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之旅3-----看望母亲

个人日记

       甲午年5月15日,我从三千里外的陕西回到绍兴看望母亲,火车误点4个多小时,兄弟在车站等了我们6个多小时,晚上8点多钟的绍兴夜幕已经降临。母亲从中午做好饭一直等着我们,电话一直催问走到那里了。
       山川阻隔方知何为魂牵梦萦。童年时代对母亲的记忆依然清晰,春天的时候背着母亲用土布缝制的书包上下学,放学后去家乡后边的山上采挖小草,少年时候经常去家乡的小河边玩耍,秋天家乡田野上的柿子树,那些发红发软有点甜味有点苦涩味的柿子,总是吸引少年去摘食。可如今这些都已远去,成了永久的回忆。那少年已不再年轻,母亲也已鬓发班白。一天比一天憔悴,看着儿女们一天一天长大,而自己却不知腰何时弯了,头发何时白了。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一种想哭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猛地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自己亏欠母亲的太多。母亲用她的宽宏与慈祥,包容了儿女言语的不睦,使其自我去矫正,但却让儿子深深的感到愧对母亲。
        总有一个地方,路记得,花记得,风记得,带你回去,,
    那里予你生命,给你自由,那里朴素绚丽,富饶的在心田盛开,,
    那是初心所在之处,那是找到自我的地方,那是供养灵魂圣泉的根本所在,,
    你走进它,拥抱它,而后远离它,遥望它,,
    时光渐行,当你被一切目光剥蚀,被黑暗孤立,被风雨磨折了筋骨
    唯有它,不离,不弃。一如既往的凝视着你,映衬着你,拂去岁月的尘埃,让你的笑有了真实的质感,,
    它就是--------故乡,欢乐的居所,良善的繁生之地,花瓣漫舞,云接长发的天堂。
        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图片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学生时代读过这篇文章,感触很深,一直牢记在心,并随着年代的久远,时常体会到其温馨,浓浓的亲切之感。从莽撞少年到步入中年,洒下了多少辛酸,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回忆。亲情,比我们的生命更长久,更具生命力,在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它已先期而至,并伴随着我们度过漫漫人生,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它依然会默默流淌,延续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绍兴五日终需离去,明春复来乎。十九日午中雨,我撑着雨伞,走向绍兴火车站,踏上西行的列车 ......
 




文章评论

[em]e257419[/em]雨霏[em]e328171[/em]

有空常回家看看,多陪陪妈妈,妈妈老了,什么也不 奢望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在身边的日子多一一点[em]e176[/em][em]e176[/em][em]e176[/em]

影儿

慈祥的老妈妈,身体还蛮硬朗呢

塵緣如夢

有时间还是常回家看看吧!祝老人家身体健康!开心快乐![em]e160[/em]

瓶子

离家的游子,深切体会母亲的伟大!

瓶子

祝福老妈妈身体康健,常回家看看她!

冬雪

儿行千里母牵心,母子连心。祝你幸福永远!

深谷幽兰

为你回了一趟家高兴,为你又重温母亲的温暖满足![em]e100[/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