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糖尿病的歪理邪说

个人日记


 

曲指算来,我被定性为糖尿病人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那年,人突然的瘦下来了,每天要喝很多的水,上厕所的次数明显增多。旁人说,明显的糖尿病特征,快去医院查证。结果很典型,空腹血糖指标好像是18mmol/L!餐后28 mmol/L!医生斩钉截铁的说:住院!家人和我全目瞪口呆,顺从地成了一名糖尿病患者。

为了保命,连续多次住院。吃药,打针,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其结果是:血糖指标控制住了,人却面黄肌瘦,直至皮包骨头,总有一种随时被装倒下的感觉。甚至在一次住院的过程中,突然休克过去,抬到床上一查血糖2mmol/L!明显低血糖症状。医生果断地让我口服了一支纯葡萄糖水,才将我从天下叫下来。日后出门必带水和糖,随时应付低血糖这个夺命杀手。

久病成医,慢慢地我对糖尿病有了自己的认识,也形成了一套歪理邪说。

其一,糖尿病既然被定性为不治之症,那目前任何治疗手段全都是试试而已,不可视为正确的方法。如今的吃药和注射胰岛素全是在控制血糖指标,并不是在治疗糖尿病。指标的正常并不代表病邪的消除。

其二,所谓糖尿病人的血糖过高,并不是吃糖过多而来。许多十分喜爱甜食的人并没有得糖尿病就是事实。因而在查出结果后,忌口和控制摄入糖分毫无道理。起因没找到,就随便下处方,怎么可能有利病情的好转。

其三,所谓并发症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营养。而人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食物也都多少含有糖的成分,而且主食大米和小麦中含糖最高。正是这样,人类才得以生存下来,繁衍下去。

其四,要搞清血糖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血糖的值高并不是身体当中的糖分过剩了,而是代谢糖分的能力差了。人体本身就有着高智能的代谢调节能力,把多余的糖分该储存的储存,该转化的转化,该排出的排出,这样,身体各种机能才能保持正常运行。糖尿病是因为代谢糖分的能力弱了,那我们就要在糖分代谢上下功夫,这才是从根本上解除糖尿病的正确思路。例如身上背着重物才会弯腰驼背,如果不卸重物而强制性地把身子挺直,那怎么可能呢。

其五,问题还在起因。最近我读到了一种论述:“每一个人都明白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的道理,说的是信息与内分泌的关系。当你听到悲伤的故事时会分泌出泪液,当你听说香甜可口的东西时会分泌口水,当你看见肮脏的东西时又会恶心,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信息入心可以影响情志,情志直接影响内分泌和神经支配,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情志直接影响气血。

胰岛素是内分泌的一种,糖尿病是由于各人受先天接受和容纳能力的制约,当外界事物超出受纳能力时便出现内分泌失调,在不良情绪(或性格)的反复作用下,长期出现而难容的感受,本能便通过生理表现出对应平衡调整,随之出现肌体的症状表现。一般是事积心中,反复思考却放不下、想不通,存在苦闷、无奈、埋怨情绪,往往会导致这种疾病。”

听了这话,我感同身受。想当年,正是国企改制,孩子上学,自己从工作变动下来,爱人工厂停产、、、。生活压力巨大,前途一下渺茫。真是事积心中,又放不下,想不通。苦闷、无奈、埋怨叠加在一直,内分泌严重失调了。在埋怨的苦闷情志里,抑制了脾脏功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久之就改变了脏器的正常分泌功能。血糖不高才怪呢。

其六,可怕的心理暗示。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高了。各种医学常识也增强了,特别相信医学指标,已经到了迷信指标的程度。一但指标有些异常,再经不负责任的医生一解说,好了,“我有病,我是病人了”就有了科学的依据了。医院和医生就成了终身的依赖。其实只要身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会产生适应性调整,比如跑步时的呼吸和心跳、过劳后的暂时肿疼等,这时候检查必然指标异常,或者诊断为心动过速,或者诊断为炎症,短期的适应性调整和长时间的适应性调整一样,只要是在打破平衡和重建平衡的过程中,对应条件下的某项指标就会出现所谓的“不正常”,但这的确是调整过程,只是一个适应性调理过程,绝不可拿着死的指标来衡量一个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活体;其次,几乎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当情绪不好且身体过劳的时候,身体便会出现疲乏的感觉和消瘦的现象,这本来是针对当时条件的生理调节,在“指标决定健康”的思想指导下,就开始用药物来调节内分泌的平衡,身体当中掺杂了药物,再加饮食控制,恰恰抑制了本能的自我修复能力,于是,暂时血糖指标偏高造成的假性糖尿病,在药物取代本能调节的情况下,就逐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糖尿病了。

许多医生人云亦去地说,糖尿病不仅具有“终身制”,还具有“世袭制”。认为得了糖尿病是不可能痊愈的,只能一辈子吃药或控制饮食,这种错误信念本身就是加重疾病和抑制修复的原因。因为对现代医学的迷信和对专家教授的崇信,认为只要有先进的仪器检测和专家的诊断定论,那就坚信自己是得了糖尿病,更坚信一生不愈!极少有人换一种思维方式:“原来现代医学还存在着缺陷,连糖尿病都不能治愈,我应该另寻它路”,“肯定不是我的病重,而是专家教授的无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疑难病,只有找不到的对策”。当你放弃了“一生难愈”的不良暗示时,在更新观念、良好情绪和不断静心调气的情况下,不自然痊愈,也会使病情好转起来。

