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女性“爱”的心理透视(四)
个人日记
她的爱不是火山的突然迸发,而是透过座座高山峻岭的重重重压,顽强地从岩石群的缝隙间挤出地面的一股涓涓细流。
宝黛间的爱情究竟起于何时,实在难得定论,正如这股清泉从哪里发源一样,实在难以寻觅。自从黛玉进贾府,这对冤孽便青梅竹马耳鬓厮磨,充满了两小无猜的童贞之趣。宝玉看黛玉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孤标傲世”的林黛玉也唯一不把异性的贾宝玉当作“臭男人”。到黛玉娇嗔宝玉“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时,这种友情便飘出了一丝淡淡的爱情的幽香。
林黛玉在贾宝玉身上爱的取向是异乎寻常的。贾政因宝玉“不肖种种”而大加笞挞--这是一种爱的反向施予.宝钗因宝玉不求“立身扬名”而苦心劝慰,袭人因宝玉老混在“我们队伍里”而“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史湘云也曾劝宝玉学会应酬“为官作宰”的人。独有林黛玉却戏谑被迫上学的宝玉“这一去可是蟾宫折桂了”;对宝玉为丫头们充役的见解是“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吹到舅舅耳朵里,大家又该不得心静了。”可见林黛玉爱的正是宝玉那种不入流俗的叛逆精神。
然而,寄人篱下的林黛玉的爱是压抑的,沉重的,她的自尊不允许她主动向爱情的圈子迈进半步,甚至连宝玉借《西厢记》中“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而曲折的向她表白爱情时,她也“带腮连耳地通红”,指责宝玉“说这些混帐话”是欺负她。她自尊得给人一种空灵超脱之感,而正是这种自尊成了她谁“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得贾府洁身自立的保命伞。
她的这种自尊又是脆弱的。母亲的早逝,父亲的新亡,把她孤苦伶仃地遗弃这个世界上,仅靠了贾母的一丝血缘纽带的维系,她才没有步英莲或妙玉的后尘。这种“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苦处境,怎不使她“自卑自怜”,“自叹自泣”!在与宝玉的爱情关系上,又变成了一种心底的自卑,她的自尊正是这种自卑感的反向延伸。她的敏感正是在这种自尊的基础上形成的。
她敏感地注视着贾宝玉周围的天地,她怕宝玉“见了姐姐,便忘了妹妹”,她预感到宝玉的心有被宝钗白皙的脖子上的那把锁套去的危险,她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去测试宝玉的情感变化。这是对感情的煎熬与试探。我们不能以“多疑”“小心眼”等词去对处境艰难的林黛玉横加指责。“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更何况到底有“金玉良缘”之说,宝钗也确实抢“合欢酒”,“射覆”史又向宝玉以“宝”“钗”作暗示,宝玉也的确曾在宝钗身上妄加狂想呢?倘若黛玉目睹二宝卿卿我我而无动于衷,那又怎么算得是真正的爱情呢?
她对宝玉的爱是认真的,她已经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全部倾注到了这种“爱”里,她用从她血管理流出来的泪将这种爱冲洗得纯而又纯,她用她心灵燃烧的火将这分情煎煮得浓而又浓,然后把这丰厚的礼品送给贾宝玉。她又怎么会不慎重考虑、认真打扫放置她这副心血的“贾宝玉环境”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责怨她是心胸狭窄?
黛玉的爱是深沉的,是发自内心底层的。自宝玉在人前公开宣称“林姑娘从来说过这样些混帐话么?要是她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始,他们的爱情便彻底定调。这是一种理解,一种信任,一种志同道合的情感默契。黛玉“又惊又喜”,她知道了自己在宝玉心中的无人可以取代的崇高地位,她喜自己觅到了真正的知己。
宝玉挨打后,理智的宝钗送去的是一丸医治肉体的药,痴情的黛送去的是一把愈合心灵的泪;宝钗娇怨他“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黛玉只是说了一句只有宝玉才懂的话:“你可都改了吧。” 两分别样的礼物,两种异样的情感。在宝钗看来,宝玉挨这打是应该的,因为他不“早听人一句话”,不早留心士途经济。说穿了,她和贾政唱的是一个凋,只不过软硬不同而已。林黛玉说的则是一句模糊语言,是劝他改?是鼓励他坚持?确实难以琢磨,劝他改,这不是黛玉的心里话。鼓励他坚持,这不是当时的环境。到底宝玉具有视听这种音乐的耳朵,他能从这模糊的旋律中听出明晰的意思。他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便就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才是宝玉的心理内核,这才是黛玉的情感注射点!
然而,“爱情是一种甜蜜的折磨,是人生中最高尚,最强烈和最个人的痛苦”。他们自由恋爱的本身就是与那种只承认婚姻,不承认爱情的社会不合拍的,而他们共同的理想追求和背经叛道的精神又更是那个社会所不能容忍的。贾母对林黛玉的爱的重心移到了“贤淑”的薛宝钗身上,王夫人见到长的象林黛玉的晴雯都恨的咬牙切齿,于是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时把林黛玉从亲戚的范畴中划了出来,这一切,心理本就敏感的林黛玉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她的满腔心血向谁倾诉?她怎么会不变得更加顾影自怜,孤独怪僻!
一株小草能避过头顶巨石的重压长出地面,我们绝对不能批评它软弱,而应该歌颂它的顽强和坚忍,这就是林黛玉的爱情精神!至于宝黛间的一些摩擦和误会,那是一组抒情曲中的颤音,那是爱的漩涡中迸出的几缕翡翠般的晶莹耀眼的花絮,那是浓缩他们情感的催化剂。
但在那样的社会,“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为了“家世的利益”,贾府的统治集团舞着封建伦理的板斧,恶狠狠地将这样纯真质朴地爱情连血带肉地劈成了两半:一半在失去“通灵宝玉”这个命根地情况下被铐上封建婚姻的锁镣,一半在误解与绝望中“魂归离恨天”...... 那不是他们爱情的失败,那是他们灵魂的涅槃! 那是两颗流星,虽然短暂,到底在那黑暗的夜空光亮的一瞬!
爱,是世上最纯洁,最高尚,最感人的字眼,可是一旦带上功名色彩,一旦被庸俗的利益玷污,就会腐朽起来,就会龌龊不堪! 贾宝玉生活在荣国府的的“爱”的中心,他将他纯洁无私的爱博撒在贾府的各个角角落落,可是由于风向多变,返回过来的爱都有意无意的变形变质,成了他追求自由的精神羁绊,表面看来他风风光光,其实内心极其孤寂.这大概是他最终遁入空门的根本所在。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关键任务就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曹雪芹在刻画荣国府的这个女性世界时,把犀利的笔锋深入到她们内心的最底层,在爱的流动中,描绘她们的心灵轨迹,使人物形象通体透明,触手可及,不留丝毫的“创作”痕迹,使人读来仿佛置身荣国府,与她们同呼吸,共命运,竟然忘了还有一个作者曹雪芹,足见作者精湛高超的艺术功力!(全文完)
文章评论
云卷云舒
坐到了沙发[em]e113[/em]
云卷云舒
看来草原是“红会”成员[em]e179[/em] 研究分析得如此透彻!我等凡人在文人眼里完全是个透明体,着实恐怖[em]e137[/em] [em]e113[/em]
创我自由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宁静【淡网】
大赞[em]e179[/em][em]e179[/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