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实 的 蒋 介 石
个人日记
【 真 实 的 蒋 介 石 】
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族谱上名为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他的名字取自《易经》,《豫》卦六二爻辞本义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府奉化县溪口镇,逝世于台湾。父亲是盐商蒋肇聪,先后娶了三个妻子。原配徐氏、继室孙氏先后病故,1866年,45岁的蒋肇聪再娶23岁的王采玉为妻,次年(1887年9月15日)长子出生,即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蒋介石。 蒋介石9岁时,父亲过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蒋母王采玉母兼父职,担当起教育养护之责。王采玉对蒋介石的严格教导,使蒋介石对母亲敬重有加。王采玉于1921年逝世,蒋介石还在其墓旁筑庐“慈庵”以为怀念,此后每次返乡,必到“慈庵”静住数日,以缅怀思亲之情。 蒋介石与宋美龄,蒋经国,蒋维国合影 1923年蒋介石出任孙中山在广州的大元帅府参谋长,其后更担任黄埔陆军官校校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继续领导北伐;1928年6月北伐完成,结束军阀割据局面,完成统一。1936年起,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领导对日八年抗战,1945年8月14日,八年抗日战争终获胜利。 修道学 常内省 日记旷绝古今 蒋介石墨宝:养天自乐箴、事天自安箴、法天自强箴、畏天自修箴 蒋介石不仅喜欢读圣经,他更认真研读道学书,而且也真的像道学家一样进行修身。例如:1920年1月17日日记云:“中夜自检过失,反复不能成寐。”1922年10月25日日记云:“今日仍有几过,慎之!”1925年9月8日日记云:“每日作事,自问有无疚心,朝夕以为相惕。” 当时民国初建立即为袁世凯所窃,建立民主统一政府之目标未成,公元1924年,北方临时执政段祺瑞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以期获致全国统一;但孙中山于翌年3月在北京病逝,无法达成和议,遂留下遗言,嘱咐同志继续努力,完成国民革命。此时,北方军阀混战陷于无政府状态,军阀割地称雄,连年兵祸,南北干戈不息,社会动荡,经济萎缩,外又有虎视眈眈的日本及俄国,所以发动北伐,结束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乃中国救亡图存之要务。蒋介石因而于1927年到1929年率军北伐,仅仅两年期间便完成统一大业。也奠定日后抗战胜利之基础。 统一中国后,蒋介石一边继续驰骋沙场,与国内各种分裂中国的势力作斗争,一边有秩序地从事辉煌的十年建设,一边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收回了汉口租界、威海市,收回了中国的海关权。 八年对日抗战 获得胜利 蒋介石接受日本降书 1937年盛夏,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对日抗战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就环境而言,日本的国力正如日中天,足以与英、美、德、法、俄等强国分庭抗礼,就兵力而言,据资料统计,日本陆军可使用兵力已达四百五十万;而我国除补充兵源外,仅有二百三十万。在装备方面,日海军总吨位一百九十万吨,是我国海军吨位的十九倍;日空军有战绩两千七百架;我国只有六百架。而当时我国军步兵数人合用一支枪的情况时时可见,而日军却有完整之武装战力。日本一个师的总体战力相当于我军一个师的八、九倍以上所以“三月亡华”的口号绝非托大之词。蒋介石在极其艰巨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不屈不挠地领导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即便在二次世界大战最艰难的期间,他毫不迟疑地抵住了美国要他交出军权的压力,谱写了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1943年11月,蒋介石代表中国出席开罗会议。对中国人来讲,这次会议具划时代意义,因为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同西方大国领导人坐在一起共同谋划世界格局。这次会议不仅为中国收复日本占领土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洗刷国人的百年耻辱。 国共争雄,蒋介石军事失利。他于1949年1月21日下野,引退浙江溪口反思,以便国共和平谈判。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蒋介石此时住在 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在漫天的落叶中,仰天长叹,黯然神伤。九个月来,他眼睁睁地坐看复亡的逼近,代理总统李宗仁战不力、谈无方,失守南京、上海、福州。 两个月后的1949年12月10日,是蒋介石一生中最悲哀的一天。冬季的阴霾已经笼罩大地,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砸碎着四川成都潮湿的平静。难得作诗的蒋介石,心潮澎湃,含泪挥毫写下了: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泪纵横。