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
时评与阅读
“教育在今日受到了轻视,而非一项最荣耀且责任至大的工作,大部分的教育者也将它视为例行公事。他们只是传授知识,并不真正关心人的完整与智慧。”
······如果孩子在学校学会慎重地、无私地、理智地讨论日常生活上的问题,等他长大后,便能冷静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上的更大且更复杂的考验。学校方面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了解每个人的困难、特性、心情和脾气。如此当他长大以后,在与别人的关系中,他们将会更体谅他人,更具有耐心。
在孩子所学习的种种课程中,也同样地要重视这种自由与理智的精神。如果学生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而非只是一个机器人,那么,不可鼓励他盲从于公式或结论。即使学习科学的课程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说明道理,帮助学生明了整个问题,使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判断力。
然而关于“指导”的问题呢?是否任何指导都不该施予呢。这问题的答案在于“指导”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教师的心中消除了一切的恐惧和支配欲,那么他便能帮助学生有创造性的了解和自由。然而,如果教师心中有意或无意地想将学生引向某一个特定的目标--不论这个目标是自己制定的或由他人强迫灌输的--即损害了他的创造力。
如果教育者关怀的是个人的自由,而非他自己的成见,则他会鼓舞孩子去了解他本身的环境、性情和家庭的背景,以及这一切可能加诸他身上的种种影响和结果,借此使孩子发现了自由。
······大部分的父母根本就不关心孩子,他们有时间用在赚钱、娱乐、追逐权力等等之上,却无暇去考虑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正确教育。这项事实,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面对,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娱乐与消遣,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那儿的教师也不比他们更关心孩子。为什么他要关心?对他来说,教育只是一项职业,一种赚钱的方法而已。
我们所建造的这个世界,如果洞视它的内幕,你会发现它是如此肤浅、丑陋,然而我们却在布幕上装饰着。不幸的是,大部分人也许除了赚钱、夺取权力或追求性的刺激外,对生活没有多大的追求。他们不愿意面对生活上的其他复杂问题,因此,孩子长大后,也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不是一个成熟完整的人,不断地在自己内心以及外在的世界中产生冲突。
······教育在今日受到了轻视,而非一项最荣耀且责任至大的工作,大部分的教育者也将它视为例行公事。他们只是传授知识,并不真正关心人的完整与智慧,而一个只传授知识,却任由世界在四周崩溃的人,并不是个教育者。
教育者要对自己加以教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在某种教育思想体系或某种行为模式中僵化了,我们已将自己纳入某种意识形态、某种宗教,或某种特殊的行为标准中。而且,我们多半被自己的内心冲突和哀伤所苦。不论贫穷或富有,大多数的父母都全神专注于他们自己的烦恼和困难中。他们并不严肃地关切目前的社会与道德的堕落,而只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专长、能出人头地。他们为孩子的未来焦急,渴望孩子因教育而获得安稳的职位,或是幸福的婚姻。于是,他们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
父母是否曾经自问,为何要生孩子?他们要孩子,是为了延续他们的姓氏,接管他们的财产吗?他们要孩子,只是为了自己的高兴,为了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要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孩子便成了父母的欲望和恐惧的投影而已。
如果父母因为谬误的教育而助长了妒嫉、仇恨和野心,他们能声称爱他们的孩子吗?激起国家或种族间的对立,而导致战争、毁灭与不幸,这是爱吗?以意识形态之名而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是爱吗?
爱孩子,是和他们有内心的沟通,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敏感、有智慧、完整的人。
当一个人决定从事教育时,他应该自问的第一件事是:何谓教育。他是按照普通的方式去传授一般的学科知识吗?他想将孩子加以限制,使他在这社会的大机器中成为一个齿轮,或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完整的人?
如果教育者是要帮助学生,使他对环境于四周的的价值和影响加以探究、加以了解,那么教育者自己不是先要对这些价值和影响有所觉察吗?如果一个人瞎了眼,他能帮助人通达彼岸吗?
