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解读书法“八气”
什么叫书法?在上中学时老师讲: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这种观点在笔者的头脑中占据了较长时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书法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步领悟到书法是属于很深奥的艺术范畴,不仅仅是技巧。书法是书家心灵的迹化,是一种用汉字表现感情、意象的艺术,它是通过书家的情感、智慧和灵感使汉字的线条变得生动活泼,传递着书家的心灵信息。这种信息实际就是艺术生命的气息。笔者试图从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生命气息来予以解读。
一、空灵之气。是书法最高境界、也称之为灵魂境界,是书家灵魂生命的物化,是艺术圣洁的升华。美学家宗白华曰:“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可见“灵气”往来与“灵魂生命”是空灵境界的本质。也即庄子所描述的那种“无极之境”。空灵当属“形约意深”、“迹简境幽”、“事外有远致”那种艺术范畴。王维的诗,八大山人的书法与画,王羲之的书法,弘一法师的诗书画印,赵朴初、林散之的书法都是空灵的典范与至极。他们的作品格调高雅,清新脱俗,平和简静,恬淡清纯,空灵飘逸。犹如野鹤仙游,傲游于大自然之中,自由自在。笔墨不激不历而风规自然,褪尽铅华见醇真,什么俗甜之气、浮躁之气、霸悍之气、工匠之气与其远离而去,于虚境中蕴含化神之功力。留下的是人的精气神和艺术的真善美。空灵境界是书家一生神往的理想境界,但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如“凤毛麟角”,只有把人品和书品修炼成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高境界,才可以做到。在读他们作品时,笔者注意到这些大师们都是书禅同修的高手,作品无不渗透着禅意。这也许正是他们的过人之处,是普通书家所不能及的。
二、稚拙之气。也称“天然稚拙之境”。何谓“稚”?何为“拙”?《新华字典》中,“稚”解释为“幼子”,“拙”解释为“笨”。可见“稚拙”从字面上讲,可解释为“小孩的笨手笨脚”,那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下的稚拙和纯洁,是成人学不到的。稚拙是《老子》中的理想境界,曾曰:“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实在是一种难以追求的境界。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是一种看似失掉常规但又不失常理的率真之美;是一种看似漫不经意的无意求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纯情之美;是一种不计外形、舍形求韵的大朴之美。总之是一种只可体味而难以言状,只可赏会而难以模仿的天然稚拙之境。也即常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难得糊涂”,“抱朴含真”的智慧境界。这种美,是与朴素、自然、含蓄、聪慧联系在一起。属于潜在性的内在美,不以华丽的外表为尚。所以,欣赏他们的作品,好似是欣赏一个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小孩写字,笔画写得歪歪扭扭、横七竖八,但天趣横生,童趣盈然,率真可爱,憨态可亲,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的书家作品,形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古朴浑厚,朴实无华,渗透着一种大朴美,品位颇佳。这方面的大家自古有之,望读者欣赏一下五代杨凝式的“疯子书”,清代金农的“漆书”,当代赵冷月的“残破体”,谢无量、徐生翁的“孩儿体”,谢云、张道兴的“自由体”,以及作家贾平凹的“片片字”,就可以领会其一二。古人云“养成大拙方成巧,学到如愚才是仙”,看似简单,功夫在内涵也。
三、苍茫之气。也称天地之气。这是书家心灵与大自然相对应,师法大自然,从天地江河、世间万物中寻求艺术的支撑力量,逐渐形成的雄浑阔大,幽邃神秘,大气磅礴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抒发作者的情怀,呈现出一种大胸怀,大视野,大气象。欣赏其作品,有的如高山峻岭,挺拔耸立;有的如大海蛟龙,蜿蜒屈曲;有的如江河奔流,势如破竹;有的如行云流水,清新流畅;有的如千军进发,万马奔腾。传递一种动态美、气势美、力量美和速度美。如大家熟悉的岳飞所书《后出师表》,笔墨酣畅淋漓,峻嵋挺拔,大气磅礴,民族之气、义愤之情溢于毫端。再如毛泽东主席书作《沁园春· 雪》,诗书雄豪,两相辉映,不仅是第一等的词,也是第一等书法。展现出一种正大气象,“纳民族之豪气,扬天地之雄风”。纵观其全貌,气度弘达,豪放刚健,神往神驰,自然成趣,满纸飞动,笔走龙蛇,豪气奔放,潇洒倜傥,首尾呼应,一气呵成,一气惯之,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力盖古今之姿,有着极强的感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如此“大手笔”,非大智慧、大胸怀者莫为。