然后,离开成都,与蒋经国乘机腾空东南去,飞往台湾,永远离开他为之奋斗、深深热爱的大陆中国。 蒋介石在台湾的成功,来自他儒家文化的浸润。几十年来,他早睡早起,从小侍母至孝。蒋介石九岁时,其父病故。同父异母兄弟分家并占得大部家产。蒋母带着年幼的蒋介石、女儿蒋瑞莲贫困度日。但是蒋母节衣缩食,鼓励蒋介石离家到文化昌明之地求学,这才成就了日后的叱咤风云的蒋总司令。母亲在世的时候,蒋介石常常回乡看望。母亲故去后,他在溪口为母亲修了肃穆庄严的墓地。蒋母墓石请孙中山题字“蒋母之墓”。墓旁有墓庐,蒋介石起名为慈庵,表纪念慈母之意。 蒋介石待子至慈至严,待宋美龄至爱,待乡亲至睦。他生前担任两个社会慈善机构的领导,一是家乡的武岭中学的名誉校长;一是奉化县孤儿院名誉董事长。 1925年,他将溪口原有的三所小学合并为完全小学,以自家店屋作为校舍。1929年他又筹资20万元,在武山西麓新建校舍。1932年蒋介石自兼名誉校长。 蒋介石律己严,不沾烟酒,对祖国,忠心耿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为民族大义而放弃个人私怨。1974年中国与南越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解放军增援舰队直接走台湾海峡,人多担心,然而,蒋介石不但未向解放军开火,还下令打开照明灯,让解放军顺利通过。195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周年大典,国民党空军计划进行大规模轰炸,但当天要执行任务时,蒋介石却迟迟没有下达命令,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眼看时间越来越紧迫,向蒋表示,“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蒋介石最后回答,“取消任务。我不能做项羽、英法联军。” 他担心轰炸会把故宫、天安门等古迹毁灭,成为民族罪人。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中国人悼念亡者的传统节日。早晨,蒋介石坐在椅上,微笑地迎接前来请安的儿子蒋经国。临别轻轻嘱咐经国:“你应好好多休息。”夜幕降临,蒋介石陷入昏迷中,他劳累的一生接近终点,奋斗的日子已成往事。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在家人的环绕下,蒋介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享年89岁。 以 下 视 频 仅 供 参 考! -------- 鸥鹏收集整理 2012-1-12
据说蒋介石从小就喜欢玩一种军事游戏,由他当领袖,带领着一群小朋友东奔西跑,性格中与生俱有的领导气息似乎从年少时期就可看出。1906年,蒋介石已然长成翩翩青年,他对当时各种丧权辱国的事感到忧愤不服,于是在20岁时剪去发辫,东渡日本求学。他进入东京清华学校之后,在其间结识陈其美,经陈其美介绍加入由孙中山于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于是开始参加革命运动,并获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
追随国父献身革命:民国前1年(西元1910年),在武昌起义中,他担任攻打浙江省的先锋指挥官,一举光复杭州。而后又帮陈英士定下江苏,光复南京,使江南清军无法立足,并且奠定了革命军在长江下游的基础,士气大振。此次革命的啼声初试,使他立刻崭露头角,此后便一直跟随孙中山,为革命事业而努力。
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郭岱君博士曾说:“蒋介石遗下的日记,本身就是一个‘旷绝古今’的奇迹。因为蒋介石的日记从1915年至1972年,也就是至75年过世前,从不间断,每天都写,没有一天缺的。蒋公一生每天都记日记,还有日反省、周反省、月反省,叫人觉得不可思议。”
奠定北伐 完成中国统一大业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屡次侵略中国,中国就象一头不懂世事的牛犊,屡遭修理、欺凌。清朝后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正是蒋介石领导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农村恶势力,进行了顽强斗争,戎装白马、年仅41岁就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
在台湾,蒋介石复行视事后,在阳明山举办了“革命实践研究院”,分批集训高级干部和高级将领。蒋介石发表了多篇训词,对国民党的失败有痛切的指陈。通货膨 胀固然是主要原因,国民党高官的言行与作为辜负了民众的期待,也是原因。国民党军队虽谋臣环伺,名将联翩,却终至不可收十。他严肃地面对外界的责难,痛定 思痛,勇敢地承担所有的责任,带领国民党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励精图治,在岛内开始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及建设,为60年代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为今天的民主台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文章评论
张华山人
抗日战争,国军是正面战场的主力,功不可没!蒋介石在某些环节的战略决策是有重大错误和失误的,不可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