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 那水 那人

个人日记


        万物复苏之时,也是冰封了一冬的心儿躁动之时,总想出去走走,晒晒潮湿发霉的心情也好,欣赏风景也罢,只要走出去就行。四月初在小区群里约好几个人到附近转转,有几个因临时有事乱了计划,扫了兴致,我也打了退堂鼓。五一前夕,同学说五一去三潭的计划,我第一个报了名,挤上了她家家庭游的行列中(其实一直她们家、我自己、都没把我当外人)。
   
       不到六点,太阳已穿透厚重的窗帘。
720时,伴着骄阳出发了。窗外是一幅流动的风景,可风景都大同小异,明知如此,我的视线却一直停留在窗外,总希望能捕捉到一点不同寻常的东西。渐入广水市区,因不熟悉路线,走一路问一路,不管遇到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耐心的讲解指明着,车已驱动,似乎还怕没听明白,还要用手拢着嘴大声补充强调几句。
   
        一路畅通,车流量也不多,以为来这未完全开发的地方的人不多,到了山脚下,还是停满了车。开车上去,可以节省体力,交警在那里指挥着不允把车开上去。但还是不少人抄小道上去了。
一座山,如果不用脚步丈量它,就不会用登山的感觉。我们选择了徒步。
    
       一进入山底,光线一下子暗了不少,带的遮阳伞、防晒帽、遮阳镜都显得是多余的了。漫步于枝繁叶茂的树海下,一阵清新的山风吹过,透着松香的味道,泥土的芬芳。我大口地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倍感
精神振奋,气爽神清。

       清澈见底的小溪踏着欢快的步伐潺潺而下,幼童们在石头缝儿里捉着什么,还有的干脆脱下鞋袜把脚放进溪水里任其冲刷着,这情景似曾相识,它藏在儿时的记忆中,滞留在心底深处,我的心触动了一下,拿出手机顺手拍下。山路经过了修整,铺开的石阶,在我的脚下蔓延不用担心脚下,可以尽情地享受目光。继续前行,林木愈发葱郁,根须裸露的参天的古木象一位垂暮的老者静默地矗立于路的旁边,折射出的苍桑感令人肃然起敬。我想拍摄下来,可竟然不知如何着手,试了好几个角度,无论怎样都无法将那分神韵完整的、准确的表现出来,只能在他的根须旁留个影。

       女人总是自恋的,走到哪里总想以美景作为背景留下自己的影子,途经一小潭,树木葱郁倒影水中,让人怀疑是这景的真实程度,我们忙不迭的摆着、照着,走时都不记得还有一大袋食物与水落在那里没有拿,折回找时只见一群人在那里,不见袋的踪影。丢了也罢,减轻了上山的负荷。只是返回见吃剩的包装袋还扔在那里,煞了风景。
       阅读一座山,需要漫长的过程。有限的几个小时,对于它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啊。因此,尽可能地浏览它的精华,是我唯一的抉择。峰回路转间的雅致,好像都是因了我的到来而设置的。突然而至的几声婉转清亮的鸟鸣,扰乱了我的思索。还不到有蝉的时候,否则,它们的啼叫,会给这座山增添一些禅意。两点,我们还没走完一半的路程,金顶是上不去了,我们打算返回再去玩玩水,小心翼翼地返回吊桥,再经过荫遮路绕的九道弯,便到了三潭 一线天在“一线天”旁,人,到处都是人。流动的人,宛如岸边的另一条河。于是,岸上流淌的河与水上流淌的河交相辉映。所不同的是,岸上流淌的河有逆流的,也有顺流的,荡起一个一个小小的漩涡,行人的浪花不断地飞溅。稍不小心,就被他们荡起的漩涡卷入其中,要么弄坏了你的鞋,要么弄脏了你的衣衫。我们也挤在人群中见缝插针的拍着,不顾忌别人的眼光搔首弄姿的做着各种POSS。管他呢,玩,图的就是开心。几乎忘了时间、忘了自我,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凉意刺骨,我们起身离开时才发现那一大一小两个男人不知又到了哪里。电话适时地想起,他们已在山脚点好了饭菜等我们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几次都差点崴了脚,再到山底时车已堵成了一团,进退难行,再次为我们把车停在了路边感到庆幸。到了山脚,老远就见农家小院的老板在路边迎候着我们,忙让我们洗手吃饭,几个农家小菜、一碗锅巴粥下肚,一路的劳顿疲乏全消。返程时,大厨兼掌柜的大嫂还帮我们指挥着倒车。见开车的是女人,副驾坐着是男士,忙伸出拇指夸赞,为作为女人骄傲,还说自立的女人才自信什么的,一直说着养耳的话,那热情劲,如果再去那里不光顾她家实在是不该,虽然我们再去的可能性极小。

       群山已远去,虽然是还在修葺中的无名小地儿,但我们已经找到了我们想要的感觉。




文章评论

天涯芳踪

我昨晚睡得早,也是浑身疼,再不锻炼怕以后真是不能出远门了!

禅石

你们结伴而行,羡慕, 想不想去凤凰古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