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变得有意义?【佛法精髓 做人必看】

个人日记

   

图片


【推荐】梭巴仁波切 极精彩开示 ——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变得有意义?


当你回家时,以菩提心而行,怀着这种觉知。
这是如何享受生命,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过快乐的生活,不被自我所欺之道。

            ——梭巴仁波切/开示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是修行,什么不是修行;或者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了解这一点、拥有这种智慧的利益是不可思议、无穷尽的。

我们必需了解,一天二十四小时中,我们所有的行为──行、住、坐、卧、谈话、工作──都可以变成证悟的因,解脱的因,来世安乐的因,或是堕入三恶趣的因。一切都依我们的发心而定。

仅仅是喝一口水,光是喝水这一个动作,可以变成证悟的因,或解脱的因,或来世安乐的因,或堕入三恶趣的因。

因此。我们应该这样思惟:如果我以菩提心的动机喝水──为了利益众生而欲成就佛果──无论我从杯子里喝了几口水,无论我喝了几杯水,每一口都变成为了一切有情而成佛的因,成为一切有情安乐的因。

然而,如果我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心喝水,那么。每一口、每一杯水都只变成苦因,难忍的三恶趣苦的因──更不用说人道中各种问题的肇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世俗贪着心说话,那么。无论我们说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投生苦趣的因,苦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动机来开车,那么无论我们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全都变成恶业。但如果我们以良善的动机开车,无疑会变成安乐的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心睡觉,无论我们睡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恶业、恶趣因。

当我们写信或写书、看报纸或看电视,全都一样:这些行为是否成为佛法的修行、安乐的因,视发心而定。如果发心是执取今生的贪着心,那么无论我们做了多少读书、看电视等行为,全都变成恶业。

当我们出去购物时,购物的行为是否成为为其他众生而证悟的因,或自求解脱轮回的因,或来世安乐的因,依发心而定。如果是以执取现世的贪着心来购物,那么购物的一切行为──个、十、十五或几百、几兆──全都是恶业;它们不是佛法的修行。

当你工作时也一样:无论你工作了几小时,如果是以菩提心的发心,为了饶益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的心来工作,它就成为一切众生安乐的因。但如果你以贪着今生的心工作,它全变成恶业,三恶趣苦的因。

【以菩提心走路】

以菩提心走路。使走路的行为成为极乐、无上成就的因。从你离开家那一刻起,修持正念,使你的心持续缘念于菩提心。

思惟:我生命的目的,是为了带领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然后,将之联贯到你在路上或商店和餐厅里看到的人,车里的人,动物,昆虫──你走路时从你身边经过的每个众生。

走路时,强烈的觉知每个众生、每个人、每只昆虫,都是你过去、现在、未来安乐的来源,极为慈悲。或者,觉知他们曾经当过你的母亲,并以四种方式慈悲待你,那是无量的慈悲。

以这种觉知来走路,特别感受到你所看到的一切有情的慈悲。你心中作成的定解,应该是你希望能带领每位有情解脱苦,使每位有情获得安乐;你希望带领他们成就佛果。

当你回家时,以菩提心而行,怀着这种觉知。这是如何享受生命,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过快乐的生活,不被自我所欺之道。

【以空正见走路】

你也可以观修空性而走路。

以这种方式,走路的行为,不会变成轮回苦的因,特别是难以想像的三恶趣苦的因。以观修空性的心走路,使走路的行为成为一切轮回苦的对治,它斩断了烦恼根,斩断那无法辨别我是空于自性独立存在的无明。

透过这种观修,走路的行为变成证得解脱的因。

当你在走路的时候,问你自己。为什么你说:"我在走路?"分析它。你说"我在走路"的唯一理由是身的诸蕴正在做走路的行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理由。

由于身的诸蕴,正在做走路的行为,由心来安立念头,贴上标签,“我在走路。”

事实上,身体之中有一个自性存在的我,出现在你面前,正现出走路的行为。这个我,完全是妄念,完全不存在。那个在走路的我,只不过是被你自己的心名言假立,那个在走路的我,不过是如此。

你所相信看起来好像真实的我,只不过由心名言假立──完全是妄念,它并不存在,它是空的。

道路、房子、天空、树木、走路的行为都一样:它们仅仅是由心名言假立的而已。看起来从外在真实存在的事物只是妄念,是要被驳斥的对象。

因此,走路时觉知这些妄念──我,行为,对境──并觉知它们是妄念(意指它们从自己方面现起)。

那么,无论你以这种觉知走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菩提道次第,变成斩断无明的对治,无明是轮回的根,一切苦的根。


【如在梦中般走路】

另一种走路时简单的观修方式是问自己:我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在我眼中,它显现的样子并不是这样。走路的行为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道路、天空、车辆、人们、你的猫、你的狗、冰淇淋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我所看到的一切,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

不,在我眼中,他们显现的样子都不是这样。因此,这一切全都像个梦,它是一种幻象。你在梦里走路:道路、树木、天空、地面、路人、走路本身──一切都在梦中。

(实际上,表达这一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说,“它像一场梦”,但或许对我们的心而言,说“我在作梦”更有效。)

为什么要这样观修?

