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然走集体化道路的十个村庄~~~个个富裕!

转载

 

1、华西村
  
原叫华西大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我国农村的先进典型,毛泽东同志早在
60年代末,看了中央研究室有关华西社队企业的调查报告后,就有了批示,说“这是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
 
(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百年潮》2003年第八期第一篇《扩权让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访袁宝华同志》)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
在我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如今,华西村在传统工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洋工程、金融、旅游服务业,与
4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成功实现经济转型。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可用资金35亿元,人均纯收入8.5亿元。,这里更像一个农业旅游景区、一个工业园区、一座小城市。
家家拥有设施现代化的别墅、较高的收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医疗条件和生态环境,这里的农民感觉自己生活在“人间天堂”。
领头人吴仁宝在叙述华西为什么能发展时说:因为,我们有一个信仰,就是信仰共产党,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始终坚持爱党、爱国、爱集体。坚持集体经济决不动摇。
时刻不能忘记学习毛泽东思想。毛主席是人,而不是神,但是毛泽东思想胜过神。
对于集体还是个体,吴仁宝的经验是这样的:

  
“凡是哪个村把集体经济搞好的,这个村的党组织就有权威。像华士村,在镇上被个体户团团包围,但老百姓非常信仰集体,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党支部不要搞个体,还是要把集体经济发展好

 
集体经济到底好不好呢
 
应该说,集体经济本身是好的,但在‘转制’、‘转私’的影响之下,有不少人把集体的钱捞光了,转到个人腰包里去了。
我记得,在六十、七十年代的时候,每个村都有集体资产。
为什么发展到现在,有的村一点资产也没有呢

 
甚至是资不抵债呢 我看,这主要是那里的人缺少了信仰,缺少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有人对信仰有了失落感以后,往往就会贪赃枉法。
这些信仰的动摇,很有可能会发生危机,造成坐牢,甚至被枪毙。
最后,就造成了对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的不关心

 
现在有些人,人在党内,心在党外;居住在中国,心在美国。像这样的现象,很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
  
 
2、大寨村
   
即原来的大寨大队。
大寨从单纯农业经济走向了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2010年底,大寨集团资产总额达4.7亿元,从业人数达1243人,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达到2879万元。
大寨现有
20多个旅游景点,是山西省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大寨集团公司成立后,大力推进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寨已成为
30多种商品的品牌。
大寨经济总收入在近
20年间增长了近200倍,500多人的小山村成了名符其实的亿元村。现在大寨的人均收入12000多元。
大寨人住进了二层楼房,享受着现代交通和通讯带来的便利,享受着集体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1993年开始,老人们按月领取养老金,孩子们上学不用交学费,考上大学发给奖学金,农户建房村里给补贴,农民种地村里实行“五统一”,全体村民就医有了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还可以领取1000元的公益金。
  
 
3、周家庄
  
 
1982年,在全国政策性、强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压力之下,周家庄人摁下红手印明志保留人民公社,义无返顾地选择继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共同富裕道路。据说,当时的支部书记雷金河向当时的河北省领导写下保证书:
“不分包到户
,社员的收入可以高于分包到户的农民。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他公社好,我们就将地分了。”
 
30年来,周家庄农工贸齐头并进,已有9家大型集体工业企业,并有许多形成规模的农贸加工、养殖基地和文化服务业等。
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
次年开始对年满
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所有乡民享受免费医疗、教育、住宅等10多项福利或补贴,而且福利范围和水平在不断扩展和提高。
当初,从公社出走搞单干的几户人家又纷纷回到了公社的大家庭。

  
 
4、官桥村
   
 
被称为“神州第一组”。
联合国官员实地考察后,竖起大拇指赞叹:“这里同美国的农村相比,毫不逊色
!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
800余户、3020人,在组长周宝生带领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办集体企业,1993年成立田野集团,如今拥有一批高科技的企业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达到22.5亿元,2012年的集体收入达12.5亿元,人均纯收入4.2万元,村里已有好几个工业园,许多村民都在家门口就业。
官桥八组设立了村民子女教育、生活费专项补助,村里的每个孩子从出生之日到高中毕业,组里按月发放
1000元的教育、生活费补助;
 
村民子弟上大学,按照大专每年1.5万元、本科2万元、研究生2.5万元发放教育、生活费补助。
村民都办有社会保险
;对于一些每月退休养老金低于2000元的老村民,差额部分由组里补足;
 
每年组织村民免费健康检查,建立大病医疗基金,治疗大病费用可报销90%以上;
 
每年组里给每名在岗村民发送1.5万元岗位补助……早在2009年,田野集团就整合资金1.8亿元,启动了支持官桥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分散居住在方圆3公里内的800户农民,将统一迁入官桥新村小区。
 
2013年已有300多套住房建成交房。
  
 
5、南岭村
  
深圳南岭村社区一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集体分配制度,发挥好村民工作积极性和为集体奉献的精神,
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村民分配增长10%
发年终奖
1200万,其中1181万元授予了上百名退休人员,退休人员最多的可以获得奖励20万元。
节后每名劳动力再分
6万。
随着中心大厦等旧改项目的全面落成,社区为全体村民分房,其中分给村民的房子最大
250平方米,最小的180平方米。
  
 
6、航民村

    
 
