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和“没话”(转)
人世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朋友看了我转载的这篇,一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还是在家好呀!
老朋友相聚,大家说到我的“出去”“回来”,说起我每年在中国、美国之间来回跑,自然同情的多,说我辛苦的更多,其中一位老朋友突然问,每次跑来跑去有什么感觉,我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一出去就‘没话’,一回来就‘话多’。”
先说“出去”没话,还不是到了美国没话,而是一出境,一过海关,就立即不说话了。从北京出关,候机处还是中国人多,彼此也不说话,身旁坐着外国人,就算会外语,也不说话。没人相互询问,去什么地方,在国外做什么事以及挣多少钱。外国人忌讳这种询问,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也绝对不会告诉你他一年挣多少钱。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话好说呢?结婚了没有?坐在你旁边的这位年轻女子是你的女儿吗?每句话都可能遭一顿臭骂,客气的冲你翻翻白眼儿,提起箱包远远地躲开;多事的,到了美国找律师和你打官司,说你打听他人隐私。
这犯得着吗?不过,还是少说为妙。
上了飞机,无论身边坐着什么人,也不会交谈。有什么话好说呢,同一班飞机,去的都是一个地方,飞机着陆,各人走各人的,绝对不会有人顺路带你。谁知道你是什么人呀?而且机场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照管他人行李。一次在洛杉矶候机,一位女士,从相貌看绝对善良,走到我们面前,非常礼貌地对我说:“叔叔,帮个忙,我去办一件小事,请您照看一下我的行李好吗。”
我正要表示可以帮忙的时候,不料儿子却抢先说:“对不起,您还是自己拉着箱子办事去吧。”
何以如此无情无义?待那位女士怏怏地走开之后,儿子小声地对我说:“照看他人物品,是要负责任的。”
“咱能把它看丢了吗?”我不解地问着。
“不是没出过问题,恐怖行为、贩毒事件,许多都是在委托行李里发现的。”
“你看她像个坏人吗?”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分辨好人坏人是法律的事。”
真是的,有了法律,人情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这就是走出国门没话说的原因,是呀,面对任何人都不敢相信的现实,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回来就绝对不一样了,只要一进了海关,看见谁都想说话,在国外住在哪里?现在要去哪里?有人来接吗?原来做什么工作?每月挣多少钱?去国外找什么人?家里还有谁?孙子多大了?在哪个学校读书?功课怎么样……比查户口的问得还仔细。
如果遇到同乡,那就更热闹了。单位的大门朝哪边开?多少路汽车经过那里,你们那里曾出过一个事件,你知道吗?聊得再投机,有个人你认识吗?他现在怎么样?他后来的事搞清楚了吗?从过了海关,一路走一路说,越说越近乎。分手的时候留个电话,好了,打招呼喝酒的日子不远了。
一点也不夸张,我去年回来,从天津进关,一位中年女子追上我和老伴说:“哎呀,在飞机上我就注意你们老两口,是转机的吧?我也是从洛杉矶上的飞机。”
好了,拉起家常来了,在美国住在什么地方,听说洛杉矶有一个什么地方,那地方的中国人可有钱了,都是路子不正。于是道听途说,故事就说起来了。
咱们都是规矩家庭,孩子都是求学出去的,读博士吧,几个?工作称心吗?美国人的钱可不好挣,累死了……没完没了,一直走到大门口,看着接人的汽车来了,还真留下了电话。
进了国门,见了谁都想说话,没忌讳。问工作、问年龄、问家庭成员,都没人会去法院告你,拉着行李,请身边的人去小店代买一包方便面,都不怕他回来交你手里一包毒品。在中国,分辨好人坏人,是自己的事,看着不像坏人,你就尽管相信这个人;看着这个人不像好人,你就躲他远点;看错了,到了官府,谁让你相信他的?还是你的责任。
这就是亲情,就是热土,就是家园,这种情感不是装出来的,更不是强迫出来的。人尽此理,物尽此格,信哉,斯言也。
(摘自《读者》2015年第18期)
(从朋友的空间拿来的)
文章评论
语网织补
的确如此。
语网织补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涟漪
那就别出国了哈!
语网织补
按说,老外比国人更会搭讪呀。
涟漪
这么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多有钱的人移民国外,精神都不正常了。
语网织补
得会找话题。
相約、冬季
中秋快乐!
一天又壹天
呵呵呵有事没事你都可以说!
涟漪
记得家门在美国带小伯言,那些外国人对你祖孙俩热情地打招呼、过马路司机谦恭地候你先走,这是有话还是没话讲?
一天又壹天
节日快乐哦,紫云姐![em]e163[/em][em]e178[/em]
ruirui
我只要在东南亚,尤其在长得像同胞的老外面前,还是下意识地用中文和人家攀谈,结果可想而知。不过遇到的老外都很友好,带着理解的微笑。
ruirui
老外很礼貌,路上遇到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在景点碰见也是主动搭讪,只可惜咱无法和人沟通,否则一定和睦友好的。
ruirui
出了国门无话可说因人而异,在国外因为语言不通很少交流。回到国内我也不会叽叽喳喳,也许性格使然。
青鸟
节日快乐![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青鸟
我中国都没走几个地方,更别提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