当你修习这种觉知时,就没有执取,没有贪着,因为你了解一切都是一种幻象、一场梦,并不是真的。

事实上,这一切看起来自性真实存在的东西──自性真实存在的我,自性真实存在的走路的行为,自性真实存在的对境,真实的道路,真实的天空,真实的树木,真实的敌人,真实的朋友──与实相完全相反。

这样思惟,使你看出贪着和嗔怒是没道理的。这立即给心带来宁静,心变得客观、自由,心立即变得宽容而毫无怒意。

因此,当你以一切犹如一场梦的觉知走路时,在你心中,你了解一切都不真实,不存在。如果你将这一点联贯到自性现起的我,行为,对境等等,将使你觉察到他们的体性是空。

但如果你归因于大体上(仅仅是名言假立)的我,大体的行为,天空,道路,树木等等,那么,观修的方式是他们并不是自性存在。

当你观修一切如梦时,无论你看到多少事物──人们各式各样的身形,或成千上万的现象,美或丑──你知道没什么好执着,没什么好生气的,因为没什么好执持的。在你心中,你知道他们并不存在。以这种方式看事情,帮助你放下。

因此,以“视一切如一场梦”这种观修方式来走的路,都成为斩断轮回根的对治,它变成对治整个轮回诸苦的良方,包括人际关系的问题,受到他人恶意对待等等。

以这种一切如梦的觉知来走路,斩断轮回苦的因,业和烦恼。如此,走路可以变成达致究竟安乐,解脱整个轮回及其肇因的因。


【以缘起观走路】

当你走路时,第四种观修方式是觉知缘起。

如我之前提过的,你在走路是因为诸蕴在走路,因此心名言假立“我在走路”。

仅仅是名言假立的我,正仅仅名言假立的走着,并仅仅名言假立的,看到仅仅名言假立的天空、仅仅名言假立的树木、仅仅名言假立的人们、仅仅名言假立的俊男美女、仅仅名言假立的丑陋、仅仅名言假立的车、仅仅名言假立的房子等等。

走路时,对这种微细的缘起保持着觉知。

【以无常观走路】

你也可以在走路时,观修念死无常。

每走一步,思惟你的生命正在结束,变得越来越短。特别是如果你走得快,你更能体会生命是如何迅速地结束。无论剩下多久的生命,它正如此快速的结束。每一步你都更接近死亡──如果恶业尚未净除,那么每一步你都更靠近难以忍受的三恶趣苦。

当你开车的时候,你可以思惟你就像一个被带去处死的人;每一刹那你都更接近被杀的时刻。如此地练习觉知生命如此迅速地结束,越来越接近死亡及三恶道。

这样修持也有助于你正面临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情绪问题,无论什么问题。念死无常立即断除贪着或嗔怒或嫉妒的问题;马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平静。

而且,它使你下决心即刻起修佛法,不浪掷人生。
它鼓舞和启发你,使每个行为都成为佛法的修行。

这是非常有力的禅修。

【结语】

如果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以发菩提心做一切事,我们将累积无量的功德。不仅如此,任何一项行为也变成解脱的因,成为每位有情的乐因。

透过这种方式,能使你日复一日的生命过得最有意义,最为富足。
---------------------------------------------------------------------------------------------------------
【个人随笔】贤明和平庸的人差别根源在哪里?在于各自的观念。大家做同样的事情,同样穿衣吃饭,睡觉走路,观念心态不一样,境界也完全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天差地别。

   

      佛出现世间,最主要的是要让众生领悟佛的观念知见,如果从简单上说,就是“怎么样的观念言行会带来最佳的结果”,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最完美的? 时时刻刻处处 心存善愿。只有慈悲和智慧是对自他有真实益处的,其他与其相背的观念行为会带来痛苦,有智慧的人自然懂的舍弃带来痛苦的事物。   

       举个例子,比如听说了一个犯人杀害了很多人,我们以什么心态对待好?

冷漠处之?是平庸的选择, 结果也是平庸的觉受。

义愤填膺,视恶如仇? 但是这其实也是有局限的,心理马上会是 仇恨和愤怒,这样的感觉是安乐吗?不是。这是因为 有道德,却智慧不够圆满的缘故。

如果我们“见到恶人恶事以慈悲心代为忏悔”,内心马上就能体验到自性的喜乐,生命升华于超绝独伦之境。

有智慧的人,谁会选择无益的烦恼苦痛?

再比如每天人人都要吃饭,菩萨们吃饭时想的是“我吃完饭,精力充沛,可以好好利益众生”,所以吃饭的时候就是功德无量,都是种下成佛作主的善因。

我们一般人则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贪吃,无善可言。

如果有些人想着吃完赶紧去抢银行,干坏事去。那不要等到后面,吃饭的时候就是在造罪孽了。

可见,做同样的事情,学习锻炼最好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华严经净行品》中,佛就详细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起居,行住坐卧事应当如何发愿。以良善的心态面对一切,逐渐可以趋入贤圣喜乐圆满自在的境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