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第54集 聞思修提綱
个人日记
1. 為什麼【忠孝友悌。】在《感應篇》一千多文字當中,是最重要的一句?雨花人如何落實?
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都在這一句。出家人修行、開悟、證果,作菩薩、作佛,關鍵也在這四個字。所以世出世間的聖人,我說過太多次,聖賢人的目的、願望無非是希望一切眾生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可是一切眾生族類果報不相同,這些差別從哪裡來的?是從他過去、現前的因行不相同。所以從果上我們能看到因,從因上能看到果,這個人就有智慧。這樁事情要真正達到目的,政治做不到。唯一的方法,能夠收到好效果的,只有教育,所以釋迦牟尼佛選擇社會教育這個工作,一生一心一意來從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釋迦牟尼佛是這麼一個人,我們要認識清楚,他的雄心大志,是要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他選擇這個工作。(注:本文講記)
【下文摘自淨空法師法語 2012.5.25】
真實的利益並不是財富,並不是權力,並不是地位,你要以這些東西做為一個價值觀,那你完全錯誤了。真實的利益是徹底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因果報應的事實,然後就像諸佛菩薩一樣,應化在這個世間,遊戲神通。世界就像一個舞臺一樣,我們出現在這個舞臺上,表演這個角色,真正能夠做到“恒順眾生,隨喜功德”,也就是我們講的“自在隨緣”,這就是人生真正的價值。作帝王的,就像唱戲一樣,在戲臺上扮演一個皇帝,扮得很逼真扮得很像,讓觀眾都喝彩,成功的演員。另外一個在舞臺上扮乞丐的,也扮得很像,惟妙惟肖,也是成功的演員,也讓大家喝彩。他們兩個是相等的、平等的,沒有高下,都是一流的演員,都是最成功的演出,都達到滿分,這就真正懂得人生。
佛教給我們,要作一個明白人,作一個覺悟的人。沒有改變我現前的生活,沒有改變我現前的工作,就在我現前的工作上、生活上,作佛、作菩薩。你今天是一個國家的總統,你這個總統是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模範總統,這就叫佛、叫菩薩。佛菩薩就是世間的典範、模範,你做成功了。那一個人是在街上開計程車的,計程車的一個司機,他在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上,也是全世界計程車司機裏面的模範、榜樣,他是司機菩薩,他是司機佛陀。他跟那個總統菩薩、總統佛陀沒有兩樣,完全平等。
我舉這兩個例子,諸位細細去體會。如果你是家庭主婦,你是全世界家庭主婦的榜樣。你的家庭整理得乾乾淨淨、清潔整齊,是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樣,菩薩家庭!佛陀主婦!所以教你作佛、作菩薩,並不是教你得富貴、得權力、得地位,而是教你把你的思想,把你的觀念全部改變過來。你的生活、工作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作表率,為一切眾生作榜樣,這叫學佛。
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看《普門品》裏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得度,就說什麼法。“恒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佛法,這是真正徹底覺悟的大法。求佛菩薩保佑你升官發財,那是迷信,完全錯誤。佛菩薩教給你,在你現前的生活,現前的工作上,作一切眾生的典範,沒有自己,所做所為都是給人作好樣子。就像唱戲一樣,無論演那個角色,都要演得到家,都要演得成功,他的功德是平等的。佛法是講清淨、平等。無論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家統統都平等,沒有高下之分。無論演那個角色,都是真實智慧,都是幸福美滿,都是在普度眾生。你看經上佛常常講,“讀誦、受持、為人演說”。“讀誦”是教你每一天要溫習,把佛的教訓記住;“受持”就是要把佛的教訓在生活當中完全做到;“為人演說”,就是表演給人看,做出一個樣子給人看。佛教我們作師、作範。人人都作師,人人都作師範,這個社會多美好!這個社會多麼吉祥!
2. 一個國家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大事是什麼?雨花齋是否落實長老所說人生最基本是受教?
