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欧洲六国十二日行
个人日记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我深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眼下俄罗斯因克里米亚、乌克兰问题遭受美英欧盟的制裁,我钦佩俄罗斯不惟美国强权的勇气,决定去俄罗斯走一遭,从道义上支持俄罗斯,在经济上尽点绵薄之力。旅行社的行程把俄罗斯和北欧连在一起,顺便去了欧洲六国。
5月30日,第一天,晴,蓝天白云。
29日晚21点在首都机场集合时,我们的领队就把北欧自费项目打包,合计每人是285欧元,比原来行程中增加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自然也减少了其他自费项目,让大家先交钱后换登机牌。我们团39人,立刻就分裂成几块:来自江苏徐州9人,老当益壮,大有领导风范,与领队据理力争,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反对团友缴款;北京两对老夫妻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早早缴款,他们说花钱买个好心情;我们夫妻两人成了逍遥派,不搀和,壁上观.半个小时后,以江苏徐州9人妥协而收场。
2点乘俄罗斯UN8888航班由北京飞莫斯科。莫斯科时间4点40到达,航程9个小时。中国旅行团目前在俄罗斯旅游实行的是团体落地签.在莫斯科又转乘俄罗斯国内航班UN028前往圣彼得堡。飞机降落时,俄罗斯乘客报以热烈的掌声,一来祝贺自己安全到达目的地,二来为机务人员高超的技艺而喝彩。
取好行李,登上大巴,在机场附近中餐馆吃过早餐,就开始了第一天在圣彼得堡的游览。
此行的第一个景点是沙皇夏宫。俄罗斯沙皇夏宫也被称做“彼德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它面向芬兰湾,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是很著名的圣彼得堡旅游景点。大北方战争的取胜,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极大满足,为了彰显俄罗斯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的地位,需要建造一座与之相适应的宫殿——这就是夏宫,后经历代沙皇对它进一步雕琢、润饰,使得它更加美丽、迷人. 沙皇夏宫占地近千公顷,这里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 在喷泉群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喷泉,塑像高3米,重5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去圣彼得堡市区十二月党人广场 (原名为元老院广场,之所以后来改名是为了要纪念发生在西元1825年的流血政变-十二月革命) 游览,大巴停靠在金顶大教堂门口。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伊萨基辅大教堂,又名金顶大教堂。这是俄罗斯古典主义晚斯建筑的杰作,与海军部、冬宫广场和十二月党人广场及周围建筑构成了圣彼得堡城市中心历史文化建筑群。该教堂与梵帝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教堂。
今天是周六,天气晴朗, 开满各色郁金香的十二月党人广场上到处是度假的人们。在巨大的青铜骑士塑像下,有几对新婚青年正在举办婚礼,亲朋好友欢聚一起。我们不失时机的抢拍着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原生态画面。
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涅瓦河,冬宫、海军总部、狮身人面像(涅瓦河畔的狮身人面像前总是游人不绝,这一对带有狮身的阿门霍特布三世的法老面像,是公元前1455年--1419年雕刻的,1832年从尼罗河运到圣彼得堡。)、瓦西里岛古港口灯塔(瓦西里港口的广场两侧耸立着两根船头形装饰的圆柱,柱高32米,是为入港船只导航的灯塔,称为拉斯特莱里柱。上之所以有船头装饰,是因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头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和彼得保罗要塞都是涅瓦河两岸的著名景点,我们一一游览。
圣彼得堡市区有着著名的涅瓦河和十七条运河,两岸不同风格的建筑让人对它充满敬意。
晚上我们入住在涅瓦河边的五星级大宾馆,继续欣赏涅瓦河夜晚旖旎的风光.
