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孩子带坏了!真的要学学
个人日记
各位家长一定看看,不管你是什么老板,还是什么领导,记住请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1、“宝贝快点起床,要迟到啦!" 改成:”宝贝,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啦,你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了没,还有环卫叔叔阿姨扫地的声音“。 让孩子感受聆听这些自然的音符,留意观察到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
2、“宝贝,到学校了要乖,认真听老师上课, 作业要按时完成!" 经常听到妈妈们说这一句话, 这句话会产生多大的效果呢?当一个人被要求、被期待了,即使孩子为了听你的话表现出很乖,那不是他发自内在意愿的话,随着一天天长大,这种乖和听话也不会很持久。 不如改成:”宝贝,妈妈祝你开心愉快的度过这一天,放学回家妈妈等着你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给孩子输入的信念是学习是开心愉快的,有趣的。回家了妈妈也愿意聆听和陪伴我。
3、你带着孩子在公园玩,突然下雨了,"哎, 这个鬼天气,周末也不能好好玩一下。“你的这句话也许是无意,可传递出来的却是一种抱怨、一种内心的烦躁和抗拒。 不如换个说法: ”平时都是天晴逛公园,下雨天在公园里走走,感觉空气更加清新了。“换个角度,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被你的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影响。
4、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塞车,"哎,烦死了,等到什么时候啊?回家还有一大堆事情呢!“很多妈妈说孩子没有耐心,脾气急躁,殊不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呢,平时的你是不是也是这么急躁呢? 那么与其抱怨交通堵塞,还不如把这个时光好好利用,可以趁机多和孩子聊聊天。
5、"妈妈,你的工作是不是很辛苦呀?“看到你疲惫的无精打采的脸,孩子忍不住问了。"是啊,妈妈要供你上学,不辛苦工作努力挣钱你哪有条件上好学校。” 也许只是孩子关心的话语,你却赶紧想利用这个机会开始教导孩子了,给孩子传递妈妈都是为了你。想达到一种 什么样的目的呢?想成为操控孩子的一种手段吗?如果孩子果真很听你的话了,也就代表他慢慢失去与自我的连接了。父母经常灌输这样的思想也会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去生活和学习。
换一个说法:妈妈今天是有些累了,没办法给你讲故事了。妈妈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简单的回答就能获得孩子的理解。
给孩子传递正能量,需要父母本身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需要父母懂得在自己生活工作中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总之,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是大人的缩小版,更是镜子!请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吧!这些提醒对于我来说,很实用呢。
同时,父母也要学会和孩子聊天,和孩子聊天也是一门学问的。
很多大人不太会跟小孩聊天。“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你在学校有没有乖?”这两个问题通常小朋友的答案大概都是:“没什么啊!就跟平常一样啊!”“有乖啊!”还有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跟小朋友聊天。他跟小孩之间的对话永远都是:“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没?”“今天考几分?”别把质问当聊天这种状况比较像是质问,很难称作是聊天,因为通常都是以问句始,以斥责终。
在中式的家庭里,鲜有和乐融融的晚餐时间、睡前时间及聊天时间。于是乎,你会发现,孩子在你面前几乎都是哑巴,不但话少、三句话问不出个屁来,久而久之,你对他也越来越陌生。每次听到我跟小孩聊天,有些妈妈会很苦恼地问我:“你是怎么跟小孩聊天的?为什么我的孩子可以跟你讲那么多话?却不跟我讲话?”我才赫然发现,大概因为长久以来记者职业训练有素的缘故,我的确很有聊天的天分。想当年,最难访问的闷葫芦艺人,碰到我也能打开话匣子,让同行佩服不已,这的确是我的天赋异秉!也难怪小孩子碰到我,可以一说说个不停。于是,我回过头来,检视自己的“聊天技巧”:我到底是用了什么魔法,可以让孩子愿意向我诉说?聊天秘诀大公开看完自己归纳整理出来的聊天秘诀,其实说穿了,这些小技巧一点儿也不困难,你也可以做得到!