四、书卷之气。也称“儒雅之气”,即文人书法。看此命题,顾名思义就会感到与读书人、写书人有关。传递的是一种文人情怀。文人过去称之为“文人雅客”,现在称为“知识分子”。中国书协副主席林岫对文人定义是:一、以创作和传播文化为职业;二、关心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三、有批评精神;四、有独立的人格。古人亦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都指的是文人。使汉字从实用性升华到艺术性,文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从文人留下的大批文稿、信札中,无不渗透着一种文思美、人文美、情感美。在书法队伍中,文人的思想最活跃,感情最丰富,对大千世界、人间万象的反映最敏锐,喜怒哀乐尽在笔墨之中。其作品有的笔简墨精,含蓄不露;有的笔墨流畅,节奏明快;有的格调悠扬,浪漫风趣;有的笔墨涩疑,郁而不悦;有的笔法清秀,平淡清逸;有的字势奇突,孤傲自持;有的用笔恣肆,激情奔放……笔为心声,任性挥洒,笔墨在感情的纵容下更加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尽显文人的才思、才华、才情。坦诚地讲:文人不一定都是书法家,但是书法家中的文人一定是学富五车、世事洞明的饱学之士。宋代苏东坡,元代倪瓒、吴植、王蒙,明代董其昌,清代郑板桥,无不是才华横溢的书法大家。特别是苏东坡是个典型的才子型书家,他的作品不少是信手拈来,不计工拙,纵横开阔,起伏跌宕,反映出其豁达的胸怀。现代书法大家郭沫若、鲁迅、启功、周而复、茅盾等不仅是大学问家,也是书法大家。
五、馆阁之气。也叫“台阁之气”。馆阁体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种特殊现象,是御用文书和科举制度的产物。据考证,在明之前百年已存在,到明代和清代前期便已盛行,把汉字的书写推向精致化、法度化,促使妍美风大倡,使书风导致衰靡,使唐楷堕为乌黑、光洁、方正、大小一样的馆阁体,被称为“乌光方”三字诀。个人写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如出自一人之手。其代表人物有沈度、沈桀及姜立纲等。只求匀整,规正如算子,容易引起高官之注目。此风兴起,对书界影响较大,偏重使用,忽略创新,束缚了一批有才华有潜力的青年书家的成长,不少人的书法可谓工致,而不免累俗,使过去遒劲、雍雅的风格蜕变为方整僵硬,其行书也因为圆熟而趋于俗媚。由于馆阁体的束缚,不少文人从小就辛辛苦苦地练馆阁体,这好比妇女缠小脚,缠过之后再放松,仍留下深刻的创痕。如清代姜宸英、张照、梁同书、刘墉等,无不是科举出身,受过馆阁体的洗礼,后来虽然是力追大雅,但“小脚”的创伤难以补救,再也没有明初书法的拙朴之气息。总而言之,馆阁体遵法不遵道,求形不求神,是一种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不疾不慢,不偏不正的“中性书”,看似“中庸”但却是一种不死不活,呆板无神,无鉴赏可谈的字体。它束缚了书家的创造力,扼杀了一批有潜力的书法家的才华。不客气的讲,这种馆阁体的教育方式、习书的方法仍然影响着当代一些年轻人。在临传统经典时,下的功夫不少,用的时间不少,写的字足以以假乱真,但就是不能从原作中解脱出来,在一个形式的硬壳里安逸地重复着一些技法,始终破不了壳,打进去出不来,成了“书奴”。可见此风影响甚深,形式主义是要害死人的。当然,馆阁体是中国书法上作为一种体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一家之言罢了。
