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乎寻常”的关注

教育笔记

  我对这次期中考试的关注,超过了以往包括中考在内的任何一次考试。
  在上个月28号和袁野散步时,我提议“为期中考试做好准备”。虽然随后我意识到这一提议有欠思量并没有再予强调--因为一直以来我对考试的态度是着重于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心理水平的测评,而不是分数和名次本身--但实际上,对这次考试一直是期待的。

  这样一种“异乎寻常”的关注,基于三点:
  1、了解角色转换是否平顺
  初升高有一个“衔接”问题--事实上,每一个学业阶段如小升初一样存在。这一问题,在我看来,属于身心成长的范畴,而非当前被部分老师和家长所认为的“学科知识过渡”。这个观点,我曾记录在7.11《关于初升高的衔接》日志里: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处在探求自我的萌发期,我们应当多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激发这种热情,例如鼓励他们参加同龄交流活动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等,这些看似“和学业不搭勾的东西”,恰恰是学业成长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知识有两个特点,一是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二是为我们指引探求知识的方向。正是知识的这两个特点,决定着它不能止限于黑板和教鞭。 从当前来看,袁野的身心成长保持着健康向上的良好势头,以这个为基础,再予学业亦即各学科知识的考查,便能对“衔接”亦即角色转换是否平顺作出准确的判断。
  2、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袁野进入高中以后,对高中生活有着很高的热忱,例如积极参加班团活动并身兼数职,这样的态势自然是我希望看到并应予同等支持的,但众多活动的组织和参与需要占据一定的时间;另外,袁野还需要拿出一定时间保持运动锻炼的习惯以及声乐特长的进阶训练等,这些,必然对自我的管理包括时间分配及其效率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袁野当前的成长是否能顺应这一要求,是需要进行一次综合测评的,而期中考试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
  3、为“学科增速”提供相关依据
  袁野在学科方面近期呈现自我增速的要求,但就如何增速以及作哪种程度的增速,是必须建立在学科能力基础之上的。这种“能力”,要通过考试才能给出相关的评估。

  考试已出结果,排名正常、数学及文综(史地政)相对突出,班主任罗在电话里对袁野也给予了较高的肯定。
  这一结果,给我几个方面的信息:1、袁野已入高中角色;2、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为角色深入提供保障;3、数学和文综可以有计划地实施加速。
  就考试显现的问题,当前还没有和袁野进行交流,但从班主任罗那里获得了一个可喜的信息:袁野拿着试卷找罗,请求帮助查找失分原因,罗没有直接就考卷帮他分析为什么会做错,而是首先给了他几个题目让他做,袁野都做对了,罗转而将这几个题目和试卷上的错题作了比对,结果袁野发现它们是同一类型题并由此被点悟。--这件事情,罗在电话里讲得轻淡,而我却听得喜悦,我为袁野能够遇到这样关心他并有着良好教育方法的老师而由衷地高兴。

文章评论

璜清

  昨天在学校和袁野有一次短暂(约莫20分钟)的交流。   对各科失分他总结出三点:一是常识性失分多达32分,有的错误还很低级,例如数学运算中将1/2看作大于了3/5;二是读题失误频繁;三是答题的标准化有待加强。   就“答题标准化”,他说“这是自初中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先前他将“标准化”看作是应试的短板而不以为然,但现在他认识到这种态度实际是自己的问题,他说:“老师批阅试卷是快速的,若你不按标准(答题),被视为不完整甚至错误就不可避免。”   从失分中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尤其是英语、和最优秀的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不过,”他随后补充说:“好在最优秀的是同伴,可以随时请教。”同时,他正在考虑如何利用假期加强英语,他说:“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交流中,他的一句话--“卢梭竟然是个植物学家”--让我避谈了“学科加速”的问题,转而支持均衡发展。我接过他的话说:“不仅如此,他还是个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