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遥远国度遥远年代的袭警事件
个人日记
习惯性的,睡觉前总要翻几页书,在别人断断续续的故事里沉沉入睡。
充当这类催眠剂的书,思想不能太深邃,情节也不能太曲折,一般的报纸杂志,比较合适。
昨晚翻阅的,是上一期的《读者》。
祝勇写的一篇《迷失在花街》,居然让我睡意顿消,惊奇好笑之后,推古及今,是杞人忧天的沉重。
这是一个史实般的故事。
129年前,也即1886年的8月,大清国六艘军舰,包括著名的“定远”“镇远”等舰,在朝鲜海域执行完公务后,取道日本回国,并在长崎港停泊保养。当日,长崎港万人空巷,争睹来自中国的威武军舰。
长崎有条烟花巷,名叫丸山巷,是日本三大著名烟柳之地,繁盛时期,这条狭窄的小巷里有1443名注册妓女,处处花影摇窗,铺青叠翠。
一群离家多日、军纪不严的清兵,遇上了烟花摇晃的丸山巷,不发生些曲折故事?想想都不可能。
只是,本该上演缠绵悱恻、风情万种的言情剧,最后却衍变成了全武行的武侠剧,而且这一事件,从某种角度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受日本政府邀请“上街购物”的清兵们直奔丸山巷,却因言语不通、嫖资不合起了纠纷,并毁坏了一些物品,店主立即报警,两名巡逻警察迅速赶到现场。
警察的到来并没有平息事态,反而刺激了清兵的情绪,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警察一怒之下,以干扰执行公务之名逮捕了两名清兵,其他人见势不妙,作鸟兽散。
事情到此,还只开了个头。不多久,增援的十多名清兵赶到了派出所示威,警察发现其中一人正是带头闹事的,便想捉拿他。没想到他突然拔出军刀向警察劈去,并致警察重伤。其他巡警大惊失色,一拥而上按住了这名水兵。
这一晚,又有几名清兵被逮捕。
第二天,长崎警方将涉事清兵移交了清国领事馆,事情却并没有到此为止。
第三天,舰队放假,300多名清兵到街上购物寻欢。认为在此次事件中吃亏了的清兵们抱着报复的念头走上街头,对此有警觉、有怨言的长崎警方和民众也竖起了触角。
双方干柴烈火,一触即发。
事件起因超级简单超级小:一水兵看到两名巡警在交谈,便故意要从两人中间穿过,巡警立即靠拢,不让水兵通行。水兵绕过去后,巡警也继续前行,但走过去的水兵又折返回来,故意撞了巡警一下,撞歪了帽子的巡警没有吱声。另一名水兵走上来,在他们面前挥舞拳头,巡警听不懂,还是没吭声。忽然,这名水兵夺过巡警的警棍,周围的警察见状立即围了过来,试图制止水兵。
制止和反抗很快演变为了群体性斗殴,周围的居民也加入了这场肉搏战,一时间军警民混战,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事件造成了惨烈的伤亡,日本巡警2死26伤,清兵5死44伤。
这起花街血案在长崎和大清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次日,2000多日本居民在清国领事馆抗议示威,表达他们对清国水兵寻衅滋事的愤怒。当时武力强大的大清国也极为震怒,“定远”“镇远”等舰立即进入临战状态,炮口指向了长崎市。
尽管日本当时实力较弱,但刚从中法战争中走出来的清政府,不想立即卷入另一场战争。经过多轮次的谈判,双方各自负责对方死伤人员的抚恤费用,日本政府为此支付了一大笔赔偿款。
在日本民众眼里,中国军人到自己的国土上炫兵耀富、寻衅滋事,打死打伤警察,最后却要倒过来给付赔偿,自然感到极度愤怒和受辱。一时间,日本国内民族情绪高涨,“中国威胁论”成为日本主流民意,“大力发展海军”成为日本国内共识,“一定要打败定远镇远”也成为了日本海军的口号和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国内从上到下,众志成城,政府加大投入,民间踊跃捐资,天皇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官员压减三分之一薪酬,甚至是烟花巷的妓女,也将自己的血汗钱捐出来,给政府造船买舰。
十年时间,大清国的皇帝大臣们还在醉生梦死,军队停滞不前,因为财政紧张,多年没添新舰,旧舰也疏于养护。慈禧则一心惦记自己的六十大庆,无暇旁及;而日本海军却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完成了本质的蜕变。
1894年,准备充分的日本蓄意挑起事端,甲午战争爆发。近一年的战争,清国官兵浴血奋战,但势不如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镇远”“定远”魂归大海,日本完胜大清国。
日本文化源自中国。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以小国姿态仰视中国,虽久有扩张野心,但惧于中国的势力,不敢贸然挑起事端。丸山巷事件正好为日本政府找到了切入点,大清兵的涣散军纪,也让他们窥见了清政府貌似强大的背后,从上到下的慵懒。冲突中据说还丢失了一本绝密的译电密码本,而清政府官员对此既不知情,也没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日本人从此能轻而易举地破译清国电报,赢得先机。
甲午战争是中日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以清政府议和、割地赔款而告终。这一结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日关系走向,从此日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日益高涨,对中国也改仰视为蔑视,不时挑衅滋事,并妄想吞并中国。
就象一个羸弱而不自信的孩子,一直在深山苦练,等到某一天出山,出手就轻易打赢曾经无比惧怕的高大对手,那一霎间的狂喜,非言语能够表达。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小子时时想挑战他人的念想,一刻也不曾消停。
悲催的是,这个坏坏的小子是我们的邻居,蛰伏在我们东方,总让我们不得安宁。
一个坏小子的养成,有先天基因,也有很多后天因素,但发生在遥远年代遥远国度的这起袭警事件,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诱因。
假如没有这起袭警事件呢?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久不动笔,费力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近期太原王文军案和庆安枪击事件,充斥了我的微信群和朋友圈。
这都是现代国内版袭警案件的缩影。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一群不守社会基本公德、不惧警察执法权威、挑起并扩大事态、并以弱者形象示众的所谓“民众”。
一百多年的那起大规模袭警事件,间接改变了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命运;今天这几起袭警事件荡起的余波,会改变些什么呢?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警察管理,一个警察不能没有执法权威,但法律如何护这种权威,民众如何服从这种管理,倡导法治的社会应该倡导怎样的警民关系,警察群体中个体的劣迹是否应该成为全警的标签,一人犯错是否应该全警吃药,这些应该高层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否需要卑微如我,杞人忧天?
但我,以及我的许多同行,确实一直在关注,在忧虑。
只因为,我们身为警察,我们深爱这个群体。
我们渴望,国家的管理,国民的教育,国内的媒体,司法的判例,会尽其所能,为保障和维护警察执法权作出努力。如果听任各种侵警袭警、挑战警察权威的事件不断发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民、我们全社会,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且忧且看。
文章评论
数码指向
河南有条标语“袭击警察是违法的”,在处警现场要服从警察。有纠纷可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