國家,在我們中國古時候,古代,國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教學,《禮記》裡面的「學記」,是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是古老的教育指導方針,裡面很清楚、很明白的寫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國家,統治這個國家,領導老百姓,什麼最重要?教學。一個家庭也是如此,家庭裡面什麼最重要?教學最重要。人如果不能接受聖賢教育,實在講跟禽獸有什麼差別?比禽獸還狠、還要毒,獅子、老虎,大家看到,吃飽之後跟小動物相安無事,這個小動物在牠周邊走來走去,牠理都不理。人不一樣,不吃也要殺牠。所以人一定要接受教學,要接受教育。在現前這個時代,能接受的,要盡心盡力教導他;不能接受的,那沒有法子,我們也少找麻煩。(注:本文講記)
【下文恭錄自淨空法師開示2012.11.2】
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落實在孝親尊師。中華傳統文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也。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故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穩定和諧,教學為先;國豐民安,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教學為先;長治久安,教學為先;諸佛報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仁義禮智信,五常、五戒。人棄常則妖興。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是道德最後底線,失則天下大亂。人性本善,本善即是佛性。故釋迦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福慧圓滿具足之人也。 淨空時年八十有六
3. 每個雨花人是否都發願承擔起社會教學的責任?落實長老的人生最富貴是盡職盡責?
佛教導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學佛的佛弟子,都要擔負起社會教學的工作,這個很了不起。佛法要普度眾生,要救苦救難,怎麼救法?教學!出家,這就像社會上選擇了這個行業,我們必須要有專業的精神,推動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它不分種族,不分地區,不分宗教信仰,平等的教學。還得要自己以身作則,為社會廣大群眾做一個好榜樣。特別是在《華嚴經》上,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虛空法界形形類類千差萬別,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你看看佛都能夠圓滿教導他們,讓他們個個都能夠破迷開悟,個個都能夠作聖作賢。並沒有破壞他們的族群,並沒有障礙他們的宗教信仰,也沒有絲毫損壞他們的文化,只有幫助他們,更廣泛的美化他們的生活,善導他們的文化,所以他成功了。憑什麼?真誠的心,佛家講菩提心,真心待人,真誠接物。中國老子也說,別人以善心對我,我以善心對人;別人以不善心對我,我還是以善心對人。別人信我,我信人;別人不信我,我還是信他。所以聖賢人教導我們,我們要有誠意有善意,純是愛人愛物之心,無私的佈施,無條件的對一切眾生恭敬供養。諸位在佛經上仔細觀察,佛是不是這樣做的?這是佛的行誼,佛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所以我們四眾同修,不僅僅是出家,在家同修也要做,認真努力去做,才能挽救這個社會,要以身作則。(注:本文講記)
【下文恭錄—淨空法師 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講話】
本師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求學,三十歲成道,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所說課程,乃為眾生開示諸法實相,令覺悟宇宙人生之真相。所教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科目,乃是令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之妙法,故佛教為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之教育。歷代弟子弘揚佛教,亦以講經教學為首務,所及之處,莫不令聞法者覺醒迷夢,慧開智朗,逐步達到自己身心和諧、自己與他人和諧、自己與大自然和諧之理想境界。是以,佛陀教育不僅令學佛者離苦得樂,而且有助於促進社會安定與人類和平。
至聖教東來,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佛教道場即如佛教學院,方丈即校長,首座即教務長,維那即訓導長,監院即總務長。法化鼎盛之時,天下莫不知佛教為覺悟之學、解脫之道,亦即“主要之教育、重要之教學、尊崇之教化”。故綜觀歷史,佛教興盛之際,亦即天下大治之時,唐朝貞觀之治、開元之治,清朝康乾盛世,皆為實例,誠如《無量壽經》所言:“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
奈何末代佛陀教育式微,寺院庵堂講經教學之風日衰,甚至捨棄學教修行而旁趨他務,遂令普世皆誤認佛教為宗教、為迷信,甚或有因此而鄙夷者,此乃吾等後世佛弟子之恥也。是故,復興佛教之教育本質,為吾等責無旁貸之天職。茲敬述其方法如次: 一、佛陀教育首重德行