显然,教育者自己必先着手观察。他必须随时警觉,密切注意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自己所受的限制方式,自己的种种活动和反应。因为由这种警觉的观察,才能产生智慧,他和别人以及其他事物的关系,才会有根本的转变。
智慧和通过考试是两回事。智慧是即兴自发的知觉,它使一个人坚强、自由。想在孩子身上唤醒智慧,我们必须先了解何谓智慧,因为如果我们在种种方面仍然缺乏智慧的话,怎么能够要求孩子具备智慧呢?问题不仅在于学生有困难,我们自己也是一样。一些日积月累的恐惧、悲哀、挫折,我们均未曾从其中解脱。为了帮助孩子有智慧,我们必须破除自身中使我们麻木、迟钝、轻率的种种障碍。
如果我们自己追逐个人的安全,我们又如何能教导孩子不这么做?如果我们向为父母、教师,对生活都毫不敏感,如果我们在自己四周竖起围墙以保护自己,那么孩子还有什么希望呢?这种在世上造成混乱的挣扎,要发现其中的真正意义,我们必须先觉察自己的心理过程而唤醒我们的智慧,我们必须着手探究一切将我们封闭于其中的价值观。
我们不应该继续再不加考虑地附和我们偶然出生于其中的生活模式,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那么在我们自身,也就是在社会中,如何能有和谐呢?除非教育者了解自己,除非他看出自己受到限制了的反应,开始使自己从既存的价值中解脱,否则他如何能唤醒孩子的智慧呢?而如果他不能唤醒孩子的智慧,则教育者的任务是什么呢。
-------------
一 任何有基本价值的东西,都是无法借着集体教育来完成的,需要对每一个孩子的个别困难、脾气、能力加以仔细研究、了解。
······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缺席或偏见所拘束。这需要技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慈爱的心;需要培养教育者具备这些品质,是我们今日的一项课题。
······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缺席或偏见所拘束。这需要技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慈爱的心;需要培养教育者具备这些品质,是我们今日的一项课题。
······如果孩子在学校学会慎重地、无私地、理智地讨论日常生活上的问题,等他长大后,便能冷静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上的更大且更复杂的考验。学校方面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了解每个人的困难、特性、心情和脾气。如此当他长大以后,在与别人的关系中,他们将会更体谅他人,更具有耐心。
在孩子所学习的种种课程中,也同样地要重视这种自由与理智的精神。如果学生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而非只是一个机器人,那么,不可鼓励他盲从于公式或结论。即使学习科学的课程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说明道理,帮助学生明了整个问题,使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判断力。
然而关于“指导”的问题呢?是否任何指导都不该施予呢。这问题的答案在于“指导”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教师的心中消除了一切的恐惧和支配欲,那么他便能帮助学生有创造性的了解和自由。然而,如果教师心中有意或无意地想将学生引向某一个特定的目标--不论这个目标是自己制定的或由他人强迫灌输的--即损害了他的创造力。
如果教育者关怀的是个人的自由,而非他自己的成见,则他会鼓舞孩子去了解他本身的环境、性情和家庭的背景,以及这一切可能加诸他身上的种种影响和结果,借此使孩子发现了自由。
······大部分的父母根本就不关心孩子,他们有时间用在赚钱、娱乐、追逐权力等等之上,却无暇去考虑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正确教育。这项事实,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面对,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娱乐与消遣,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那儿的教师也不比他们更关心孩子。为什么他要关心?对他来说,教育只是一项职业,一种赚钱的方法而已。
我们所建造的这个世界,如果洞视它的内幕,你会发现它是如此肤浅、丑陋,然而我们却在布幕上装饰着。不幸的是,大部分人也许除了赚钱、夺取权力或追求性的刺激外,对生活没有多大的追求。他们不愿意面对生活上的其他复杂问题,因此,孩子长大后,也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不是一个成熟完整的人,不断地在自己内心以及外在的世界中产生冲突。