5月31日,第二天,晴,蓝天白云。
早餐后参观彼得保罗要塞。昨天下午因为圣彼得堡的人民欢聚在此,造成交通堵塞,原参观计划被改期。
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该要塞 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它与彼得堡同龄。彼得堡是在要塞的保护下诞生和发展的,彼得保罗要塞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创造的。彼得大帝亲自为它选择了一处易于防御的地点,亲自监督建造工作。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这座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1712-1733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庄严肃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有镀铜的吊灯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灯架。教堂内壁装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安葬于这里。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到本世纪中叶,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双翼伸展3.8米,塑像头上十字架高6.4米。塔金光闪闪的尖顶直刺蓝天,景色十分迷人。在教堂旁有一座小亭子,装饰有圆柱和航海女神的塑像,是保存彼得大帝的一只小船的船屋。要塞中还有6座棱堡及其他军事设施。3座面对涅瓦河,3座面对克龙维尔克海峡。棱堡中有300门大炮。从18世纪起,每日中午12时,纳富什金棱堡的大炮就射出一发空爆弹,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1717年它失去了军事意义,成了国家监狱,它宽厚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以及阴沉、寒冷的单人囚室。从长长的在押犯人名单中,可以找到许多名人的名字: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等。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杀害,年仅21岁。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按照列宁指示,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着一盏明灯为号,使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炮轰冬宫,从而掀起起义怒潮。
提起十月革命,斯莫尔尼宫也是我们必到之地。斯莫尔尼宫(Smolny),位于圣彼得堡市的东北部,在涅瓦河转弯的地方,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它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初建时这里属于沥青厂,在苏联时期作为列宁格勒市政府办公楼,现为圣彼得堡市政府,从市长到各处、陆军部、内务部仍在此办公。斯莫尔尼宫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整体色彩和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的色彩相同,为拜占庭蓝白相间,是巴洛克风格和拜占庭风格的融合,在圣彼得堡的诸多宫殿里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斯莫尔尼宫正面长30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20世纪60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和其右侧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为一体,合称斯莫尔尼建筑群。斯莫尔尼宫位于圣彼得堡市,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建于1806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正面长22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20世纪60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和其右侧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然一体,合称斯莫尔尼建筑群。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
圣彼得堡可以说是教堂之都.滴血大教堂让我们流连忘返. 滴血大教堂也叫做基督复活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反映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教堂轮廓美丽,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鲜明对比。教堂高度约81米,宽阔的外形,采用了与莫斯科巴克洛夫教堂相同的构造,与华西里教堂的区别在于镶嵌复杂、颜色艳丽的影像图案,用丰富的彩色图案瓷砖、搪瓷青铜板装饰面。基督复活教堂的建筑风格迥异于圣彼得堡的其他建筑,该市主要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但喋血大教堂特意设计成中世纪俄罗斯建筑,类似于17世纪的雅罗斯拉夫尔教堂和著名的莫斯科红场的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教堂内部有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这些马赛克是由意大利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及俄国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的,从1895年起由姆·维·瓦斯特索夫、姆·维·聂斯特洛夫、姆·阿·弗卢贝尔、里阿布金斯基等艺术家及技艺高超的维·阿弗洛洛夫进行设计镶嵌。