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济源论坛济源论坛(http://www.jy391.com)

个人日记

 

     济源城北有一条河叫北蟒河,城南有一条河当地人称南蟒河。北蟒河是一条石底河,每到枯水期,便露出一河床的灰白色河石,远看俨然一条巨大的白色蟒蛇逶迤在济源大地,直到今天,北蟒河的出山口和中下游岸边还坐落着上下两个“白涧村”,都是因河而得名。因此,北蟒河又称白蟒河。南蟒河则是一条泥底河,迄今为止,它的中游岸边还有一个叫“泥河头”的村庄,因此,每到枯水季节,南蟒河露出的便是一河床的青草,更像一条青蛇在济源大地盘桓,所以,南蟒河又称为青蟒河。谁都知道,蟒即是多年生长的巨蛇,白蟒和青蟒是不是就是白蛇和青蛇的原型呢?

   2、西湖:

   济源东南历史上确有个非常大的水域,东至今梨林水东村,西至亚桥,北至水屯、码头,南到孟州。水域浩瀚无垠,乃南、北蟒河、济水、盘溪等河流汇聚而成。因其地理上位于当时的河内府之西,故被命名为“西湖”。济源九景之一的“西湖夜雨”就发生在此地。彼“西湖”会不会就是此“西湖”呢?

   3、法海:

   《白蛇传》中白娘子的死对头叫法海。济源历史上也曾经有个高僧法名“法海”,乃祖居济源裴村的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俗名裴文德,史称“裴头陀”。而裴村附近就有许姓居住,现西许、东许、大许皆可以作为左证。

   4、西湖边上有无“西湖寺”或“金山寺”有待考证,但济源民间有“建起奉仙观,陷下西湖寺”的传说:相传当年佛道斗法,都欲以各自法力镇住经常泛滥的蟒河,以赢得当地百姓的拥戴和信奉。故而各自在蟒河边修寺盖庙,占地作法。

   当时,道教要在北蟒河中游建一道观即“奉仙观”以镇北蟒,但工程总也不顺,垒墙墙倒,上梁梁折。观中老道姑只好夜观天象,发现济源县城东南西湖寺上空一股杀气直逼奉仙观。老道姑心中明白:此乃西湖寺老僧在做法,阻其兴建奉仙道观。老道姑忙焚香祷告,求得一绝妙破法。于是,老道姑一方面吩咐手下和附近百姓,四处寻找相当特殊的荆、柿、桑、枣四种木料以做梁柱之用,另一方面自己亲自起程前往西湖寺。

   到达西湖寺,正好老僧外出云游,不在寺内。老道姑便向小和尚说道:老道姑与你家主持曾是多年旧交,今路过贵寺,能否赐一口斋饭,一碗清水,以解我旅途劳顿饥渴之苦。小和尚心中暗道:师傅真是高明!于是依师傅临走交代,一口回绝了老道姑的要求。道姑无奈,只得愤愤然走出了寺院山门。

   来到门外,道姑猛然看见门口垃圾堆上扔一废弃水瓢,随问小和尚:小师傅,这只烂水瓢可不可以借给我用,好让我在湖中取点水解解渴?小和尚一看是自家已废弃的东西,也就没有再坚持不借。于是,老道姑拾起烂水瓢,急急忙忙赶回奉仙观。

   回到观里,老道姑随即命工匠全力垒墙立柱,上梁盖顶。这一次,一切都进展的非常顺利。就在将早已备好的荆木梁枣木柱安好,盖瓦封顶的当天夜里,只见东南方西湖寺上空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天亮时分,便有人来报:昨夜,由于风大雨狂,湖水漫溢,西湖寺及寺中宝塔尽数陷入湖水之中。

   这种传说,是不是“水漫金山”、“雷峰塔倒掉”的原版呢?

   5、“许仙”:

   济源人有个习惯,喜欢把中医郎中称做“仙儿”。什么“张仙儿”、“王仙儿”、“杨仙儿”。。。。。。因此,对姓许的郎中称“许仙儿”也自然是情理之中了。那么,这会不会就是《白蛇传》中“许仙”名字的由来呢?

   20083月于济源

  注:此文作者系李英慧女士。与作者并不相识,作为济源本地人,作者的描述使我在好几个问题上茅塞顿开。对白蛇传发生在济源的故事也深信不移。现对作者的几个论据作以证实。

  1.鄙人在文中所述的南漭河岸边长大,对作者描述的“每到枯水季节,南蟒河露出的便是一河床的青草,更像一条青蛇在济源大地盘桓”现象,可以做以证实。小时侯听老人们讲,北边的那条北漭河和我们这条河是两条姐妹蛇,但为什么是姐妹,在我的追问中老人们没有很合理的解释,只是说是传说。

  2.西湖村离我的老家大概5公里,我有个要好的同学家便在那个村。小时侯曾把此西湖当彼西湖,朋友说去了西湖让我艳羡不已,后来才知是去个村庄。等我有机会去的时候,没看到什么湖,只有一个荷塘。问同学,同学说以前是个大湖。

  3.关于佛道之争。白蛇传讲的便是佛道之争的故事。历史上佛道之争的重要地点就是在济源。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发生的地方,所以王屋山就在济源。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汉魏时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米,是华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太行之脊”、“擎天地柱”。天坛是黄帝祭天的地方,海拔虽然不算很高,但因周围地势,给人感觉离天最近。现北京的天坛,就是后来的皇帝偷个懒,在皇城附近建一个替代天坛山上的天坛。在王屋山上有个道观阳台宫,奇妙的就是在此道观门前,银杏与菩提并存。大家知道,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追逐长生不老,与日月永恒,银杏树寿与山齐,为道家所推崇敬仰,视为祥瑞之物。而菩提树则是释迦牟尼禅定成佛之地。六祖慧能“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意惹尘埃”的经典偈子,也告诉我们菩提与佛家的渊源。在道观门前同时存在菩提与银杏,就是当年佛道两家相争的结果,大家相互妥协了。

  4.关于仙儿的称法,确实是当地很有代表性的方言之一。比如,从小给我看病的医生姓郭,大人都叫他郭仙儿,我一直以为他的真名如此,后来到别的医生那又叫王仙儿,张仙儿什么的,才明白是对医生的统称。

  5.唯一的不足,就是雷锋塔。在寺庙里有塔是很正常的,但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也没有发现雷峰塔这样的塔名。待我有空返乡实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