······教育在今日受到了轻视,而非一项最荣耀且责任至大的工作,大部分的教育者也将它视为例行公事。他们只是传授知识,并不真正关心人的完整与智慧,而一个只传授知识,却任由世界在四周崩溃的人,并不是个教育者。
二
正确的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他必须了解他自己,并且从定型的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本身是什么,他传授的便是什么。如果他不能认识到这些,那么除了他机械化地灌输知识之外,还能教什么呢?因此,问题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和教师,问题在于教育者对自己要加以教育。
如果我们教育者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忙于灌输知识,只是忙于能使孩子们通过种种考试,孩子们呢,他们呆坐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指导、去教导······这种教育,是何等的荒谬。
如果我们教育者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忙于灌输知识,只是忙于能使孩子们通过种种考试,孩子们呢,他们呆坐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指导、去教导······这种教育,是何等的荒谬。
教育者要对自己加以教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在某种教育思想体系或某种行为模式中僵化了,我们已将自己纳入某种意识形态、某种宗教,或某种特殊的行为标准中。而且,我们多半被自己的内心冲突和哀伤所苦。不论贫穷或富有,大多数的父母都全神专注于他们自己的烦恼和困难中。他们并不严肃地关切目前的社会与道德的堕落,而只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专长、能出人头地。他们为孩子的未来焦急,渴望孩子因教育而获得安稳的职位,或是幸福的婚姻。于是,他们把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
父母是否曾经自问,为何要生孩子?他们要孩子,是为了延续他们的姓氏,接管他们的财产吗?他们要孩子,只是为了自己的高兴,为了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要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孩子便成了父母的欲望和恐惧的投影而已。
如果父母因为谬误的教育而助长了妒嫉、仇恨和野心,他们能声称爱他们的孩子吗?激起国家或种族间的对立,而导致战争、毁灭与不幸,这是爱吗?以意识形态之名而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是爱吗?
爱孩子,是和他们有内心的沟通,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敏感、有智慧、完整的人。
当一个人决定从事教育时,他应该自问的第一件事是:何谓教育。他是按照普通的方式去传授一般的学科知识吗?他想将孩子加以限制,使他在这社会的大机器中成为一个齿轮,或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完整的人?
如果教育者是要帮助学生,使他对环境于四周的的价值和影响加以探究、加以了解,那么教育者自己不是先要对这些价值和影响有所觉察吗?如果一个人瞎了眼,他能帮助人通达彼岸吗?
显然,教育者自己必先着手观察。他必须随时警觉,密切注意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自己所受的限制方式,自己的种种活动和反应。因为由这种警觉的观察,才能产生智慧,他和别人以及其他事物的关系,才会有根本的转变。
智慧和通过考试是两回事。智慧是即兴自发的知觉,它使一个人坚强、自由。想在孩子身上唤醒智慧,我们必须先了解何谓智慧,因为如果我们在种种方面仍然缺乏智慧的话,怎么能够要求孩子具备智慧呢?问题不仅在于学生有困难,我们自己也是一样。一些日积月累的恐惧、悲哀、挫折,我们均未曾从其中解脱。为了帮助孩子有智慧,我们必须破除自身中使我们麻木、迟钝、轻率的种种障碍。
如果我们自己追逐个人的安全,我们又如何能教导孩子不这么做?如果我们向为父母、教师,对生活都毫不敏感,如果我们在自己四周竖起围墙以保护自己,那么孩子还有什么希望呢?这种在世上造成混乱的挣扎,要发现其中的真正意义,我们必须先觉察自己的心理过程而唤醒我们的智慧,我们必须着手探究一切将我们封闭于其中的价值观。
我们不应该继续再不加考虑地附和我们偶然出生于其中的生活模式,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那么在我们自身,也就是在社会中,如何能有和谐呢?除非教育者了解自己,除非他看出自己受到限制了的反应,开始使自己从既存的价值中解脱,否则他如何能唤醒孩子的智慧呢?而如果他不能唤醒孩子的智慧,则教育者的任务是什么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