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兰州(1)
个人日记
最开始记忆中的兰州,是一座以牛肉拉面跟杂志《读者》闻名全国的城市。
后来曾几次半夜路过,只是在站台停留三两分钟,抽一只烟而已。当时夜黑风大,什么也看不清。
后来,宋胖子的歌里唱到“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其时,我已基本不抽兰州抑或其他的烟了,只钟情于秦地本土十块钱的猴王。
再后来,与兰州之间的联系缘于一串电话号码,一个身在兰州的人让我开始渐渐地想要去了解兰州,去了解身在兰州的她的生活。
但这了解也仅限于中学课本里的几点常识,比如兰州是丝路的重要枢纽,黄河之水穿城而过,老秦故地人们也唱秦腔,旧时羊皮筏子曾泛水而行。
后来,我想最好的了解莫过于亲临此地,所行所见所触所感才最为真实。于是,我终于有了此行。
火车不过六个多小时,晚上十一点半出发,睡一觉起来,到时天还未亮。由于事先并未做什么精确的计划,也由于时间缘故,因此我只能这样计划这次行程:
第一站,看日出。兰州适合看日出的地方很多,兰山,五泉山,白塔山,徐家湾。最终选定为五泉山,因为离火车站够近。
第二站,甘肃博物馆。每初到一城,博物馆是能让人快速了解其文化底蕴、风俗性情最好的方式,这是经验,也是常识。
第三站,中山桥,也叫黄河铁桥,地标建筑之一。背后是白塔山公园,与南岸闹市仅一路之隔。
第四站,兰州大学。
接下来,东方红广场。
接下来,细说此行:
不到六点,车到兰州。随着稀疏的人群出战,夜色朦胧中,奇怪的是竟没有看到"兰州站"的霓虹大字,兰州站的布局跟我所去过的大多城市所不同的是坐南朝北,但这并没有给我造成方向感上的困扰。
时间还早,公交车没开始运营。慢慢步行前往五泉山方向,公园里人倒挺多,似都已习惯摸黑活动。冷不丁有练嗓者突然怪吼一嗓子,黑暗中居然响应者此起彼伏,如若狼吠。吼者神清气爽,闻者心惊胆颤。
有人收音机中播着新闻,有人沿石阶而下挥动一把大扫帚,有人遛狗只听见一路叮当。公园修到半山腰戛然而止,夜色中的热闹也止步于此。看到有人由此上山,我也突生豪意,跟着往上爬。路是土路,曲折陡峭,上到一半,略感气息不足,遂停下稍作休息。
(若非在这个时间到达的人,是不会知道这个城市此刻的样子的。因为,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此刻应该还在梦里。)
眼前的这座陌生的城市俨然安睡,一条最醒目的主干道在通明的路灯中转折了一下延伸向黄河边。几颗星星在寂静夜空中逾显清晰,就那么浮在山顶上空。渐渐地,一条淡淡的朝霞出现在山腰际,似一团绸子被风吹开吹得亮丽起来。天就要亮了。八点左右,这座城市开始醒来。
沿着旧路下山,晨练的人们聚在一起聊着什么。各处音乐陡起,广场舞TIME来临。
出园,早饭,坐公交去甘肃博物馆,十站左右的样子。到时八点五十五分,差五分钟才开馆。
甘博共三层,个人觉得最值得细细参观的有丝路厅跟佛教艺术厅。若非来此,真想不到国宝"马踏飞燕"并非想象中那般高大威武,其小巧精致栩栩如生体现出了古代青铜铸造的超绝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佛教艺术厅的入口处是模拟古时僧、匠摹绘壁画的场景,敦煌莫高窟当时兴建的情景仿若再现;展厅里他们搬来了一座麦积山,佛祖端坐山间法相庄严,对着芸芸众生对着堆积四处的人民币,不露悲喜,只有慈悲。
另有胡风菩萨雕塑、藏式寺庙洁白的塔顶、巨型的转经筒杂错其间,果真佛国乐土,自在世界。
恐龙馆入口处上空有两只小恐龙雕像,它们会不时转动头颅,发出几声吼叫来吓人。
馆中部分展品旁有二维码,轻扫即得相关介绍,语音讲解。不得不感慨一句,好洋盘的人性化关怀。
闲转馆中,见一张纺纱机,细细看去纱线洁白如雪,犹似昨日,一个同样白衣似雪的女子,缓缓下机来,一句一句念叨着:“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
又见一古乐器名曰“竖箜篌”,不由多看了几眼,古时自西凉、龟兹等胡地沿丝一路而来的歌舞繁华,终究还是湮没在时光深处,千百年后,谁还能再度弹起?
