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我教育生命中的“贵人”
他山之玉
我教育生命中的“贵人”
——在县“优秀教师成长个案及其成长机制研究”课题会议上的发言
安徽芜湖庄华涛
人的转变,都是在关键的节点遇上一些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他所给的,仅仅是一句话,一个提示甚至一个眼神,但对于他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段时间的学习里,我就遇上了几个生命中的贵人。为使我的汇报有一个主线,我用他们所说的几句印象最深的话来作引子。
一、来自校长的激励
“我发现我们这个学校,优秀的教师不少,但没有善于总结的教师;有才的教师不少,但没有敢写的教师。”这句话是我们葛维敏校长到保沙后,与我所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促成我上网学习、并将学习中的感受形成文字的最重要的原因。
记得那天放学下着点雨,我骑车路过中心学校时,看到葛校长正在路边等车,于是我准备将一个学生发表的文章交给他,但当时他没收,说有空时让我交到教导处去。当我骑车要走时,他却叫住了我,说了上面那番话。
当时的我感受很难接受,我就一村小教师,能写什么呢?但潜意识中,校长的这句话我牢牢地记住了。以后每每想到这句话,我都意识到,正是这句话促使了我的改变。可以这么说,没有校长这句话的激励,也就不会有主动上网学习的我。
因而,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校长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去学习,那么,在无形中也就增强了教师学习的意识。这也是我的网友们常常在交流的一句话——有时一个好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来自名家的勉励
“思想没有地域,理念不分城乡”。这句话是《小学语文教师》执行主编李振村老师,在第一次与我交流时勉励我的。
那是去年九月份的一天。那天我上新浪博客时,意外发现李老师也在线,于是,我鼓起勇气通过新浪的聊天功能与向他请教,请他指点我的一个博文。这个博文当时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并告诉我可以发表在他的杂志上。为方便交流,他主动加了我QQ好友。
在交流中,我表示我的学习环境不够理想,因而,能得到他的指点是一种荣幸时,他则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思想没有地域,理念不分城乡”,因而,如果愿意,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放飞自己的思考的。
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入网络学习的菜鸟来说,什么都是新的,自然也就怕因为自己的浅薄而招来别人的笑话。而自从这次交流后,我也渐渐敢壮起胆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众多著名或非著名的网友进行交流了。
后来我渐渐理解李先生的这句话——如果不想改变自己,没有好的环境是一个极好的借口;但如果想改变自己,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去努力进行尝试。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来自朋友的忠告
“要学会改变自己。”这句话是班主任之友编辑陈雪娇女士在一次QQ交谈时告诫我的。
当时,我已经在班主任之友上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也经常通过QQ与她交流。因而,高攀一下的话,也算是朋友吧,彼此之间说话也比较直白。
那天,我又发了几个稿件给她,请求她的指点。看过文章后,她对我说,我的行文方式很适合她们的刊物,因而,只要找准点,在她们的刊物上发表不是问题。但出于个人之间的友情,她提醒我,除了班级管理方面的应该继续关注外,对于教育的其它方面也可以适当思考。如果只关注班级,不关注教育的其它方面,那么,思考将会缺乏一定的高度。
后期的我,也就牢牢地将这句话记在心里,因而,后期我对于很多有关教育的现象就比较关注了。包括学着去写教育时评、写教育随笔,都得益于她的提醒。可能写这些,与班级管理或课堂教学都离的比较远,但这些体裁的教育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
逐渐理解了陈女士的这句话,现在的我将之解读为——只关注教育的某一个方面,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对一切教育现象都有兴趣去进行自己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为开阔,让自己的教育行为更为合理。
四、来自师者的引领
“不要问自己是谁,得问自己和谁在一起。”这是中国教师报编辑梁恕俭先生在一次论坛交流中所说的,这句话给了我坚持的勇气。
当时进入中国教师报的论坛,就是梁恕俭先生领进去的。论坛给了我很多的学习机会,特别是每周一次的“香山夜话”活动。从参与到策划再到组织,每一次活动,都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与启示。
在有一次夜话中,有网友表示自己的处境很艰难,因而很难确定这样“一个人的战斗”自己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当时梁恕俭先生的回复就是上面的这句话。这番话虽然不是对我所说,但也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因为那位网友的心态与我当时的心态非常接近。
