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的火车还能寻找到那份旅途的感觉吗?
尘世随感
月台的尽头火车头拖着长长的车厢驶入眼帘,绿皮车厢里涌下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候车的人流又涌进绿皮车厢。常常会延误几分钟后长长的绿皮车驶离月台,吭哧、吭哧的继续旅程。车厢里挤满了各色各样的人民,这个时侯不分贵贱贫富都只能坐在这个绿皮的车厢里,运气好的屁股可以和绿皮的硬座挨着,运气不好的只好相互记着完成旅程。级别很高的人可以坐飞机或火车软卧,大多数芸芸众生包括不够级别的干部也只能这样踏上去远方的行程。
夏天的绿皮车厢相连处会有一个烧煤的茶水炉,不是每个车站都会给车厢加水,于是长长的行车过程中很多时候是没有开水供应的,洗漱用水更是奢谈。车厢顶上一排电扇摇着头艰难的送出阵阵热风,偶尔还会有个把电扇坏了。从无锡到北京,普客要走一天一夜,如果没有晚点的话。来来往往的叫卖声可不都是列车上的售货员,车子过了长江会上来卖假烟的,到了河北会上来卖黄瓜的,嘴里叫着:“黄瓜、辣酱”。买黄瓜当水果吃的多是北方的旅客,那时候的江南人一般是不习惯生吃黄瓜的,一般都拌黄瓜当菜吃。到了山东地段上来买棒冰的,起先叫卖:“雪糕~~1块钱一根”所谓的雪糕在江南人眼里大概也就是冰块里多少加些奶粉意思意思。等第二趟转回来叫卖声成了:“雪糕~~八毛一根”等他几个圈转下来买雪糕的手里拿一根吃了一半的雪糕自己边吃边喊:“雪糕~~一毛一根啦”这时候的雪糕大概都快化了。
坐在车厢里,相对而坐的留个旅客不管认识不认识,过了两个车站差不多都熟悉了,于是相互聊天,递吃的东西,就像老邻居之间一般。只是一些老出差的,可能随身还带着现金的一些朋友一般都比较谨慎,不吃别人的东西甚至自己都很少喝水。天南地北的聊着,有卖德州扒鸡的上来,这时候心理面感觉离江南就远了,大约那种感觉就是出了我们这一块地界了,真正到北方了。吃的东西多了车厢地上垃圾也越积越多了,那时候列车员可不像现在来来回回的扫地,一般快要到终点站才有列车员来扫地。有时候列车员逮到一个蹭车的盲流,也会叫那个盲流代为扫地。
91年华东地区发大水,俺正好在郑州回无锡的火车上,从河南上车列车就不正常一停车就是几个小时。前面还不知道为啥晚点等这么久,后来火车开到安徽境内看着车厢外面汪洋一片,灾民站在道轨旁茫然的看着开过的火车,我们才知道原来铁路被大水淹了。火车停在徐州站有半天,坐在闷热的车厢里实在难受,于是去站台走走。没想到站台上的几个人对着我指指点点,大概意思是这个小伙子怎么这么脏,看样子也不像是老区出来的。回到家脱下衣服才知道,汗衫后背上已经被火车椅子的靠背靠得汗渍染得一片黄色,裤子上吃东西蘸到得点点滴滴汤汤水水,大约和现在部队的荒漠迷彩裤差不多了。
如今火车提速了,无锡到北京大概五六个小时就到了,昨天看到京深高铁9个小时就到了比以前提前15个小时。车厢里也是和飞机上差不多,环境清爽舒服。好是好,快也快,只是总感觉如今坐火车旅行少了点什么,少了点旅途中能感受的点点滴滴。
文章评论
逗逗
很多东西,有得到了就会有失去~~留下的只有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