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19位世界著名指挥家简介
Study
1、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1957),
在将近70年的指挥生涯中,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出过100多部歌剧和无以数计的管弦乐曲,演出曲目极为广泛。他的指挥艺术在世界乐坛上影响极大,到本世纪60年代为止,一直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他是从瓦格纳浪漫主义指挥学派向强调客观性的现实主义指挥学派过渡的奠基人。他竭力主张总谱是指挥家唯一的遵循原则,应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谱,最大限度地表现原谱。他的指挥特点以感情浩瀚、壮阔及风格多样而著称。他善于把作者的意图丝丝入扣地传达给听众,他的座右铭是:“我不要听那些音符,问题在于音乐的意义,在于音响的灵魂。”另外,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家,他对自己的演奏要求严格,力求表现得尽善尽美,其风格简洁明快,富于歌唱性,有鲜明的个性与活力。他擅长记忆乐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2、阿瑟.菲德勒(Arthur Fideler 1894-1949),
1930年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奏员组织起来成立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并一直担任音乐指导与指挥,定期举行通俗音乐会而博得声誉。他指挥演奏的曲目以轻松的古曲名曲为主,同时委托专业编曲家改编群众熟悉的音乐剧选段和歌曲,以扩大影响。
3、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 1876-1962),
瓦尔特的指挥风格柔和优美,将管弦乐的各声部都处理得富于歌唱性;他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指挥传统,被誉为“莫扎特专家”。他特别擅长于指挥勃拉姆斯、瓦格纳和马勒的作品;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对马勒的音乐几乎达到迷醉的程度,他是马勒《第九交响乐》和《大地之歌》首演的指挥者。他反对指挥夸张的体态活动和指挥动作。他指挥时好像不是依靠双手的动作,而是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协调整个乐队。他很重视乐队队员的情绪,并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表演才能,从而充分调动每个演奏员的积极性。瓦尔特不仅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音响,而且他有办法使乐队奏出他所追求的理想音响。他同时又是优秀的钢琴家,曾以独奏兼指挥的身份演出过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他还作有交响曲、室内乐和理论著作。
4、查理.明希(Charles Munch 1891-1968),
莱纳的指挥风格豪放雄浑,丝丝入扣。他善于演绎各种类型的作品,尤其擅长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更是20世纪音乐的最佳代言人。此外,他对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也有极深的认识。
6、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卡拉扬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的配合如水****融般天衣无缝,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他擅长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刻、巧妙布局,甚至适度夸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而进行。卡拉扬一生共指挥录制了650多种唱片,仅录制贝多芬全部交响曲的唱片,就有7000多万张。他在晚年时期达到了他指挥艺术的最高峰。
7、卡尔.伯姆(Karl Bohm 1894-1981),
他指挥维乐乐团达四十年之久。1964年被授予“奥地利音乐总指导”的最高称号,1970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授予他终身名誉指挥的称号。1974年被选为维也纳乐友协会的名誉会员。他的指挥气势宏伟,语言朴素,结构严谨,有深刻的思想性,很能抓住听众的感情。他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卡拉场的柏林爱乐乐团相媲美。
8、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阿巴多在60年代已经和世界著名乐团例如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这使他以后入主这两个世界一流乐团奠定基础。自1958年在意大利获指挥大奖后,他1960年开始指挥家乡的史卡拉歌剧院(La Scala),1968年开始长期担任史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直至1986年。1986年开始任职维也纳歌剧院音乐总监,1987年获维也纳城音乐总监称号(“Generalmusikdirektor”of the City of Vienna )。长期的歌剧院工作使他成为当今其中一位最优秀歌剧指挥大师。
阿巴多最初是歌剧指挥,但后来多数是指挥交响乐作品,他大多数演出忠于原谱,指挥风格属于较为传统的一种,但也不乏充满热情的演出。他的忠于原谱、专重细节造就他成为优秀的协奏曲伴奏指挥。当然他的布拉姆斯(Brahms)、马勒(Mahler)交响乐也有一定质量保证。
由70年代到现在阿巴多每年录制不少的录音。他的录音主要由DG、EMI、Sony发行,早年较多和维也纳爱乐合作,近年则和柏林爱乐合作比较多。他曾经录制过贝多芬(Beethoven)、马勒(Mahler)、孟德尔颂(Mendelssohn)、舒伯特(Schubert)、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布拉姆斯(Brahms)的交响乐全集。2000年5月将完成贝多芬交响乐全集第二次录音,而莫扎特(Mozart)和布鲁克纳(Bruckner)的交响乐全集录音也已在日程上了,估计将会在2002年他离开柏林爱乐之前完成。
