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9:44:112660329785 2015/3/6 9:44:11如果我战死在沙场---参战老兵的心诉2014-03-03徐徐暖风老兵营 如果我战死在沙场,今天就不会下

个人日记

[图片]
9:44:11
2660329785 2015/3/6 9:44:11
如果我战死在沙场---参战老兵的心诉

2014-03-03徐徐暖风老兵营
如果我战死在沙场,
今天就不会下岗。
共和国给父母一笔抚恤金,
也许我可以安详。

如果我战死在沙场,
现在就不会结婚娶一位姑娘,
让她从少女变成村妇,
压垮了她承担艰辛的脊梁。

如果我战死在沙场。
也许就不会二次“受伤”。
这伤口难以愈合,
酸酸的泪拌着血流淌。

如果我战死在沙场,
我要把贪官污吏埋葬……

掀起季节的一角,
摇曳岁月的青春。
如今老年的边缘,
忆起逝去的年华。

多少往事已云烟,
多少故事已尘埃。

兄弟们你是否记得时代故友;
兄弟你是否还记得南疆浴血!

那年的凌晨——
一声“行动开始”...
纵深、前沿各炮群一起吼叫......

一时间 
万炮齐发 疾风暴鸣
战地炮火的冲击波浪有摧城拔寨之势!

..............
你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 
.......... 
你走了,成了人民的英雄。
..............
我们一起去没一起回
..............
你留在了那里
..............
望你能好好照顾自己
..............



          
 发问和思考:   

       为什么要把近二百万参战官兵边缘化?为什么不能提建国以来历次边疆保卫战?我们的外交真的需要小心翼翼到了这种程度吗?我们的国际关系真的就纠结到了非要以牺牲参战官兵的历史地位 、牺牲中华民族的英雄精神 并由此造成严重民族内伤为代价嘛?

       都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可是政治从来不由自主。参战退役老兵都曾是军人、兵就知道服从二字;当年南疆的参战老兵也都坐五奔六了,有多少人还热衷政治?但我们却懂得一个道理,战争是国家行为军人无罪、善待老兵就是对牺牲者的肯定。善待战争幸存者就是最好的作战动员;善待参战人员是当政者综合水平的最佳体现。 都说兵不厌诈、但水可载舟也可履舟。有能力改旗易帜的都不是兵。兵也是工具,希望政客善用工具。斧以木做柄 反作以斧木,用后千万别乱扔!用兵者诡道也,自古都是彼此彼此。

       网上说参战老兵的春天快来了?几十年滴对兵之道;静定思考绝不乐观。还是那句活,与其死后免费,不如活着享受(这就是活有尊严的解读)。参战退役老兵目标-参战荣誉;希望良心发现(给予参战退役老兵和阵亡遗属政治尊重和经济关爱)。
 
【报告!祖国】

报告,老兵不明白
祖国不会忘记你们的那句承诺
报告,老兵不明白
为什么优抚必须是下岗、失业
报告,老兵不明白
为什么我们清明活动遭监视拦截
报告,老兵不明白
为什么相互推诿是谁在渎职失责




1979年2月17日参战老兵的记忆
 
那一夜
是我一生中最漫长的一夜

南疆边陲的初春是那么的寒冷
我的生命仿佛走到了尽头
 
有谁能想到在这肃静的夜幕下
竟然埋伏着千军万马出征的将士
只在等待一声令下
即将冲过边界那边
 

 
那一夜 
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夜
 
呼啸的炮火震感了南疆的天空
冲锋的号声刺破了肃静的黎明
 
冲锋中敌人在战栗
冲锋中战友在倒下
那一刻我们血染了战旗
那一刻我们升华了自己 

那就是战火的洗礼
 

 
那一夜
是我一生中最自豪的一夜
 
我从此不再害怕
我知道祖国记住了我的悲壮
我知道敌人害怕了我们将士的气概
 
冲锋向前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
有多少热血男儿血战疆场
那是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利益
 
共和国的旗帜上
有我们越战老兵血染的风彩
 


我相信那个血与火的战场,
留给我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谁会遗忘?谁敢遗忘?

记忆里那喷溅流淌的滚烫鲜血;
那呼啸而过的枪炮声;
那血肉横飞的悲惨场面......


 
        一直记住列宁说过的这句话:“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倘若,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将它忘记。是人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事实证明这个社会的悲哀。近段时间以来,得到了许多老战友的信息,内心无比的感慨万千。那个鲜活的生命丢在了战场;那些残肢断背,仅剩下一口气的战友从硝烟中走来。为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义无反顾。如今,我们的生存又是怎么样的一番天地呢?

请不要忘我们参战老兵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小编后记:
      感谢越战退伍军人:斌 哥 为我们推荐的美文,让我们更加了解一段历史,更加走近老兵的内心。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共和国的旗帜是参战军人血染的风采!!!

(成功,不在于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与多少人分享利益,帮过多少人。你与之分享的人越多,帮过的人愈多,服务的地方愈广,那你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