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哲文(摘录)
个人日记
1. 母与子
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普吉岛的Club Med度假村。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孩子已经哭得精疲力竭了。
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被遗忘的孩子带了回来。孩子因为一个人被留在偏远的网球场,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时,妈妈出现了,她蹲下来安慰4岁的孩子,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的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只见那个4岁的孩子踮起脚,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大概就是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吧!
2、借个孩子去旅行
欧洲的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如果出门旅行,习惯于借个孩子一起去,使自己的孩子有个伴儿。他们明白,再好的父母也替代不了同龄伙伴的魅力。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张诗铭介绍了她借孩子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她写道: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我们的邻居是一户加拿大居民,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刚来的时候,因为语言问题,我们很少和那家人交往。
有一天下午,邻居家的女主人突然按响了我家的门铃。原来她想让我把女儿借给她们家一天去旅行。当时我想,女儿又不是物品,怎么可以借来还去?而且,他们家有两个半大的男孩子,和我女儿一起去旅行,方便吗?安全吗?我没有答应她。
可是,不一会儿,邻居家的两个男孩子送来了一张纸。原来是一个借据,上面写着借我女儿的时间、保证、携带物品、会注意的事项,竟然还有费用——借我女儿一天他们家会付的费用数目,最后是他们母亲的签名。真没想到,原来把女儿借出去还能赚钱!
晚上,先生和女儿都回来了。在餐桌上,我说了这件事。先生告诉我,西方人特别喜欢结伴旅行,一些陌生人还在网上征求旅游同伴呢。在爷儿俩的一致要求下,我终于答应了把女儿“租”出去。
女儿不在家的一天,我真的觉得时间很难熬。傍晚,听见邻居家的汽车在响,我马上蹿了出去。我看见女儿正与两个男孩告别,看得出她很高兴。晚上,女儿兴奋地给我们讲了许多旅途中的见闻,还直说:“和男孩一起出去玩真有意思!”
从那以后,我已经把女儿“租”出去若干次了,也真的“赚”了一些“出租”费用。我把这些费用都做了女儿的旅费。再后来,我们家也要出去旅行的时候,女儿也向我们要求“租”一个孩子。
每次需要“借”旅伴的时候,我都会想办法让女儿自己去“借”。事先我会给对方父母打个电话,然后也像邻居女主人那样,让女儿带着协议书去对方家里与对方的父母、孩子商讨。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女儿变得开朗多了,也学会了彬彬有礼。结伴旅游,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