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对越自卫还击战 30

个人日记

余仁俊

                                                                                    

        1979年,我们中国还很贫穷,我记得当初我家里还是吃了上顿愁着下顿。我在越南打仗期间正是农历春节。后来听我湾里的人们讲,我妈妈在我打仗期间,天天饿着肚子哭哭啼啼的相邀孙新松和余国安的父母到处烧香拜佛,为我驱危险求平安。

   我万分感谢我可怜的老母亲,也许正是她老人家的虔诚,儿子才穿越了敌人的枪林弹雨,才得以平安归来!

       198112 我退伍回到我的家乡湖北省孝昌县花园镇余陈村七组余家河。村民传扬着一个农村“穷孩子”去当兵并参加战争而大难不死,总共四年的从军生涯。我仍然以一个“穷小子”的身份回到了生我养我一贫如洗的家,再次踏上了修理地球的队伍。

       穷则思变,穷则奋斗。我从摆地摊开始,卖字画,贩小菜,搬小工,做手艺。为了奔出农门,为了那一纸“户口”,为了自己的理想,我先后打工于原应山县计量所,受聘原孝感市牌坊乡文化站,原孝感市文化局服务公司;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废寝忘食的工作,我和我爱人的努力终于“感动”了领导,花钱办了“农转非”户口,档案袋至今还在孝昌县文化体育局,听领导说我的工作单位落户在县文化馆,还听说工资待遇一直在随政策套改,但我从未过问过。

        1995年我彻底“下海”了,开了个20平米的书店叫春秋书店,2001年扩大成连锁店,2003年加盟当时号称中国最大的民营书店席殊书屋并注册了公司,目前我的公司全称是孝昌县春秋文化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下设春秋书店和席殊书屋两个零售书店,总营业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并从事研发、编辑、印刷、发行教辅的批销业务。同时从1997年起总代理武汉晚报在孝昌的发行工作;1999年又总代理楚天都市报的发行工作。2003年通过改制,过五关斩六将我荣幸地被聘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驻孝昌发行站站长。

       我的公司还是我县最早的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之一,我也受组织部门安排,进过市委党校培训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冯山社区总支部委员会委员。20041月当选县第三届人大代表,200612月当选县第四届人大代表,20055月被任命为县人民法院陪审员,2008年再次被任命为县人民法院陪审员。从2003年起至今年年年被县纪委、监察局聘为特邀监察员,政风行风评议代表,经济发展环境评议代表。

       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从一名普通战士,努力成如今虽然走哪儿总有人叫我余总的创业者企业家,但我知道,这是人们对我的尊称,“老总”也只是我的一个代号,是我自封的芝麻官,在我心底深处我永远是一个兵。

       我现在的工作很轻松,自家人成立的公司业务由夫人和孩儿们打理。法人代表也转为我女儿担任。我受聘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报刊发行总公司,担任着孝昌发行站站长之职,由于下属们工作得力和我几十年打拼的名声在外,我也几乎是个动口不动手的“闲人”。近几年的主要精力放在各种“公关”上,我的尽心尽力成就了我小城“名人”的美称。经济上、政治上均有不小的收获。无所事事时也开始学会了许多时尚和高雅,我学会了上网。上网时间长了,我有瘾了。而且网瘾一发不可收拾,只因在网上,年龄、性别、距离、职位、文化差异等等都无须管,可真情真意却所处可见。尤其是学会了玩游戏和聊天,学会了玩QQ空间,学会了上各个论坛。又因此而试着写点文章,试着写点回忆录和我亲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点点滴滴。我最庆幸的是我在网上结交了许多赤诚相待的朋友。

       为了打探战友们战争中的故事,我一有机会就找老战友们聚会,活动也相当频繁。我是每次战友聚会活动的积极份子之一,从武汉的127师战友大聚会,到我南下走东莞,跑陆丰等全国各地。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老战友候绍军来孝昌季店寻找龚次华,我也多次在孝感接待了老战友刘金华,冷晓华,聂红卫,孙新松,杨爱国等;再接着由胡广伟和倪汉华牵头,还有目前仍在部队任少将军长的老战友李昌俊和武汉市公安局纪委书记张柯这两位在官场上活跃的二位人物,也是我心目中的高官,齐聚孝昌文豪垂钓中心由我作东设宴,大家一起纪念往昔的那场战争。612日,我又再次在汉口西北湖与现任武汉大学网络学院院长的毛俊宇等多位战友相聚,而这次聚会,我得到了更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为了把这场战争再完整的作个真实记录,我多次宴请孝昌籍能宴请到的老战友,动员他们能写的写,不能写的就口述,从中我了解到了我一直以来对这场亲身经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政府一直以来低调处理的一些事件的答案,不过这些答案均属百姓相传,于官方权威言论无关。

        我团二营五连有位战友叫李劲,现在在北京中央银行任官职。我有幸在汉口的星级饭店太子龙大酒店与他共进了一餐晚晏。他说他到过越南的军事博物馆,他说他没有看到中国人民支援越南的实物和图片,也没有看到中越之间并非久远的这场战争的只言片语,那场双方不愉快的战争岁月,被历史彻底地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李劲还重走了我们团战斗过的越南支马,禄平,水口关,谅山一带,这些当年疮痍满目的战场已今非昔比,一切均已恢复了元气和生机。进出越南关口的手续很简单,民众安居乐业,处处歌舞升平,再也看不到战火纷飞的半点儿痕迹。

       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争的参与者,他专门对越南导游和民众等进行了打探。对于1979年的那场战争,越南民间普遍认为“兄弟之间尚有磕磕碰碰,何况国家乎?兄弟之争,不必再提!”

在官场上混得很得意的几个老战友也认为,毕竟中越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友好历史长久,保持地区稳定需要有友好的和平环境,不宣扬这场战争是不想影响大局,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和传统友谊。

       网上也有学者表示,中越近年来双边关系发展非常好,两国都不想再重复过去的历史,而是面向未来,一切本着和平友好的目的向前看。

      “边界战争30年,两国欲淡化过去”。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中越两国都很低调处理那场战争,表明双方都不想重复过去那段历史,主流还是向前看,是本着面向未来的立场。两国的外交政策都是以经济放在前位,双方的合作基本面还是很好的。

       目前还在部队具有相当级别的战友告诉我,我国建国以后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佬,在中印边境与印度大胡子,在珍宝岛上与苏军也打过一仗,除抗美援朝纪念日外,现在这几场战争几乎很少提及,这一切也许就是为了缓和邻国之间的关系而国家采取的一种良苦用心。

        战友们一直认为,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这些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最大财富,我们要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如果抱怨,就想想那场战争死去了的烈士们吧,毕竟政府并没有完全忘记我们,现在民政部门为我们一一登记在册,从前年起国家对未安排工作的参战人员每月开始享受中央财政200元抚恤金,也许不久的将来,等我们这些老兵们不能自食其力的时候,优抚待遇还能进一步提高;在我们孝昌,我们已领到参战人员优抚证和享受医疗优惠证,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理解国家!

        国家既然在低调处理那场战争,我们参战人员也没有必要去张扬、炫耀;媒体不宣,政府不说,我们自己也没有必要说,让它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吧,我们要做的是缅怀英烈,教育后人。

       写到这儿,笔也该放下了,在此感谢关心和支持我的战友和朋友们!无论那场战争的目的如何,但就其本身的实质而言永远都是残酷和黑暗的,回忆这段历史对我而言总是痛苦的,要翻开这些深埋内心的痛苦记忆更是需要勇气的。

       真实记录这场亲历的战争只想以亲身经历教育后人不要战争,珍惜和平!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