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當今佛教之急需,無過於培養弘法師資人才一事。弘法人才又以具備德行為最要;若其道德涵養尚不及世間之君子賢人,則與之並立即相形自慚,又遑論弘法利生矣!故須紮牢世出世間德行之根,務使品行高潔,身心清淨,方堪弘法重任。 二、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紮穩德行根本之後,必須遵循祖師大德歷代相承之傳統修學法,即專攻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佛教首重智慧,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故須嚴守一門深入之規矩(戒),不再三心二意,令心安住於修學一部經(定),愈學愈深入,愈學愈透徹,三年紮根,七年小成,十年大成,智開慧明;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門通,一切門通(慧)。如此即成為此經之專精通家,具備以此經自覺覺他之能力,成為當代之真正大德。 三、師資培養須用覆講
培養弘法人才必須教學相長。而其教學法,乃佛門承傳三千年之老方法,即覆講之法。此法始於阿難尊者當年覆講佛陀所講之經。
古德有雲:“錯下一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錯下一字尚然,而況講經出錯乎!則今日講經者,若未大徹大悟,孰敢保證知見無差?然若須待徹悟方始講經,則恐無人能及,只得坐待佛法衰末矣!值此兩難之境,善知識之教誨為:覆講祖師大德之注釋,而非出於己見。此乃效法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謙卑誠敬。以此信古之至誠,必得感通諸佛菩薩之加持,與自心佛性之開顯。
四、佛教大學廣培人才
復興佛陀教育之際,亦須團結佛教各宗派,其方法重在互相瞭解,共同學習。故可於各宗皆培養十位弘法人才,十宗即有一百位老師。此時即可成立一所佛教大學,各宗於大學內設立一專宗學院,以期培養更多弘法人才。 五、善用科技遠程教學
善用網路與衛星電視等現代科技,進行遠程教學,則可無遠弗屆。無論學人處於何等偏僻之地,皆可由此途徑而聽聞法音,皆得跟隨當世最專精之老師修學佛法。此為現代版之“安坐當處,身遍十方”,猶如千百億化身矣。 六、承傳人才從小培養
半路學佛之人皆知修學攝心之難,因學佛前所受污染,往往成為學佛後之重大障礙。譬如一滴墨汁滴入一盆清水中,染汙之時間甚短暫;然若欲令此水回復清淨,則所需之時間甚長久!
由此可知,學佛愈早愈好,以期所受之染汙減至最少。若能於童蒙養正之時,即以佛教培育之,則根正苗純,且根深蒂固,日後堪為法門龍象,承擔弘法利生重任。古來每見童真入道而終成高僧大德者,其入道也易,其證道也深,信乎此事之不虛也。
當今時代,佛門雖表面香火鼎盛,而真實依教奉行者少,開悟證果者更為鳳毛麟角。種種跡象顯示佛教處於衰微之勢,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今日若再不極力復興佛陀教育,只恐佛門再也見不到有修有證之人,各宗血脈或將從此斷絕!果真如此,則我輩佛弟子之罪重矣!
環顧全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上下交征利,天下危矣!若再不以聖賢教育挽救人心,只恐天災人禍有增無減,乃至趨於極端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況吾等發菩提心之佛弟子,豈能不盡速復興佛陀教育以力挽狂瀾乎!
4. 儒佛的教學目的是什麼?分為幾個階段?障礙開悟是什麼?雨花人是否真做出來給人看?
儒家的教學目的是教人作聖作賢,佛家教學的目的是教你作佛、作菩薩。佛家的教學,自始至終,實在講就是三樁事情,第一樁事情教人斷惡修善,第二樁教人破迷開悟,第三教人轉凡成聖。什麼叫聖?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因緣果報的事理,這個人就叫聖人。所以聖跟印度的佛這個意思完全相同,佛是個覺悟的人,聖是個明白的人,明白就是覺悟,覺悟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理太深、太廣,不是學得的,學不到的,學,你一生所學的有限,要怎麼樣才能得到?要悟得。所以世出世間的教學都著重在開悟,不僅僅是佛家講要開悟,儒家教學也講開悟,這不悟怎麼行?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開悟?煩惱覆蓋,妄想分別執著使我們不能開悟。佛菩薩教給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開悟,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悟處,放下兩分就有兩分的悟處。這個東西是障礙。覺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不是外來的,為什麼我們要堅固執著?執著裡頭最嚴重的是我執,有我就有私,有我就有欲望。私心是迷惑,欲望是罪業的根源,你造罪業了。所以我們教的是什麼?教忠、教孝。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眾生講經說法,也不過是『忠孝』二字而已。這兩個字,實在講認識的人愈來愈少,能夠做得到的人更少。所以我們要教,要努力的去講解,深入的去講解,還得要做給別人看。(注:本文講記)
【下文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五二集)】
「如《法華經》曰: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柔軟就是柔和,質直就是心地真誠,真誠的心,柔和的態度。「蓋此土眾生剛強難化」,這是佛都知道,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化,佛菩薩現身說法,先把柔和質直做出來,你看到了,用這種方法調伏教化,否則的話,你說沒人相信。必須你自己真正做到,人家惡意的譭謗你,你用真誠柔和對待,你做到了,大家相信。沒有做到,光是照經上講的,他仍不相信,那今天弘法利生真的就有人來幫助你,幫助你什麼?來譭謗你,來侮辱你,來陷害你,讓你做樣子給大家看,你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真做到了,他就會開始反省。都是菩薩,就像在舞臺表演,這個演正派的,那個演反派的,演得都非常逼真,都是一流演員,演得最好。這個要知道,世間沒真的,遊戲神通而已,別當真。所以對傷害我們的人為什麼還那麼恭敬?對羞辱我們的人為什麼每天誦經念佛還給他回向?這個裏頭意思深!所以你真正想修行,真正想幫助佛法,你什麼都要受,不論人家是有意無意加害於你,統統要受,歡歡喜喜的接受,用感恩心回報。社會大眾都覺悟了,都學菩薩了,這社會馬上就恢復安定,社會和諧,世界大同,真可以做到。佛法可以幫助國家治國平天下。
5. 雨花人如何學佛菩薩真幹?要克服哪些煩惱?