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悄然过去。出得馆来,红尘依然滚滚。此时约十点四十分左右,漫步向西数百米,便是兰州西站,交通枢纽之一。在西南路口的书城待了半小时,挑来挑去,似乎无书可挑,最后勉强买了两本,一本心里已定好去处,暂留一本他日赠与缘人。
篇后文:
又是一篇“未完待续”的字,因此暂命名为“1”,以后有机会将后面的内容贴出来。
写字对我而言似乎越来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较庆幸的是我并不以此谋生糊口,同时又比较庆幸的是我还能够拿起一支笔,闲散而从容地写下去。
文至此处,没有虚构情节。
2014年12月20号的那个周末,我只身去了兰州。至于此行的目的,当然不会像我说的去喂喂鸽子晒晒太阳,但是也绝不会比喂鸽子复杂多少。真的,只是出去走走,看一个人,顺便喂喂鸽子晒晒太阳。
本文名为“午夜兰州”,是因为多年前我路过兰州时正好午夜,记得当时下了车在站台上抽了根烟,风很大,天黑人少,灯火稀疏,并看不清什么。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兰州的土地。
而这次,到站时是清晨六点不到,天还未亮,出站后的感觉依然是灯稀夜黑,寒风不止,宛若午夜。不过这一次我可以慢慢等来天亮,等你找我。
对了,古龙有篇小说名字叫《午夜兰花》,一字之差,不知有读过没有?
By:不回家de孩子
起笔于2014年12月20号,续于此后一周每天深夜。
篇后文写于此刻,2015年1月2号。
后来曾几次半夜路过,只是在站台停留三两分钟,抽一只烟而已。当时夜黑风大,什么也看不清。
后来,宋胖子的歌里唱到“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其时,我已基本不抽兰州抑或其他的烟了,只钟情于秦地本土十块钱的猴王。
再后来,与兰州之间的联系缘于一串电话号码,一个身在兰州的人让我开始渐渐地想要去了解兰州,去了解身在兰州的她的生活。
但这了解也仅限于中学课本里的几点常识,比如兰州是丝路的重要枢纽,黄河之水穿城而过,老秦故地人们也唱秦腔,旧时羊皮筏子曾泛水而行。
后来,我想最好的了解莫过于亲临此地,所行所见所触所感才最为真实。于是,我终于有了此行。
火车不过六个多小时,晚上十一点半出发,睡一觉起来,到时天还未亮。由于事先并未做什么精确的计划,也由于时间缘故,因此我只能这样计划这次行程:
第一站,看日出。兰州适合看日出的地方很多,兰山,五泉山,白塔山,徐家湾。最终选定为五泉山,因为离火车站够近。
第二站,甘肃博物馆。每初到一城,博物馆是能让人快速了解其文化底蕴、风俗性情最好的方式,这是经验,也是常识。
第三站,中山桥,也叫黄河铁桥,地标建筑之一。背后是白塔山公园,与南岸闹市仅一路之隔。
第四站,兰州大学。
接下来,东方红广场。
接下来,细说此行:
不到六点,车到兰州。随着稀疏的人群出战,夜色朦胧中,奇怪的是竟没有看到"兰州站"的霓虹大字,兰州站的布局跟我所去过的大多城市所不同的是坐南朝北,但这并没有给我造成方向感上的困扰。
时间还早,公交车没开始运营。慢慢步行前往五泉山方向,公园里人倒挺多,似都已习惯摸黑活动。冷不丁有练嗓者突然怪吼一嗓子,黑暗中居然响应者此起彼伏,如若狼吠。吼者神清气爽,闻者心惊胆颤。
有人收音机中播着新闻,有人沿石阶而下挥动一把大扫帚,有人遛狗只听见一路叮当。公园修到半山腰戛然而止,夜色中的热闹也止步于此。看到有人由此上山,我也突生豪意,跟着往上爬。路是土路,曲折陡峭,上到一半,略感气息不足,遂停下稍作休息。
(若非在这个时间到达的人,是不会知道这个城市此刻的样子的。因为,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此刻应该还在梦里。)
