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做得不好的地方

手机日志

“好妈妈”做得不好的地方

 

一、一定是好妈妈

自从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好妈妈”的博文,把偶的想法说一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的确是一位好妈妈,女儿就是母亲最成功的作品。 因之,好妈妈的好些做法,成为年轻的父母亲们的榜样,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好妈妈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她的一些做法,在今天看来,已经落伍或者有了致命的负面影响。

建议,为了你可爱的宝贝,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同时,再读一读《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以便弥补一下好妈妈天生的不足。

 

好妈妈,做得不好的方面——

第一,根本没有提及“亲子锻炼”,这是女性天生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而这又是孩子生命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财富。

亲子锻炼不是简单地与孩子一起锻炼,绝对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亲子锻炼的确是需要让孩子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让孩子享受体育。因为 体育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格,没有人愿意在体育比赛中败下阵。尤其是 体育及竞技比赛,能锻炼我们超乎常人的永不认输的拼搏精神,在运动中可以体验竞技带来的精彩人生。

而这一点,又是读再多的书,也无法得到的。

从小就喜欢锻炼,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健身,冬天洗冷水澡。至于骑车到拉萨,在偶眼里什么都不算,就如同到拉萨串门一起。如果不喜欢体育锻炼,是无法体会的。

遗憾的是,现在的女性只是喜欢砌长城,真正的体育锻炼是下辈子的事情,连同父亲现在也没了体育细胞。因之,特别建议,年轻的父母亲们,把亲子锻炼放在第一位。从自己喜欢体育锻炼开始。

 

第二,没有提及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其实“好妈妈”一书,还没有出版就在一个著名的论坛里,陆陆续续上传过不少章节。

在这个论坛里,一些家长就与好妈妈交流过,其中一个跟帖,印象特别深。说好妈妈一书里没有提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把“好妈妈”这本书颠来倒去地看,果然,字里行间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独生子女真的很幸福,不必做任何家务。

记得还在读小学四、五年级,母亲要求洗碗;到了读中学,洗衣服、订被子。有一个署假,母亲要加班,这个署假开始买菜、做饭一系列。那时是九年制的,读完高中也就十六岁。

这样历练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从此,凡事可以不依靠别人。播种在心底的可能就是所谓的自理、自立吧,其实就是从家务事开始的。

这一点,又是人家老外做得特别好的一点。把家务事分配给孩子们做,并给一定的报酬。同时特别鼓励孩子们到社区,哪怕邻居家、朋友家去做事,获取一定的酬劳。

因之,最迟从小学开始,一定要分点家务给孩子做。

 

第三,好妈妈关于亲子阅读的做法,明显地过时或者有负面影响了。

“好妈妈”一书中,关于女儿的阅读,有一个做法就是读武侠书。10多年前这样做,可以理解。这也说明好妈妈是没有享受过亲子阅读,对于亲子阅读也没有太多理性认识的人。

关于亲子阅读,这一二个世纪,国外做得特别成熟了。相比而言,我们没有这样的意识,更不知道如何具体去做。当好妈妈出来时,一时间,好妈妈真的成了好妈妈了。遗憾的是,好妈妈的做法,越来越需要修正了。

对于今天的亲子阅读,“好妈妈”很理性、很智慧,只是建议,从当当网的少儿图书里选择。因为今天的孩子,今天的亲子阅读,读什么书,好妈妈不知道。准确说不需要知道了。这也说明,没有体验、享受过亲子阅读,这本身就是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第四,关于经典诵读,好妈妈是让女儿学习背诵唐诗宋词。这与从吟诵《论语》开始“儿童读经”,相差甚远。 这同样也说明,好妈妈本人并不是亲子阅读的受益人,而是一个智慧的母亲。

从唐诗宋词中吸取精华,在当时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在儿童读经的今天,如果还是继续以唐诗宋词,作为经典来滋润孩子,显然落伍了。

台湾人王财贵先生,近20年来倡导的“儿童读经”活动,有无数的经验与案例表明,经典诵读,只能是《论语》、《老子》、《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四书五经”这样的经典。在吟诵、背诵这些经典之后,再花一点时间,什么唐诗宋词元曲,什么古文观止,全不在话下。

 

二、不知是不是好爸爸

今天看到一位父亲的育儿经,与好妈妈相比,长江后浪推前浪呀。有些方面超越了好妈妈,拷贝于此。

我们要学会的,为自己的孩子多一点宽容,让自己的孩子多一点笑容。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那是你的梦想,你还有时间证明给孩子看,你还有梦想可以实现,这才是家长应该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宝贝的精神啊!

1 .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记着,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 (周注:这一点太重要了,千万别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如果你刚刚为人父母,其实还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当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2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周注:特别认可这一点。我们常说爱孩子,爱学生,狗屁。换句话说,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才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东。)

我喜欢这样和她讲话,对于孩子而言,更要给予足够的“尊重”,换句话说,对于超过 3 周岁的孩子,你就不能把他当作“小孩”,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来对待,如果平等呢,身高先平等吧。

3 .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他们争吵也好,打架也好,我觉得都是他们的事情,父母千万不用掺杂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小孩吗,打完就打完了,一点也不会记仇,不过 5 分钟又玩到一起去了,而大人往往就不是这样,同时,大人也不应该过于用“言语”上去“教”孩子对付这种事情,能做的,就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4 .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即使你真的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 (周注:真好,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什么是亲子呀,这就是。)

她喜欢和我躲猫猫,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躲。还喜欢让我陪她打仗,也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打,不过我喜欢她游 戏的还愿意找我玩。其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所以,我们都应该做好孩子的大玩具。

5 .试试和孩子一起轮流朗读一本经典的故事。 (周注:到底是没有实践过亲子吟诵的人,才会这样说这样做。)

