用国际汇率、利率、股市、期货等金融工具,让泡沫经济软着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但经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走出危机的阴影,采用软着陆的策略,实际上是举百姓之力保卫经济泡膜破裂,让泡沫破裂得到缓冲,有充足的时间让全社会承担泡沫破裂的后果。泡沫破裂让日本经济10年一蹶不振,但愿中国好运。
根据日本的经验教训,学界总结出几条教训:
第一,汇率的调整并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化;
第二,应该逐步消除资产的泡沫化,尤其在CPI的稳定时期。
第三,不应该过分加息影响经济的繁荣。
处理好眼前的经济繁荣与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经济一蹶不振,牺牲经济发展的GDP是长远的大计。
第五,不应过多地纠缠于CPI的涨跌。
把CPI的涨跌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唯一风向标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参考网络资料
文章评论
蓝枝沐月
[ft=,4,楷体_gb2312]问好社青![em]e181[/em]我不能冷静的看日本![em]e129[/em][/ft]
风云鹇鹤
浏览本文,让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到“金融领域方面的失误”,直接波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建设成败的关键。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台湾、新加坡、俄罗斯甚至日本),香港在中国政府的顶力支持和援助下避免了一难。 美国由两房所引发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迅速扩张到世界各国。虚拟货币(货币的印刷)冲击全球金融领域,债券、股票和汇率纷纷缩水,让具有百年的国家(埃及)基业付之东流;让欧元日益贬值;让中小国家濒临倒闭和破产[ft=,,times]…[/ft]。 而今,我国有许多的企业家纷纷从第二产业,转换从事有关金融领域的改制和转型,这本来就是败笔,温州金融领域的惨痛教训就是佐证。 金融业本身是依赖利益去驱动的!随着惰性(固定资产递减、成本增高)的日益加聚,必然衰减相应的回报(利润空间)。随后金融领域只有通过经济杠杆(收益率)去进行调节,使得市场行为、人为的因素和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式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效益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