阿巴多的指挥富有生气、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素质。他对交响乐队了如指掌,得心应手,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从而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乐队的演奏。他指挥的意大利歌剧堪称一绝,在当代指挥家中是无与伦比的。
阿巴多关注青年音乐家的培养。曾创办欧共体青年乐团、维也纳作曲比赛。
阿巴多过去几十年获得的荣誉包括意大利最高荣誉奖Gran Croce,德国最高荣誉的音乐奖项International Ernst von Siemens Music Prize,维也纳爱乐荣誉指环、桂冠指挥,法国文化部勋章,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奖,国际马勒协会金质奖章,剑桥大学荣誉学位等。
9、雷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
伯恩斯坦最有研究的是马勒的作品,堪称为“马勒专家”。他的指挥风格理智而直率,并富有时代精神。他认为“真正的指挥应该是这样:他们以身体的动作代替语言,对乐队来说,指挥必须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他所要求的东西。”在激动时或处理高潮时,他甚至会跳起来。伯恩斯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把自己的感觉全部表现出来。
10、里卡尔多.穆蒂(Riccardo Mutti 1941-),
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风格豪华壮丽,对比强烈,充分发挥了乐队的表现力。他是一位不拘一格、勇于革新的指挥家。他在费城交响乐团任职期间,曾提出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对乐队的排列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后打破了传统乐队的排列方法,把全部小提琴手都排列在右边。直到今天,有许多乐队还沿用他那独特的排列方法。他指挥时特别强调指挥者与演奏者之间的内心交流。他认为如果没有内心交流,指挥者就只不过是一个击拍者而已。他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他向美国人民介绍了许多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他不仅是美国指挥艺术发展史上的伟人,而且在世界指挥艺术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12、罗林.马泽尔(Lolin Mazel 1930-),
1964年起先后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和柏林德国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和音乐指导,并指挥过欧美其它著名乐团。1970年任伦敦新爱乐乐团准首席指挥,1973年任克里夫兰交响乐团音乐指导。据说他有对未见过的乐谱一读就能熟记的能力,甚至能背谱指挥整部歌剧。他的指挥直截干脆,音乐处理上经常奇峰突起,有极为强烈的对比;曲目之广泛令人惊叹。
13、托马斯.毕彻姆 (Thomas Beecham 1879-1961),
后来他还自费创办伦敦爱乐管弦乐和皇家爱管弦乐团,并长期担任指挥。他指挥的海顿交响曲别具一格。在他诞生一百周年时,重新复录了他早期灌制的许多唱片。
14、威尔海尔姆.富尔特文格勒 (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
富尔特文格勒的指挥特点是:一登上指挥台,就处于一种忘我状态,时而吟唱,时而面目动情,时而踏足,时而闭上双眼……奇怪的是,乐队成员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一同作出反映。他的指挥富有催眠术般的魔力,听他指挥演出时,听众好像看不到乐队,而会全神贯注到令人迷醉的音乐中。在指挥旋律时,他不赞成有棱有角地拍击,认为那样会破坏旋律的流畅性。在他的指挥中始终保留着瓦格纳浪漫主义指挥学派的主观因素,因此他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学派指挥家。他指挥的曲目广泛,气势雄厚,是德国优秀指挥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15、小泽征尔(Seiji Qzawa 1935-),
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表现意图十分明确。他指挥时好像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泳,使观众感到他浑身都是音乐。
16、谢尔盖.库赛维斯基(Sergei Koussevitzky 1874-1951),
1909年兴办俄罗斯音乐出版社。后在巴黎主办库塞维斯基音乐会,并指挥过俄国歌剧的演出。1922年,他委托拉威尔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改编为管弦乐曲并由他首次指挥演出。赴美后入美国籍,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长达二十五年。在这期间任苏美友好协会全国委员会音乐部主任。他指挥演奏节奏明快,颇有气魄,富有现代气息而又具备俄罗斯民族气质。
17、尤金.奥曼弟(Eugene Ormandy 1899-1985),
梅塔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著名的亚洲籍指挥家,他与日本的小泽征尔和中国的朱晖同被人们誉为“东方鼎足而立的当代三大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感情激扬、精力旺盛、风度豪爽,洋溢着时代感,对音乐的处理既明快而又充满活力。他擅长指挥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如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斯特劳斯等名家的作品。
19、左尔格.索尔蒂(Georg Solti 191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