等到孩子大的时候,可以试试,感觉上很有意义的事情,这种“玩乐”其实就是一种很不错的“熏陶”,孩子就是大人的缩影,你怎么做人做事,他也会如何做人做事。

6 .每个月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次两小时以上。 (周注:到底是没有享受过亲子阅读的人,只知道逛书店,其实最好的是图书馆。)

7 .让孩子付出一点努力或等待才满足他的愿望,这样他才容易学会珍惜。

已经说到心坎里面去了,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条件”,他们的优越感很足,缺少的是“挫折感”,或者说一种“艰苦”环境的锻炼,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或许不知道什么叫珍惜。

8 .当他耍赖时,绝不妥协。绝对不能妥协,但是有老人的时候,就难办多了。一般如果只有我们三口在家,比较好办,因为思想比较统一,久了,孩子也知道没有意义了,就好办了。

9 .除了赞美,要有惩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棍棒教育。 (周注:还是别惩罚了,因为孩子们天天都受到惩罚。)

这个挺难的,个人觉得,惩罚不能多,但要“狠”,就是说一定要有效果,否则没有记性。赞美和鼓励还是比较推荐的,但不应该是无谓的“说好”,而应该鼓励孩子去做到“好”。

10 .父母的弱点是,孩子越大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点,请一直用孩子刚出生时候的眼光去欣赏孩子。

多鼓励,一定要多鼓励,类似的话一定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啊;别人都会,你怎么就不会呢),对人的打击很大,换位思考一下,别人对你说了这些话,你感觉如何?

11 .别害怕电脑,沉迷于电视的人远多于电脑,请让孩子远离电视,珍爱生命。 (周注,亲子阅读一定要早,所以胎教是最好的,晚一点孩子几个月大,就可以读童话、读经典给孩子听了。只有这样做了,当孩子面对电视、电脑时,才会理性面对。)

思想比较“深入”,其实很多事情都应该这么考虑,宜“疏导”而不宜“堵”。

12 .最迟从小学开始,一定要分点家务给他做。 (周注:这一点太重要了。要记住,家务本身就是对于孩子最好的锻炼。)

份量轻的家务活, 2-3 周岁就可以了,比如擦擦玩具什么的,孩子比较喜欢做呢,一种“被承认”的感觉,我儿子总是拿大大的拖布或者小抹布,到处擦。

13 .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 (周注:当老师无法避免的悲剧,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情愿,还是要把孩子送进学校,接受灌输与奴化,接受变态、缺德的教育,从小就享受成绩的折磨,直到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

成绩并不代表什么,一是关心他的“兴趣”,是否喜欢在这个学校学习,而对于成绩而言呢,个人感觉,更多看重的是,一是持续地进步(一次比一次好),二是努力去关注和反思“错误”的题目。

14 .别上奥数,那里最擅长用培养天才的口号折腾普通人。

个人观点,日常的很多班,钢琴班,跳舞班,跆拳道班,等等吧,适可而止吧,快乐的童年就那么一个,而城里的孩子本来就已经早早地将“童年”扼杀了( 3 周岁就上幼儿园),快乐健康地成长,养成一种很好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15 .下棋,游泳,骑自行车,这些普通人都爱玩的项目可以早点教会他。

16 .为他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但请不要仅仅为了考级或升学去学。

这些的确很重要,要不然和别人无法“沟通”,自己也会比较无聊,而这种无聊会伴随很长的时间,这些从小就应该培养。

17 .让他坚持一样大家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

从小锻炼身体,重要的是引导去“喜好”体育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况且这些体育运动一直都贯穿着我们的学生时代,很受用。

18 .爱他,也要一样爱他的爸爸(妈妈),永远。他会记住的也学会爱他的爱人和孩子。

同样,对待老人也一样,爱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也会记住将来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

 

读罢这十八条,第一感觉就是,又一位没有享受过亲子锻炼、亲子阅读的父亲,但是聪明的父亲,至少知道要通过亲子锻炼、亲子阅读去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了。我平庸,我快乐,这一点尤其可贵。

这位父亲,做得不好的是,从来没有提及父母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千真万确。很多时候,父母亲的示范,就是最好的教育。因之,好妈妈做得好的一点,就是舍得花时间,真正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一起玩儿,这一点,真的不容易做到。

 

想补充说明的:

孩子的教育是从十月怀胎开始的,所以胎教是应该的,全天 24 小时,听《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听世界名曲古,看世界名画。

孩子出生后,千万千万要自己带在身边, 3 岁看老呀。因之,最最关键的 0—3 岁,一定是自己带,一定!不能因为别的原因放弃了抚养的责任,否则孩子成人之后的种种障碍,就从这一刻开始了。尤其是那些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年轻人,要么不要生,要生就自己带,否则害人害已。

不知这算不算真理——孩子小时,父母轻松了,将来一定麻烦不断。孩子小时,父母尽责了,将来一定坐享其成。只是看年轻的父母如何选择了。

另外,现在有年轻的父母,喜欢用童车推着孩子上街。千万别这样了。要知道,马路上,汽车尾气实在太有害了,而坐在童车里的孩子,正好与汽车的排气管位置相当,也就是说,汽车排废气、尾气,孩子正好吸进去。

真要带孩子上街,最好的方法是抱着,要知道父母亲的心跳是最好的爱,更是对于孩子生长发育最好的营养。所以,如果有可能,尽可能多地抱着孩子。当然该放手时则放手,这是两个概念。

 

基于上面两位父亲与母亲的育儿经,想重复的是——

从现在开始,与孩子一起,亲子锻炼,亲子吟诵,亲子阅读。也许下一代命运的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