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
个人日记
社交媒体让每个人的隐私都过度曝光。
人与人的交集往往只是一段短暂的时光,老一辈的人如果不是通过他人的流言蜚语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儿时认识的人现在是何模样,而现在的我们,只要通过对方的QQ号、微博号、微信号,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到那些本被遗忘在时光恒河中的人现在是何面目。
在那些物是人非的风景中,他们比想象还陌生。
婚纱照、晒娃照…..各种照片如洪水开闸一般涌出,或许他们的容颜已悄然改变,而我们的记忆仍停留在旧时光,他们各自挽着各自的爱人,那些你完全陌生的面孔,你情不自禁地猜测他们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然后忽然在某一个时刻,所有人都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一根肋骨。
婚姻这种事情,也是猝不及防而来的,你也不太清楚那些结婚的人究竟是为了真爱还是时间到了的凑合,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简直就是紧箍咒,教唆你不能落后。
而结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而我们每个人究竟是通过什么达到内心的平衡……在隐私过度曝光的今天,比较、炫耀、虚荣甚嚣尘上,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能更快地虚荣起来,信息的传递速度太过惊人,安迪沃霍尔说的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绝非虚言,或许是每个人内心的不安才导致了社交的疯长,你需要站在一个既定的位置去证明存在感。
可存在感本身无需证明。
这一个观点激烈交锋的时代,媒体再也无法主导人们的想法,自媒体高度发达,娱乐至死不是笑话,独立思考军团的成长与庸俗大众的成长同步进行时,两极分化益发明显,我们要做的显然不是去追随某一种观点,去点赞,去批判,而是关掉所有的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等,静下来,看一片树叶飘落的方向,接着,研究自己的轨迹。
我们似乎时刻都在面临着三观的重塑,这首先是因为三观在不断被洗劫,所有的一切都在推翻与重建,古人说读书使人明智,而在消费与物质主宰的今天,读书与不读书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已失去耐心,失去明辨是非的耐心。
如果说去糟粕取精华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取糟粕去精华则是大多数人欣然在做的事情,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无数价值观,无法定义。也许任何人都应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是我反对人们不断怀念80年代怀念民国甚至怀念古代中国的原因所在,这容易让人陷入一种类“遗老”的情绪,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自以为是,自说自话。
这是一个太需要自律与自省的时代,不然就会被卷入滚滚洪流之中不知所终,当然,与滔天大浪搏斗是困难的,很容易前功尽弃自讨苦吃,可事实是,如果你不试试,就永远只能窥得迷雾,不见灯塔。
文章评论
何必
最近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