教堂充分体现俄国风格,所以建筑师巴尔兰德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建造了这座教堂。教堂外貌的艺术设计灵感,主要来源自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车站的建筑风格及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教堂。而教堂整体之具体建筑结构,则来自于修道院院长大司祭伊格纳奇依的构想。据传说大司祭伊格纳奇依在睡梦中显现出这座未来教堂的设计蓝图。1883年9月14 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历经24年的兴建工程,直到1907年8月19日正式完工,并由尼古拉二世举行隆重地开幕仪式,国家政要及皇亲国戚均应邀观礼。复活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的镶嵌画。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滴血教堂(Спас на Крови)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反映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教堂轮廓美丽,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古典式的建筑物成鲜明对比 下午参观叶卡捷琳娜宫。叶卡捷林娜宫又称皇村,是彼得大帝送给叶卡捷琳一世而修建的。宫殿的格局则是建筑精巧淫靡,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的风韵。可以说园中到处是诗,到处是画,无处不飘动着令人心醉的旋律,无处不弥漫着花草的芬芳,女皇生前声色犬马、骄奢淫靡的气息依然沁淫着整座园林。它于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如果说彼得宫是彼得大帝的意志体现,那么皇村则主要反映了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理想和品味。1717年在彼得堡以南约30公里的 “萨丽”庄园,为彼得一世的妻子、皇后叶卡捷林娜·阿列克谢耶夫娜而建的消夏别墅破土动工。七年后,共有16间正房的两层豪宅及周围花园竣工启用。为了强调皇家新领地的意义,不久这里便被称为皇村。1741年,彼得大帝之女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登上皇位后,授权彼得堡最优秀的建筑师对这座略显简朴的庄园进行扩建。在持续的大规模工程中,不仅新建了宫殿,扩展了花园,还建起第一批园中建筑。但真正使皇宫放射出奇光异彩的当属天才建筑师B.拉斯特雷利。这位16岁时随雕塑家父亲移居彼得堡的意大利人,此前因设计了斯莫尔尼大修道院、冬宫、彼得宫等建筑杰作而声名远扬。掌握了丰富艺术经验的拉斯特雷利几年之内(1752~1756)就将其前任的设计改头换面,并使之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宫殿长达306米,超过了俄罗斯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建筑。天蓝色的外表耀眼夺目,洋溢着喜庆气氛,造型丰富的雕塑和凹凸有致的结构使数百米长的建筑丝毫不显得单调呆板。皇宫教堂那五个圆葱头式尖顶在碧空下金光灿灿,几乎从园内任何地方都远远望得见。拉斯特雷利的艺术天才使他在装饰宫殿内部时更是大显身手,他创作的一个个富丽堂皇的厅室成为巴洛克风格的经典之作。叶卡捷林娜二世统治期间(1762~1796),皇村成为日益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灿烂文化的缩影。她成为皇村第三任主人不久,遂颁诏将原来呈几何形布局的花园改建成时髦的英国式园林。因为此时欧洲的文化潮流已演变为以自然为本的古典主义,这一理念同样被引入园林艺术中。于是,蜿蜒小径代替了笔直的林荫路,修剪整齐的草坪变成厚密茂盛的草地,方圆规矩的池塘改为轮廓曲折的潭洫,任其自由生长的团团树林仿佛天然生成。 圣彼得堡的游览最精彩之地当数冬宫。冬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皇宫,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以美轮美奂的建筑装潢和丰富的藏品著称。冬宫博物馆也称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博物馆包括艾尔米塔什、剧院和冬宫三部分,是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艺术藏品的博物馆之一,包括史前文化、古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大量欧洲油画和雕刻装饰艺术品达270余万件。其中绘画作品闻名于世,包括14-20世纪700年的跨度,从拜占庭最古老的宗教画,到西欧各时期著名画派的经典之作,以及现代马蒂斯、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和其他印象派画作应有尽有。让你在这座不折不扣的艺术宫殿里,游览孔雀石大厅以及宫殿内部的华丽装饰;欣赏达芬奇、提香、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伦勃朗、高更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在冬宫精华艺术品中自由呼吸!从皇宫到艺术圣殿,浩瀚珍藏令人叹为观止。世界最长艺术画廊,俄罗斯最耀眼的明珠,我们在欣赏冬宫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同时感受世界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历时两天的圣彼得堡游览在喀山大教堂前结束.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在喀山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时期。在于蒙古战争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死过半,而且全无战斗力,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第三次显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这次寒流使德军冻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喀山圣母像在每次都会消失。