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红火重在“当家人”

个人日记

 

 

    曾有几则关于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生活故事,让我欲笑不能:一是某贫困户贷款500元,到期几年仍还不起贷,工作人员两次上门催款,该贫困户虽无钱还贷,却先后杀了两只羊办招待;二是一贫困户家住高山不产红苕,于是背土豆下到几十里外的金沙江边对量换红苕,再背上高山来熬红苕糖吃;三是一边远山区的贫困户背一只公鸡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出售,买主给价120元,他要125元,为5元差价将鸡背回,再到另一个几十里外的集市出售,终于按125元卖出,还四处宣传经验。

    穷则思变,岂能如此变法?卖一只羊,何止还贷500元?为吃几口红苕糖、为5元钱,不惜如此这般折腾劳力,焉有不穷之理?探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迟迟难以脱贫和脱贫后又返贫的原因,出自然环境差,天灾人祸多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贫困群众素质低,缺乏懂文化、会计划生活的“当家人”是不能脱贫致富的关键。

农民朋友有句谚语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人无计划一世穷。”要脱贫致富,兴家立业,一靠党的富民政策,勤劳苦干;二要靠计划有方,学习应用农业科技;三要靠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当家人”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大凡贫困山区的富裕农民,家家都有一个会计划、会安排,精明干练的“当家人”——大到播种收获、种植养殖的家庭发展规划,收支平衡,小到家庭的人亲来往,衣食住行,都由“当家人”来全盘统筹。不然,一大家人只会六神无主,浑浑噩噩,甚至去干些寅吃卯粮的蚀本生意,家业怎能兴旺起来?

认识了“当家人”的重要性,我们的乡、村、社干部,作为一级、一方的“当家人”,便可以对症下药:一是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研究,帮助其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并适时加以督促、鼓励、支持;二是发动率先致富的农户进行传、帮、带,传授致富经验和农业科技的使用方法,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是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培养、培训贫困户“当家人”,这是造血的根本。只有让贫困户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当家理财本领,学会了算经济账,才能使贫困户真正的、长久的走上致富路。

“当家人”之重要,不仅体现在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身上,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当家人”更是决定其事业兴衰成败关键,一个精明强干,廉洁勤政、敢拼敢闯的“当家人”往往就是振兴一方经济的功臣。重视“当家人”、培养“当家人”、选拔任用“当家人”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培养造就大批新世纪的“当家人”,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文章评论

大新庄

这没什么奇怪的,山里的老百姓无赚钱门路,五元钱也是大收入。

风景

@{uin:359009648,nick:玲子} [em]e163[/em]

风景

@{uin:38629605,nick:极地候鸟} [em]e181[/em]

风景

@{uin:58677799,nick:辫辫儿} [em]e163[/em]

大新庄

鲤鱼跳龙门。在那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环境特差,增收根本无忘的贫困地区,有几个有能力、有头脑的人愿意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带着一群无知识、无文化、无经营理念的贫困人口一起脱贫致富的?友,理想与现实不容易成两条相交线啊!

风景

@{uin:58677799,nick:辫辫儿} [em]e163[/em][em]e17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