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情蒙
个人日记
上午十点多到了唐模村,战友相见之情不用细说。接待我们吃的全是天然食品,嫩竹笋炒肉片、红烧龙虾、鱼等等菜肴,全是取材当地,菜肴吃在口中,散发香甜味,太好吃了。他告诉我们:唐模现在是黄山市十大景区之一,全国文明村。由于没有受到商业氛围的影响,村子保留了和谐、古老的感觉。唐模是一个以水口园林和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的皖南古村落旅游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徽文化底蕴厚重,素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之称。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下午二点多,在战友带领下,我们在村子中四处观景。唐模村口确实很特别,一条小河穿村而入,水从村里往外流出,一棵大树立在村口。
这棵大树,据说已有400多年。古树树端下部中空,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张口凝目,黄梅戏《天仙配》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槐荫树就是在此拍摄的,当时导演拍电影时便采用道具使树开口说话。
在一棵遮天避荫的大树旁,有个两层亭子建在村口,亭子的四周设计四个门,方便人们下雨的时候歇脚,这就是著名的八角亭。
往前走,同胞兄弟皆翰林而受到皇帝钦赐建造一冲天古石坊,一座高大的牌坊树立在路中央,牌坊下面中间是个大的拱门,两边对称的是两个小拱门,所有要进入村里的人必定要从牌坊中穿过,抬头一看“同胞翰林”四个黑色大字镌刻在上面,这就是古村里辉煌历史的见证,康熙年间村里居然出里两个同胞兄弟的翰林,皇上恩赐给他们建一座牌坊。这也是村里的一张名片。
再往前走,见到有个湖,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座当铺,时称36典。其母想去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娱乐,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现修葺一新的园林,由94岁高龄的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顾廷龙老先生于1997年4月题写了“檀干园”三字,古朴苍劲,题字数月,顾老先生即飘然仙逝,令人扼腕长叹。
园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所以有“小西湖”的美称。以“玉带桥”分外湖、内湖,形成“外西湖”、“内西湖”格局。过桥便是园内的中心“小瀛洲”(镜亭),3塘相连,宽有10亩,灌田60亩,把“36典”也巧妙地隐喻进去了。
檀干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真迹碑刻18块。当中6石较短,刻朱熹、苏轼、倪云路、赵孟頫、文征明、查士标6人的行草。旁12石较长,刻米芾、蔡襄、黄庭坚、董其昌、祝允明、罗洪先、罗牧、程京萼、陈亦禧、八大山人的行草书和陆岳的篆刻等,石质细腻,石刻精美,铁画银钩,龙蛇隐壁,气势恢宏。一室之内竟珍藏历代书法大家精品,如此之多,简直像一个书法珍品的博物馆,可见徽商经济的繁荣和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据悉十年动乱时期,此亭改作了牛栏,才使这些无价之宝幸免于难。
顺着唐模幽深的石板路走去,前面是一座木质桥梁横在眼前,桥的内部两排并不高的座椅依着栏杆,一座名为〝高阳〞的廊桥横卧在小河的中央,以河为界,两边居住着村民,廊桥上是人们歇脚喝茶聊天的地方。村的建筑规划就是以河为中心两边散射出去的建筑就是村民的旧居。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夹溪而建的街道市井。街上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杏旗飘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沿街筑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供人来往歇息聊天。
我靠着栏杆极目远眺,平静的湖面不时冒出泛泛波纹,战友向我介绍,古时的女子不能常常外出,因而只能靠着栏杆,欣赏美好而远寂的风景。
唐模还是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38年,为共同抵御日寇侵略,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二十三集团军司令唐式遵进驻唐模,司令部设在檀干园。当时,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编制隶属于第三战区。1938年2月,南方八省游击健儿在岩寺集中整编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到达潜口,到唐模拜访翰林许承尧,在檀干园与唐式遵商谈新四军的军需给养、整编等事宜。为密切与友军的往来,新四军安排一个分队驻扎唐模,积极宣传百姓积极起来抗日。特别是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由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陪同,视察岩寺兵站,并到唐模访问了唐式遵,后拜访翰林许承尧老先生。
我对唐模村的名字产生了兴趣,问为什么要叫“唐模”?战友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唐模始建于唐朝,为唐越国公汪华曾祖叔所建。公元623年,汪华的后裔汪思立受父之命,娶此地程氏为妻,遂迁居该村,并采用风水原理栽植银杏树选址建设家园。同时,为表先主(唐朝皇上)对其祖先汪华及其后代的恩泽,取忠君、忠主之意,决定效仿“唐朝” 的标准和规模营建村庄,便改名村名为“唐模”。
汪思立便是汪姓迁歙(辖区相当于现在的黄山市)的始祖。南宋时,许姓由歙南许村迁入,与原居的程、汪、吴三姓混居,遂成为该村大姓。至今村中还保留唐朝皇帝册封汪华的圣旨和汪氏家族由植树选址而建的族谱。
唐模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回味的地方,虽然没有城市的霓红闪烁和烟尘的飞扬翻滚,但那斑驳的白墙黑瓦,映着慢慢滑动的溪水,诗韵悠悠的古徽州秦淮河—水街。至今,唐模仍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山清水碧,粉墙黛瓦,“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我为唐代银杏树之奇、水街溪流之美、十桥几貌之胜、名家书法之雅、同胞翰林坊之特、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陶醉,流连忘返。
步入唐模你不禁会为这如诗如画的情景而惊喜,为精美的明清古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醇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赞叹。
文章评论
金戈铁马
吴老师游记不同凡响
贝
[em]e160[/em] [em]e179[/em]
一笑嫣然
[em]e179[/em] 游山玩水,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也常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