我們要想佛法興旺,真正能拯救這個世間,我們要不認真向佛菩薩學習,做不到!所以第一個要把自私自利那個念頭連根拔除。在過去留一點,你還能有點成就;在現在這個時代,留一點點都不行,時代不一樣了。也就是說我們面對這個環境,惡化到了極處,佛經上講的「五濁惡世」,濁惡到了極處,要不是以極清淨的心,沒有辦法幫助這些眾生。我們面對著這些,佛家講面對著要度的這些眾生,比過去那個時代要困難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在品德、學問、智慧、善巧方便,如果不能超過古人十倍以上,做不到。我們能不能超過古人?完全在自己一念,自己肯犧牲就能超過。犧牲的什麼?犧牲的妄想分別執著,捨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把它捨得乾乾淨淨。所以我們生到這個世間來,不是為自己,為苦難眾生,死也為苦難眾生,沒有自己。有一絲毫好的念頭為自己著想,你是凡夫,你不是聖人,你不是真佛弟子。《金剛經》上說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要捨離四相。使自己的心真正達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要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在外表表演的,是真的看破、放下、自在、隨緣、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佛弟子,這是真實教誨,對自己、對眾生、對社會真實的教誨,決定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所以同學們,你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在講臺上兩個小時盤腿做不到,那怎麼行?拼命也要把它做到。心清淨,心定了,就不難!難,還是在妄想多,還是在欲望多,這是大障礙,不但障礙修道,而且還把我們送到三途,送到地獄。所以愛欲、嗜好不能夠不捨,要捨得乾乾淨淨,生活隨緣,絕不攀緣。 (注:本文講記)
【下文摘自—淨空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五二集)】
大隨,遍染心故,染是染汙。八個心,阿賴耶、末那、意識、眼、耳、鼻、舌、身,叫八識,八識叫八心王。任何一個,這八種,這一個,八心統統都被它染汙,所以稱為大隨。
第一個,「不信」。這個不信是不信善法,他信惡不信善,他認為自私自利是對的,損人利己是對的,他相信這個。他對於倫理、道德、因果,聖賢人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他不相信,我們一般講他善根沒有了。人心本善,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連他自己都不相信他是善人,善人是騙人的。由此可知,這與教育關係大了。現在不信是時尚,這個社-會上有幾個人信佛、信聖人?外面人都說你迷信,你怎麼信這些東西!