思考了很长时间,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所指。是的,当一个人感觉到很难坚持下去时,就得抱团发展。如果现实中缺少这样的互助,那么网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坚持下去,必定可以有所收获的。
梁恕俭先生自己也是这样坚持的。他是山东郯城人,1991年站讲台,2005年辞职开始北漂,现供职于《中国教师报》。他初始学历也只有中专,因而在北漂期间也有过很多的曲折磨难。做过保安,到私立学校教过数学,并有两次失业在家的经历,之所以后来能进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也是得益于他十数年如一日坚持写博,始终活跃在各大教育论坛,且所写的文章都非常有深度、有新意,从而引起了报社的注意。可以说,写博给他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开阔的教育视野,才造就了今天的他吧。
因而,通过对梁先生这句话的解读,我懂得了要学会坚持——坚持与有思想的人交流,必然可以给自己一定的提升;坚持对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也必然有自己的发现;坚持与他人交流,也必然可以给自己带来启示。
五、来自智者的警醒
“没谁应该帮你,有人帮是你的幸运,没人帮是命运的公正。”这句话是中国教师报主编李炳亭先生所说的。最早出现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后来归纳到他的“李22条”中了。当时读到这句话,感觉很震撼。
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天生欠着谁的,即便如我这样很幸运得到很多朋友帮助的人,也得靠自己去努力才能有所改变。别人可以提供精神支持,可以提供方法引领,但到底怎么做、怎么走,还是自己的事情。有人帮,也仅仅只限于某一时段,不可能一世相扶的。
记得才上中国教师报论坛时,我感到无所适从。虽然成为一个版主,但我习惯于做现成的事务。编辑指点一段时间后明确告诉我,以后得自己去找事去做——自己策划活动、自己主持活动、自己整理稿件、自己编辑稿件。因为,路还得自己去走。
因这个影响,我从前期的写征稿类型的文章,转变到写自己愿写的主题,我的观念随之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从写命题作文转向了写自命题作文。其中虽然都是写文章,但不同的是,一个是主动去发现,一个是被动去阐述。这大概也是上中国教师报论坛的最大一个收获吧。
由这句话我感受到——每个人的学习与成长,可能在能得到帮助的情况下,相对来要容易很我。但不管有没有人帮助,成长是自己的事儿,如果想成长,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
六、来自团队的号召
“阅读应该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每位成员都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坚持读书,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供知识储备与精神保障。”这是我所加入的网络教研团队“鲲鹏小语工作室”所提出的口号。
因这个号召,我订阅了一些报刊杂志,并於其中有着很多的收获。於《中国教师报》中,我了解了别处不同的课改理念;於《班主任之友》中,我学习到了一些管理班级的方法;於《教师博览》中,我看到了众多同行默默坚持的精神;於《教师月刊》中,我读懂了很多与当前主流教育思想不同的见解……可以说,这些报刊杂志给了我很多启示,促使着我去思考、去实践。
另外,今年读肖川主编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读它的序言《乘着思想的翅膀》一文,我便被深深地震撼。是啊,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憾,但我们不能再将自己的缺憾传递给孩子们,因而,我们都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思考“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材”这类看似离我们一线教师很远,但却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才能真正摒弃功利化的教育,追求一种新的、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教育方式。
可以说,没有这些书籍的滋润,我的思考就会显得很苍白单薄;没有这个团队兄弟的号召与同行,我的阅读面将会狭窄很多。并且,因这些书籍我懂得了,教师除了要脚踏实地去实践外,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而因团队及团队成员,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努力与一个团队的学习相比,后者更持久,更有利于个体的成长。
总的来说,虽然因网络学习付出了很多,但收获的更多。因为,我遇到了太多的生命中的贵人,是他们给我以激励、以警醒、以忠告、以引领、以号召,才让我坚持学习到今天。相信,在以后的日子,我会坚持走下去。
课件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23cc070102dzfo.html
文章评论
云水☆☆日月
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致敬!祝国庆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