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关于京剧的两个“说说”

个人日记

 
图片
(一)“棒槌”与“树杈”
      
看了一篇批评京剧演员的文章,让我不忍咀读。作者很多观点都是以偏概全,背离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核心价值去评论京剧。比如对张火丁《锁麟囊》珠楼一折的水袖。看过戏的人都知道,可以说水袖舞的美轮美奂技压众芳有口皆碑。可作者竟然批评她远离了人物和环境。说“张给我的艺术感觉是‘掀翻开楼板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个宝贝找出来’的意境。看他珠楼我感觉别说球,连锁麟囊也看不见了,因为满地的灰尘都给她噼里啪啦的扬满楼了。”真不知道作者是在评论京剧还是话剧,他知不知道梅兰芳表演体系的核心价值是程式美和写意美?总之,立意错了,观点就难免偏颇。
     
其实京剧表演有规范性的程序,譬如中国京剧艺术中的水袖,时而似行云流水,时而如翻江倒海;无不彰显出宛转幽深的朦胧美,蕴含着深邃的寓意,具有相当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你要求它像话剧表演那样真实,就索然无味了。
    他让我想起京剧界有三个专属名词很有意思,懂戏的叫“行家”不懂戏的叫“棒槌”,还有一个叫“树杈”,就是说它连做“棒槌”都不够材料。大言不惭的对号入座一把,我算是“棒槌”,他充其量是个“树杈”!
图片
(二)说的比唱的好听
昨晚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纪念叶盛兰先生诞辰100周年直播京剧演唱会,许多老艺术家都纷纷登台。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京剧名家叶蓬的念白《宋世杰》,一个人演绎三个人的对白。铿锵有致,精彩非常。窃以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念的是麒派的台词,用的是马派的韵味,还彰显厚重的杨派功底。真是美极了!听着过瘾,回味綿长。
京剧有句行话:千斤道白四两唱!多少年了演
唱会都是唱,极少念。大概源出于此吧。
 京剧的韵白特别讲究,发音是湖广音、中州韵,吐字还要分尖、团字,上口字。而且丁是丁卯是卯,来不得半点含糊。听说过这样一段故事。
 
 譚鑫培在中和戲院演《浣紗記》的伍子胥,念白時把“千金報德”的“德”字念成了“逮”的音。字音剛落,就得了倒好。譚很奇怪,不知錯在哪兒。散戲後,一位老者來到後臺,說:“剛才那個好是我喊的,‘德’的音錯了,過兩天再聽您的吧。”譚不敢怠慢,馬上去慶王府求教,因爲這齣戲是慶王府的本子。一問纔知,“德”應該念“地”的音。過兩天再演,散戲後,那位老先生又來到後臺,還要請譚鑫培吃飯。原來,老者是翰林院的翰林,當然是行家了。這件小事說明,京剧道白多么讲究,哪怕是一個字,一個音,也要字正腔圓,準確無誤(李洪春《京劇長談》)。 
京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哦!喜欢不需要用千言万语!

 

文章评论

德广

神往![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不老人生

我不懂京剧,只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源远流长,值得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