一、问“小”不问“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概况,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而且不妨从细节开始。不要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种问题,孩子很难回答,或是只会简单回答:“还好。”“没做什么!”这样会让聊天很难持续下去。你可以改问:“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当孩子说出自然、音乐、国语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着?:“喔!那自然课今天教什么?”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教气象啊!什么气温、风向的,无聊死了!”“喔!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你就可以借机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续交谈下去。以前孩子刚上学时,我跟孩子聊天的开头常常是:“今天的营养午餐(或点心)有哪些呀?”“你们班上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慢?”“你今天早上去学校跟谁玩?早自习在做些什么呢?画画课画些什么呢?”“你们班最多人喜欢的男生是谁啊?你喜欢谁呢?”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孩子通常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
二、从别人的事谈起
桐桐刚入学时,我想要知道她在学校的状况,因此,我用了一点迂回手法。在聊天过程中,我先问她:“你们班上最调皮的是谁?她说了一个名字。“他做了些什么事惹老师生气呢?”女儿如数家珍地说:“上课讲话啊!还有昨天用东西丢同学的头!”“那老师怎么办?”“老师罚他站啊!”“站多久?”“站到下课啊!超惨的!” “啊!真的啊!好可怜喔。都不能坐下,脚一定很酸。”“对啊,下课也不能出去玩!”“哇!你们老师这么凶啊?”“还好啦!有一点凶。”“那你有没有被老师凶过?”“没有!我很乖。”“喔!好险!所以你都没有被老师罚过站喽?”她迟疑了一下。我赶紧说:“你也被罚过站啊?好可怜。你有没有哭?”她摇摇头说:“没有。”我接着问:“啊!老师这么凶,你都没有哭啊,很勇敢。”“不是啦!我不是被这个老师罚的,我是被健体老师罚的。”“喔!也是讲话吗?”“是啊。不过还好只有罚站一下下!”于是,我就从这样的一段对话,约略得知她对老师的观感、上课的情形,以及老师对于孩子的调皮行为如何处置等等。从“别人谈起”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说,孩子会告诉我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谁最常被罚、谁功课最棒、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当然,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就能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说,当女儿说:“自然课无聊死了”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接着说:“自然课不无聊啊!天气、气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相信我,只要你这么一说,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了回去。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课很无聊啊,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因为我本来以为自然课可以做实验、看酒精灯之类的,结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无聊死了!”保持中立的语调、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前阵子有个妈妈告诉我,当他孩子跟她抱怨:“啊!功课好难、好多!我都考不好”时,她明明很温柔地回他:“考不好有什么关系?成绩不是那么重要啊!”结果儿子却气得说她不了解他,拒绝再跟她说话,让她很难过。事实上,孩子当下需要的不是“否定”他的心情的对话,而是“了解”他心情的对话。所以,如果妈妈改说:“啊!考不好心情一定很不好,你现在一定很难过,你要不要说说你的苦恼?”我相信她儿子的心情一定会好许多,也会继续把心事对妈妈说出来。
四、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很多时候,聊天只是一种发泄。还记得一堆女人三姑六婆时的那种心情吗?骂婆婆、骂老公、骂给别人听,其实不一定要别人帮我们解决问题,只是纯聊天而已。让聊天回到聊天,想要孩子诚实地说出感受,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只要“倾听”,不要“说教”。和孩子聊天,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所以,聊天时可以对对方、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就很容易让话题源源不绝地继续下去。 比如,孩子说:“妈,XXX今天打我。”“喔,为什么?”“因为我要玩恐龙,他不准我拿。”“那你怎么办?”“我就去玩别的了。”“你怎么不告老师呢?我不是教过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诉老师吗?你也可以跟他说,公用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 如果是采取这样的聊天方式,那么肯定话题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后一定是紧闭双唇,不再多说一句。此时不妨继续询问: “喔,那你心里有没有觉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还想玩恐龙的话怎么办呢?”这时,你就会听到他真正的想法:“还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没关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气啊!所以我就跟他说:'我不跟你玩了!’”我当辅导志工时,每周要和至少一个孩子聊天一个小时。这些孩子,有些行为有偏差,我的工作就是陪伴跟倾听。因此我发现,要让孩子放心地说出心里话,轻松地聊天,一定要练习“不评价、不说教”,只要你做到这两点,孩子通常都愿意说出心里话。而且,说出心中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纾解及快乐,他们经常在历经一小时的聊天过程后,不愿意离开会谈室,情愿和我继续聊下去。可见很多孩子是多么渴望聊天?却常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大人。
五、注意肢体语言聊天时,肢体语言也很重要。
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认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开车的时候,否则我在和孩子聊天时,都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个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即使是手边在忙着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讲话时,也必须要时时转头看他的表情。因为注视别人、专心倾听,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孩子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边盯着计算机一边听他说话,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这样做,儿子一定会抗议:“妈妈,你都没有在专心听!”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搓搓他的颈背,顺顺他的头发,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对有一定熟识度的孩子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我在辅导孩子时试过,跟孩子坐在同一边,比坐在相对位置来得好;躺在地上讲话时,比坐在地上好。让孩子一边画黑板一边聊,他们往往容易卸下心防。另外,注意跟年幼的孩子对谈的时候,不要随意乱发笑;不论他的话多么幼稚、多么奇怪,你都要保持诚恳、一本正经,否则孩子很容易觉得大人在嘲笑他,而不愿意继续聊下去。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跟孩子聊天时,有时孩子一时说出一些令你惊讶、反感的事时,切记“不动声色”──声调平常、假装毫不在意,这是很重要的。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者尚未想出如何应对之道时,先保持朋友般的倾听,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说教”或“讲道理”的时候,最好跟聊天分开,这才能够让孩子畅所欲言、无所不言!
文章评论
钓鱼岛
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式的家庭熏陶,不同的家庭习惯带出来的孩子自然就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