眼前的这座陌生的城市俨然安睡,一条最醒目的主干道在通明的路灯中转折了一下延伸向黄河边。几颗星星在寂静夜空中逾显清晰,就那么浮在山顶上空。渐渐地,一条淡淡的朝霞出现在山腰际,似一团绸子被风吹开吹得亮丽起来。天就要亮了。八点左右,这座城市开始醒来。
沿着旧路下山,晨练的人们聚在一起聊着什么。各处音乐陡起,广场舞TIME来临。
出园,早饭,坐公交去甘肃博物馆,十站左右的样子。到时八点五十五分,差五分钟才开馆。
甘博共三层,个人觉得最值得细细参观的有丝路厅跟佛教艺术厅。若非来此,真想不到国宝"马踏飞燕"并非想象中那般高大威武,其小巧精致栩栩如生体现出了古代青铜铸造的超绝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佛教艺术厅的入口处是模拟古时僧、匠摹绘壁画的场景,敦煌莫高窟当时兴建的情景仿若再现;展厅里他们搬来了一座麦积山,佛祖端坐山间法相庄严,对着芸芸众生对着堆积四处的人民币,不露悲喜,只有慈悲。
另有胡风菩萨雕塑、藏式寺庙洁白的塔顶、巨型的转经筒杂错其间,果真佛国乐土,自在世界。
恐龙馆入口处上空有两只小恐龙雕像,它们会不时转动头颅,发出几声吼叫来吓人。
馆中部分展品旁有二维码,轻扫即得相关介绍,语音讲解。不得不感慨一句,好洋盘的人性化关怀。
闲转馆中,见一张纺纱机,细细看去纱线洁白如雪,犹似昨日,一个同样白衣似雪的女子,缓缓下机来,一句一句念叨着:“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
又见一古乐器名曰“竖箜篌”,不由多看了几眼,古时自西凉、龟兹等胡地沿丝一路而来的歌舞繁华,终究还是湮没在时光深处,千百年后,谁还能再度弹起?
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悄然过去。出得馆来,红尘依然滚滚。此时约十点四十分左右,漫步向西数百米,便是兰州西站,交通枢纽之一。在西南路口的书城待了半小时,挑来挑去,似乎无书可挑,最后勉强买了两本,一本心里已定好去处,暂留一本他日赠与缘人。
篇后文:
又是一篇“未完待续”的字,因此暂命名为“1”,以后有机会将后面的内容贴出来。
写字对我而言似乎越来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较庆幸的是我并不以此谋生糊口,同时又比较庆幸的是我还能够拿起一支笔,闲散而从容地写下去。
文至此处,没有虚构情节。
2014年12月20号的那个周末,我只身去了兰州。至于此行的目的,当然不会像我说的去喂喂鸽子晒晒太阳,但是也绝不会比喂鸽子复杂多少。真的,只是出去走走,看一个人,顺便喂喂鸽子晒晒太阳。
本文名为“午夜兰州”,是因为多年前我路过兰州时正好午夜,记得当时下了车在站台上抽了根烟,风很大,天黑人少,灯火稀疏,并看不清什么。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兰州的土地。
而这次,到站时是清晨六点不到,天还未亮,出站后的感觉依然是灯稀夜黑,寒风不止,宛若午夜。不过这一次我可以慢慢等来天亮,等你找我。
对了,古龙有篇小说名字叫《午夜兰花》,一字之差,不知有读过没有?
By:不回家de孩子
起笔于2014年12月20号,续于此后一周每天深夜。
篇后文写于此刻,2015年1月2号。
文章评论
风满城。
不回家又去兰州游玩了,旅途快乐。
风满城。
我也有一篇游记一直未写,等有心情吧。
蓝颜知己
看人也罢,喂鸽子也罢,总之此行是因为人,而非 鸽。亦或,只是为心里属于自己的。
蓝颜知己
知道你抽烟还是让我有种无法想象的感觉。希望有一天可以和你一起面对面的抽烟,喝酒,聊天。哦,顺便告你一下,从去年七月开始我基本不在抽烟,最后的结果是,不到半年胖了二十斤,如今的体重已经直逼120。[em]e105[/em][em]e105[/em][em]e105[/em][em]e105[/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