六、乡土之气。也称“泥土气息”,是民间书法的一部分。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书法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世俗民风中流传着一种“民俗”书法。其特点是:民间性、实用性、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我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俗节日诸多,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为烘托节日气氛,书法也可以派上用场,如春联、灯谜、走马灯,连月饼上都印有漂亮的汉字。另外,民间婚丧嫁娶、庆寿祝福,婚姻生育,也要祝贺送礼,如《百寿图》、《百福图》、《百喜图》,《百龙图》,还有寿联,婚联,挽联在民间很普及,这其中有不少作品很一般,甚至是粗制滥造,但也不乏有好的书法作品。再就是散落在民间的大量碑文,牌匾,木雕,石刻,砖刻,陶刻,器皿及民宅建筑上的书法,这其中也有部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世俗生活中流传下来的书法,不少出自文人墨客之手,但多数是民间能工巧匠所为。在民间缺纸少笔情况下,一些爱好者以大地为纸,以水为墨,以树枝为笔,因地制宜练书法,比如 “沙盘字”,“地书”也很流行,造就了一批人才。虽然他们的作品有些不甚符合章法、字法、笔法、墨法,甚至没得过什么大奖,但凭着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富有创造性,散发出一种醇厚的浓重的乡土气息和朴素的情感,是一种质朴美、原创美、内在美,极富生活情趣,体现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七、市井之气。也叫市侩之气,也有常说的“流行风和民间调”,是市场化的产物,一种小市民的心理。一昧跟着市场走,在“铜臭味”熏陶下,使书法制作化、商品化、世俗化。有些把书房变成制作坊,张三书写李白诗,李四书写杜甫诗,王五书写杜牧诗,分工明确,流水线式操作,每人每天可书写百余幅,不图质量、只图赚钱,“金钱欲”代替了“创作欲”,把书家当成了机器人,完全丧失了艺术的创作原动力。还有一些书家,有一定书法基础,也有一定发展潜力,但不再创新上下功夫,而是剽窃名人名家作品,谁的市场好就临摹谁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求艺术本真、只求经济利益。由于跟着市场走,一些书家沾染了铜臭味后,使高雅的书法艺术也变了味儿。世俗气多了,高雅气少了,制作成分多了,创新成分少了。笔墨堕落为滑、俗、浅的流行风,民间调。不客气的讲,本来一些很有前途的书家,长期生活在书画商品圈内,字越写越俗、格调越来越低、个性越来越少。在低层次的循环往复中、逐渐失去了生命力。
这里顺便讲一讲“山寨书法”。“山寨”本来是网络时代工业产品产物,主要是指仿制、克隆新产品等。有一定民间性、群体性、挑战性。但现在影响到书界,并谓之“山寨书法”。其实书法是提倡临摹经典的,算是我国最早的山寨版了,一些名人名家无不是从临经典而入手的,而后来由于他们的天分和悟性,超越了经典,成为名家。临摹不是坏事,但是不要去恶搞,不要盗版,不能篡改,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八、江湖之气。书法是中国特有国粹,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书家用心血精心创作出来的,不是靠杂耍玩出来的。但是社会上有少数人不理解何为书法的真正内涵,不愿在传统艺术的道路上磨练自己,急功近利,使书法娱乐化、表演化、游戏化。各种五花八门的“杂耍书法”粉墨登场:有的用脚丫夹着笔写字;有的用舌头蘸满墨汁当场表演;有的用左手写反字;有的在女人身体上写经书;有的鼻孔内插入笔写“鼻书”;更有甚者一手拿笔、一手握酒瓶,边写边唱、手舞足蹈、大喊大叫,谓之“醉书”……。吸引好奇围观者,并谓之“书法创新”、“现代书法”等。平心而论,有的残疾人用肢体其他部位书写书法,这是一种身残志坚的表现,是值得赞扬学习的,他的出发点是源自对书法的热爱。但那些杂耍派们身体既不残,也没有废,只为迎合少数人的猎奇心理,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把艺术当成“儿戏”,这简直是糟蹋书法艺术。还有一些人,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不认真临摹书法经典,以搞“丑、怪、奇、诞”的字为时尚,已远远偏离了书法艺术的轨道。这里还要郑重的说一句,出现这种现象,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讲社会责任,不懂书法艺术,一昧的追求小市民的好奇心理,误导了一部分书法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把他们引入歧途。我们要大吼一声“书法必须让杂耍走开”!决不让那些糊涂乱抹泛滥起来,保持书法的纯洁度,让更多的人真正的了解书法、认识书法,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才有真正的传承价值。
以上“八法”并非按顺序归类,有些只为了佐证“心灵气息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罢了,还望行家指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