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但是俄罗斯人民相信当俄罗斯再次出现灾难的时候将会再次出现。 6月1日,第三天,有雨。 离开令人难忘的圣彼得堡,前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俄罗斯的出境和芬兰的入境都十分方便,人过边检,行李留在大巴里。 下午一点,我们芬兰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波尔沃(Porvoo)小镇。波尔沃是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以东50公里的一个景色如画的古城,建于13世纪,坐落在波尔沃河河口,是芬兰继图尔库之后的第二古城。这里的老市区是芬兰目前惟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城区建筑,弯曲的街道,狭窄的小巷和低矮的木屋是中世纪城市生活的缩影,被称为“木制建筑博物馆”。老市区中的尖拱顶式的大教堂建于15世纪初期,是1809年芬兰第一届议会的所在地,市郊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老庄园可供游人参观。当我们走过波尔沃小桥,踏入这个仍然保存着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和石板小路的小镇时候,它没有城市的喧闹,也没有奔跑的车辆,小镇空气清新得令人心醉,到处飘溢着淡淡的清香。看到当地居民在这仙境般的美丽小镇恬静和悠闲的生活,无不让人顿生羡慕。我喜欢静静的河畔那依然还保存良好的一排排红仓房,历史的沉淀让它们有一层古董般的光晕;我喜欢波尔沃的街道,曲径通幽,整洁幽静;我喜欢那些低矮的小木屋,结构简洁,颜色靓丽,颇具童话色彩;我也喜欢那些风格各异的小商店,店内格调高雅,商品精致可爱;我喜欢还有那庄严肃穆的小教堂,规模虽小,一应俱全......;更有鲜花点缀中的露天餐厅,那样的环境秀色可餐。如果不是应景式的匆匆而过,能够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那将是再好不过了。 下午四点, 到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去了赫尔辛基奥体中心和西柳贝斯公园。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一座可容纳7万多名观众的圆形建筑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外形朴素雅致,是芬兰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场。这座美观大方的运动场是著名建筑师Y·林德葛兰(1900-1952)和T·延蒂(1900-1975)设计的,跑道长度为400米。1934年,这座体育建筑动工,1938年建成,按照原定计划本来是供第12届奥运会用的,但因为苏芬战争的爆发,第12届奥运会被取消,这座建筑也就没有派上用场。赫尔辛基再次赢得奥运会承办权,这座体育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芬兰人对该体育场进行了重新的修建,把它作为第15届奥运会的主会场。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有座塔,它是为了纪念芬兰标枪运动员耶尔维宁而建的,塔的高度恰好是他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时所创下的成绩。站在这座高塔上可清楚地看到赫尔辛基市的全貌,塔内还设有电视、电报工作室。提到本届世锦赛的吉祥物芬蒂,它是一个机器人模样的卡通形象,高高的帽子正是代表了奥林匹克体育场标志性建筑--火炬塔。体育场门口塑有芬兰"长跑之神"努尔米跑步英姿的全身铜像,该像建于1924至1925年,是新时代第一个运动员高级艺术塑像,展示着芬兰民族的骄傲。 西贝柳斯公园坐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面,公园内绿荫成林,青翠欲滴。在这座令人难忘的公园内,有两座雕像,除了由600根钢管组成的类似管风琴抽象塑像外,还有一座大师的头像雕塑。这两座充满浪漫色彩的雕像都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Eila Hilranen生于1922年)的作品。西贝柳斯纪念碑造型犹如芬兰那密密的森林,因为森林给予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森林是西贝柳斯音乐作品的主题之一。 傍晚在机场宾馆507房与来自法国巴黎的女儿会合。全家自2007年去澳洲以后,第一次一起出游。 6月2日,第四天,晴朗。 早上从赫尔辛基乘船去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因为与芬兰的赫尔辛基隔海相望,因为离赫尔辛基只有2小时海程,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就成为我们北欧之行的自费项目,价格85欧元/人。 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Tallinn)位于爱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海岸线绵延45公里。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万(2000年3月)。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温4. 7℃。 1154年塔林首见记载。1219年丹麦人在此地建立城堡,并于1227年至1346年占领塔林。塔林一词源系由“丹麦的”和“地堡”组成,意为“丹麦地堡”。1991年爱沙尼亚恢复独立后成为首都。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13世纪中叶,塔林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著名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上城。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这里有拉科雅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八面棱体的塔楼──市政大楼,楼顶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征。新城的中心是维卢广场,一条大街由广场一直通往老城。广场上有塔林最大的宾馆之一──维卢宾馆。广场四周是一条条呈放射状的现代化公路,通往爱沙尼亚的其他城市。