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具有强大的集体经济。该村航民实业集团如今拥有25家企业,2012年实现产值96亿元,利润4.5亿。
作为集体资产,除了村集体拥有
51%股份外,剩余部分量化到村民,职工和经营管理骨干,每年进行分红。
全村建起几十栋排列整齐、红顶白墙的三层欧式别墅,
1080名村民就住在这里。
象这样
300平米的“豪宅”是村里统一规划、建成后仅以26万的价格卖给村民的。
作为村民,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的所有学费都将由村里承担,一旦他考上大学,除了每学期
8000元学费报销外,还将获得1万元奖励和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村里在1996年投资1600万建了这个集影剧院、运动场所、图书室等设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
 
2013年预计产值大概在46亿,董事长朱思宝宣布下一步要成为“百亿企业”的目标。
此外,航民集团还经营纺织,海运,为了企业供电甚至自办了热电厂,同时把成本
6毛钱一度的电以3毛的价格卖给村民。
“这儿福利好,生活开支非常低”,除了用电,居民用水
1.6元的进价只收5毛,大米也是5毛一斤,农场还免费把鱼,肉,鸡等副食分发到村民手中。
虽然物质富足,却不难注意到这里的村民仍留有一丝土地情结,很多人家在自己别墅的院子里辟有一小块菜地。
村集体也留了
800亩农田交由26个人进行现代化机械耕作,虽然每亩地需要补贴500元,却仍执着地坚持粮食自产自足,表达着农村人与土地的特殊情感。令人向往的新农村典范,
实现集体富裕的航民。
  
 
7、洪林村
   
湖北省洪林村
1975年在全县第一个通高压电,不仅解决了全村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向国家提供100多万斤原种粮。
1978年村民就实现了自来水到户。在1980年前社员们就实现了自行车、沼气池、电风扇
三个一到户
 
1981年,在贯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中,当时一些父老乡亲对大队党支部书记说:
不能分,不管上面怎么压,坐牢我们替你去坐;不能替,你坐牢了,我们替你送牢饭。
 
在方问和道路确定之后,大队党组织制定了稳农兴工、工农并进的发展举措。
在八十年代的十年间,在原来棉织厂基础上又先后建起了砖瓦厂、棉纺厂、麻球厂、服装厂等
10多家企业,全村逐步实现了由农业型向工业型的转变,大大壮大了集体经济,完全消灭了贫穷。
 
1985年村民就有了电视机,住上了楼房,是全省第一个电视化和楼房化村。全村还实现了吃水、用电、医疗、理发等
十不要钱的福利待遇。
现在全村己拥有农工商企业
19家,分属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水产养殖、粮油加工、餐饮娱乐等八大行业,资产总额达2?8亿元。
迄止
2003年,全村实现利税2100万元,村民人均分配控制在5500元。
近几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成为荆楚大地上的一颗社会主义新农村明星。
在首先富起来之后,洪林村积极帮助周围村脱贫,共与周边
108个村支部建立了互联关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百村互联网络。
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各方面,给他村以支持和帮扶。到目前为止,已帮助
34个村脱贫致富,18个后进村跨入了先进行列。
  
 
8、兴十四村

 
黑龙江省西北部甘南县兴十四村,从七十年代后开始使用拖拉机开垦,并逐渐走向机械化生产,使耕地面积、改土造田规模更加迅速扩大。
在坚持集体富裕的前提下,
1985年建起一座日处理10吨鲜奶的乳品厂,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
 
1988年建成了一座以玉米为原料年产1500吨、创产值5000万元的甜蜜素厂。之后又陆续建成了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3家企业,组建了大型企业集团
——富华集团,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现已发展成为幅员
3.3万亩,其中耕地1.68万亩、树林1.13万亩、草原4000亩,198户村民、956口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村耕地由
18人承包经营,仅有2%的农民从事种植业生产,98%的劳动力成为二、三产业工人。
全村人工种植松林
1.13万亩,森林覆盖率34.2%
 
2006年全村总收入达到7亿元,总资产达到10.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5万元。 
兴十四村的经济发展直接带来了村民的收入迅速增长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从住房变化看,
1981年实现了砖瓦房化,1982年成为彩电村,后来又发展到普通的
小二楼
2002年开始,先后建了136栋单体花园式别墅住宅,大部分村民住上了别墅。每栋别墅面积是196.6平方米,平均每人50-60平方米,每栋平均35 万多元,户均拿10万元,村集体补助20多万元,产权归个人。
还建了村小学校、卫生所、三星级宾馆、村史展览馆和休闲广场等。村民享受合作医疗待遇,生活方式实现了城市化。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兴十四村自
70年代以来,先后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表彰奖励100多次。
其中,
1979 年受到国务院嘉奖,1994年村党支部被黑龙江省委命名为"奔小康红旗村党支部"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2004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生态建设文明村",同年被国家评定为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5年被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评定为"国际生态产业示范基地",被联合国机构确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佳范例",同年还被中央文明委评定为"全国文明村镇"
 
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国十大特色村"、国家级"巾帼示范村"
被誉为全国闻名的
"龙江第一村"
  
 
9、阳山庄
  
是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的一个村庄,东眺黄河,西依荆山,南靠郁水,北临东门,
108国道依村而过,全村共436户,1901人。现已以
亚洲第一汽车村而名扬天下了。
阳山庄现有大小汽车782辆。几乎每户有两辆汽车、一台电脑、几部手机、几台电视.农民们住进了宽带网接入的花园楼房,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人均年产值一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04年上交国家财政各种税费4000多万元,平均每户上交各种税费10万元。 2000年至今荣获
韩城市企业纳税二十强中国工业矿业效益十佳企业、渭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军民共建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