其七,糖尿病成了一个筐,什么病都往里装。人体任何部位缺糖,都会营养不良,就会引起病变,这里事实。但没有糖尿病的人,也会生出各种病来,这也是事实。因此糖尿病并不是其它病变的唯一诱因。更有许多人在服药保证指标正常的情况下,仍然在不断地出现并发症的蔓延。

我时常在想:血糖高和尿糖加号多也许是自我免疫的一种方式,与害羞、生气表现出脸红的道理一样,是本能调节生理与心理平衡的方式,心理平和了,生理指标自然正常,就像喝了酒的人把多余的酒精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道理一样,本能同样会把代谢不掉的糖分排出体外。进而我想糖尿病出现并发症和不断发展的原因:一是存在不良的性格情绪根源;二是一味地降血糖抑制了本能的自然修复!

再说如今的医疗机构,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教育和其它的门类一样,赚钱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本质事务。因而小病大治,过度治疗、过度检测就不足为奇了。不想多举例子,以免伤及无辜。

结论:将自己当成健康的人。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当血糖指标高时,身体感觉反而舒服些。一但血糖过低,虚汗、惊慌、无力就出现了。进而我就不尊医嘱了。只要外出旅游,我就停止用药,不带注射器。几年下来,南下北上从没有因低血糖抢救过。全面进食,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鱼肉,果蔬,主食副食。只要遇上的,我就享用。几年下来,人也长好了,红光满面,精力充沛。不知底细的人一定不会想到我是一个严重的糖尿病人。

血糖指标高就让它高点。也许高一点是自我保护、自我免疫的一种方式,是精神压抑的生理宣泄方式,也是心理压力的生理反映,没必要把它看得那么复杂。

其次,对饮食和药物的认识。粮食、水果不害人,人需要粮食来补充能量,这是一个不可争的道理,即使是没有生病的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不可偏食,否则影响成长发育。糖尿病人更是越忌口就越偏食,使身体其它元素的摄取也受到影响,导致人体整体功能的紊乱。忌甜食的思路绝对是一个误导,难道牙痛就不吃饭了,头痛就不思想了,背疼就不睡觉了?过去科技不发达也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人,现在科技发达了反而发病率这么高。这与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才能够成为正常人,像正常人一样的饮食才能够摆脱和减轻糖尿病。大家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得了糖尿病后却忌讳粮食,天天服“毒”,这不是违背常理吗。对于用药来说,主要看它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只是控制指标和症状的话,在生命没有受到严重威胁时,最好不用或少用。如果可以提高本能的修复能力,且暂时辅助的话,完全可以服用,当然更注重的是自我的修复能力,控制好我们的情志。

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和依赖科技的力量,但是,无论科学技术怎样发展,总不可超出生命自身的繁衍能力。近日孩子给我新配了一台电脑,比以前的快多了。究其原因,一是硬件升级换代了,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软件好使了。因而我用类比法看待我们的身体,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就如同电脑中的软件一样,它的好坏直接左右着运算的速度,使用的质量。

让我们快乐起来,该吃吃,该喝喝,适度锻炼常泡脚。飞机哪去了有政府在管呢!解放全人类有共产党在操心!太阳每天照样升起,春夏秋冬有无尽的风光。我们乐在其中,慢慢老去。

 



文章评论

紫芸

贯彻执行老王的理念,[em]e179[/em] 我们今后的每一天都将阳光灿烂,开心舒心[em]e160[/em] [em]e192[/em] [em]e192[/em] [em]e192[/em]

勇往直前

让我们快乐起来,该吃吃,该喝喝,适度锻炼常泡脚。飞机哪去了有政府在管呢!解放全人类有共产党在操心!太阳每天照样升起,春夏秋冬有无尽的风光。我们乐在其中,慢慢老去。 [em]e179[/em] [em]e182[/em]

舟儿

我大舅也是糖尿病,就是靠打胰岛素来维持,好像现在出现并发症了。我们这有一邻居,女的,挺高的个子,挺乐观的一个人,也是得了糖尿病,人家也不吃药,也没那当回事,该吃吃,该喝喝,看起来和正常没病的人也没什么两样。也是,每天就快快乐乐的,今天不想明天的事,多好,瞎操一些心干嘛?

悟道菩提

[em]e160[/em] 久病成良医,你的话很有道理,对于一些得了糖尿病的朋友是一种提示,愿您健康幸福!

坚持到底

从来不知道老师是糖尿病病人,给我们看到都是很健康、运动型的样子。我的哥哥、弟弟都得了糖尿病,都很瘦,哥哥已经得18年啦,和老师观点一样,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没有要刻意顾忌什么,心态好,什么都好,很感谢老师写这篇文章给换糖尿病病人一种全新的理念![em]e179[/em]

踏沙行

你太强了,从病说起最后落角人生观……,就是这个理,要把这理在行动中体现就…………[em]e179[/em]

老王

@{uin:1137194596,nick:鸿雁} [em]e100[/em]

静心

享受生活,爱惜身体[em]e182[/em]

参天老梧桐

我是您的“糖友”,看了此文,很受启发,我认为“理”并不歪,“说”并不邪,应该推荐给医院的医生,特别是内分泌科的医生们读一读。

老王

@{uin:1150061976,nick:宁静深邃,who:1} [em]e100[/em][em]e18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