新城内建有许多公园。在海滨林荫路的汇合处,有卡德里奥尔格公园(又叫叶卡捷琳堡公园),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园里有一尊高达16米的青铜天使像,是爱沙尼亚雕刻家阿达姆在1902年的作品,相传这是为悼念1893年触礁沉没的俄国战舰“美人鱼”号而建的。公园附近有1960年建立的露天歌咏场,它是欧洲出色的音乐场之一。其造型别具一格:舞台呈抛物线形,背对大海,可容纳3万人同台演唱;听众席设在临海的天然半圆形台坛上,能容纳15万名听众。市内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纪的古建筑,其中的奥列维斯特大教堂是波罗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还有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塔和古堡,它们至今依然屹立,古风犹存。 下午返回赫尔辛基。参观岩石教堂。 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岩石教堂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闻名欧洲的“岩石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8~13米,广场顺其自然地保留下来。这里的景观自然质朴,教堂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松散、杂乱,好像随时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选砌的,原始的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水滴从岩缝中渗出,顺着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增强了教堂内的音响效果。金碧辉煌的拱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岩石教堂卓越的设计极为新颖巧妙,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 教堂是利用位于住宅 街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将岩石部份往下挖掘,教堂就建造在天然岩石中。因此来到广场也不会注意到教堂的所在,屋顶采圆顶设计,有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同时镶上透明玻璃。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岩石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坦佩利岩石广场,由建筑师添姆和杜姆苏马连宁兄弟(Suomalaimen兄弟)在1969年设计建造的。建造在掏空的岩石中的岩石教堂,教堂为圆顶,教堂顶部的玻璃屋顶以铜网架支撑,直径24米,外部墙壁以铜片镶饰,内壁则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壁纹理,其余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岩石风味,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入口处则涂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着陆的飞碟一般,趣味独具。芬兰人崇尚自然古朴的审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岩石教堂内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圣坛,与玻璃屋顶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辉映,尽显圣坛的威严.岩石教堂可同时容纳940人,在周日早上定时举行礼拜,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教堂音效奇佳,因此又有很多音乐会选择在这里举行。 赫尔辛基大教堂和议会广场不容错过. 赫尔辛基大教堂(Tuomiokirkko)建于1852年,出自德国建筑师恩格尔(CLEngel)之手。大教堂矗立于游客聚集的参议院广场(Senate Square)中心,教堂所在的高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一眼望去,希腊廊柱支撑的乳白色教堂主体和淡绿色青铜圆顶的钟楼十分醒目,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结构使其成为芬兰建筑史上的经典,也成为赫尔辛基市的地标性建筑。大教堂前是参议院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内阁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南面不远处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厅所在地。在铺满古老石块的参议院广场中心,竖立着建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广泛的自治。从参议院广场到赫尔辛基大教堂,只需要百级石阶,却也正是这百级台阶,尽显教堂与俗世的不同,赫尔辛基大教堂的美和神圣深留于游客心中。赫尔辛基大教堂是一座路德派新教教堂,宏伟的建筑内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每当教堂钟声响起,整个广场都一片肃静,众多游人一同静静感受着这种唯有宗教才能带来的让心灵宁静的珍贵一刻。乳白色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其结构之精美,气宇之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大教堂顶端是带淡绿色圆拱的钟楼,高出海平面80多米,在大海上一眼便能望见,使其成为赫尔辛基的标志性建筑,而且是芬兰受欢迎的结婚场所。为了能在这里举行婚礼,新人们需要提前一年半预约。每年,赫尔辛基大学的神学院都会在赫尔辛基教堂举行传统而又隆重的毕业典礼。 晚上搭乘巨轮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我们在巨轮的客舱却是狭小的,四人一间,如同火车软卧,只是多了卫生间和淋浴房. &nb
文章评论
邓石如
难得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