最初我學佛的時候,年輕,在辦公室裏面看佛經,長官、同事看到了,「這個東西可以看看,千萬不要迷了,迷在裏面就錯了」,多少人勸我。以後我放棄工作去出家,多少人惋惜,「你看這某人」,指著我,「迷成這個樣子」!沒有一個說我是走正確路,路走對了,沒有,沒有人說。只有一個,方東美先生。我出家之後,穿著出家衣服去看他,到他家去看他,一見面,「你真幹了!」我說是,老師不是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能不幹嗎?就他一個人,「對!你做對了」。就他說的,其餘沒有一個人知道。到晚年,我們這些朋友都退休了,見到我的時候:你走對了!你看三十年之後他們才覺悟,我這個路走對了。
第二個,「懈怠」。這也是個很麻煩,多少人學習沒有辦法成就,都是懈怠。讀經,決定不能中斷,天天要讀,天天要學習,養成一個學不厭、教不倦,這孔老夫子說的。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這兩句話要做到,樂在其中,真快樂!年輕的時候確實,體力好、精神好,有時候讀經讀到天亮了不知道,怎麼時間過得那麼快,怎麼一下天亮了。像這個事情一個月當中至少有二、三次,忘掉了,不知道疲倦。所以懈怠,我的方法是上臺講經對治懈怠,逼著你非幹不可。不用這個方法,太難了,我想不出第二個方法。懈怠的反面就是精進,我們精進不敢談,但是懈怠是治好了,就用這個方法。
下麵,「放逸」,前面我們說過了。第十六,「昏沉」,昏沉是精神提不起來,打瞌睡。聽經打瞌睡,念佛的時候,甚至於繞佛他都打瞌睡。這很有本事,一面走著他一面睡覺,站著睡覺都難得,他走著睡覺。這種現象多,常常看到。對治昏沉最好的方法,讓他活動,活動最好的方法讓他拜佛。拜佛的時候,口裏面念佛不出聲,出聲傷氣,不出聲,所謂是金剛持,口動,不出聲音,拜佛。懺除業障,也得到佛力加持。
下麵,「掉舉」,掉舉是身心不定,妄念太多。平常自己不知道,我沒有在打坐好像沒事情,怎麼一打坐,妄念這麼多,止不住。這種情形,不是平常沒有妄念,平常有妄念,你粗心大意,你沒有發現,現在讓你靜下來,你發現了。讓你在這邊聽經,靜下來了,發現了,妄念多。念佛堂裏面念佛,止靜的時候,坐下來,這個時候發現了。這都是煩惱。為什麼?障礙你用功,障礙你修定,當然障礙你開悟。
下麵一個是「失念」。失念什麼?忘掉了。你發心在這裏念佛念一支香,道場裏面,長香是一個半小時,短的香是一個小時,但是用長香的時間多,都是一個半小時。念個十幾分鐘,忘掉了,去想別的東西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忽然想起來。失念的時間長,失念的次數多,功夫不得力,嚴重的妄想夾雜在裏面,你想修都修不成。這個事情,我年輕的時候有,常有。用什麼方法對治?跟對治懈怠一個方法。所以,我研究經教不會失念,我念佛、念咒都會失念。研究經教,你精神注意到每個字,字裏行間,你不會失念,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幾個小時過去就好像一刹那一樣,很快就過去了,有的時候到天亮,常常幹這種事情。精神好,第二天工作不耽誤。
第十九,「不正知」,不正知是邪見。這裏有什麼東西?多半是成見,自以為是,這個很麻煩。凡夫知見,與性德完全相違背。對治不正知有一個好方法,聽經、讀經,研究古大德的注疏,從這個裏頭建立正知正見。學習,確實沒有人指導非常困難,我們不曉得從哪里讀起,尤其是什麼東西都想讀就壞了。為什麼?你雖然不是不正知,你是知道的太雜太多了,也把你正知見破壞了。不錯,都是經典,都是古大德的注疏,可是你要曉得,佛說法對的對象不一樣。你知道的很多,你度不了自己,你也幫不上別人,你不能得三昧,你不能開悟。剛才說了,沒有開悟,你所得到的是知識,經論的知識,而不是經論的智慧,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經論的智慧是正知正見,知識不是,知識你會用錯,智慧不會用錯。知識用錯的時候,後遺症麻煩透了,不是自利利他,是自他都不利,這很不是一樁容易事情。真正善知識,指你的路是正路,不是真正善知識,你去求他,可能他把你指到岔路去了,指到彎路去了。這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見得很多,這背因果責任。孔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充面子,不知以為自己知道,這害自己害別人,這要背因果責任。我知道給你講,不知道的,沒有關係,我再學,我再去搜集資料,我搞清楚了再給你講,不丟人。這是做學問正確的態度。
最後一個,「散亂」。散亂就是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就是妄念太多、妄想太多,這個在現在社-會上非常普遍。
大隨煩惱共有八種,即掉舉(心思浮動)、惛沉(心思糊塗)、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懶散無進取心)、放逸(任性妄為)、失念(失去正念)、散亂(心不專一)、不正知(知見不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