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法师谈修持中要注意的问题

个人日记

 乘一法师谈:


1
、修持中要注意的问题
2
、讲解毕竟空的道理

 

印心宗大灵岩寺第十届佛心七  第三天 一七——3

 

乘一法师领颂: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凡有境界,概不理采!

今天是我们打七第三天。诸位同修精进勇猛,出现了很多的境界。有些人感觉手没有了,身体也没了。有些人看到光明。还有些人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些都是禅定的境界

 

出现这些境界,我们不要去理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身无相!我们要一心用功,不要理睬这些虚妄的境界。打坐的时候,要一心的念咒,一心的听咒。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这样才不会起妄念。不然的话,妄念就会起来。

 

 持咒松紧度,体悟手中鸟。

这里有个松紧度,就是念咒的松紧和强度。你要自己摸索掌握。 不要把咒提得很紧,二个小时,四个小时坐在那里很紧张。精神好得不得了,一点入不了定。也不要太放松,太放松了妄念就会很多。这个松紧度,你要自己摸索。逐渐把握住一种恰到好处的境界。

 

我们师父元音老人讲过:就象手里抓了一只小鸟,麻雀。麻雀活里活泼的。手稍一放松,麻雀就飞掉了。可是你手抓得太紧,麻雀就会被你捏死。要不紧不松,它飞也飞不掉,也不能把它抓死。要处在这种状态中,慢慢的,你就会慢慢逐步入定。太紧张入不了定,放得太松,它会打妄念。

 

平时打坐的时候,念咒的松紧度你们要自己把握好。摸索摸索,体悟体悟。还有一个要注意,念咒的时候,手印不要举得太高。举得太高了,你很精神,不易安定下来。一般在胸口这个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倒下去。倒下去就会打妄念,就会昏沉。要注意调整手印。当你有一点昏沉的时候,手印举起来。当你很清醒很有精神的时候,手印放低一点,放轻松一点。这两个法宝:手印和咒。你们要自己调整摸索,掌握适度了,你们会渐渐渐渐进入定境。

 

 克期取证作么生?一念不生佛性现。

采取打七这种集体共修的方式,就是要克期取证!让你们短期内明心见性!明心见性首先要见性,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见到我们这个无相的真如自性。

 

怎样才能见到这个本性?千万不要去求!只要掌握心中心法的诀窍,自然会能所脱开。能所一脱开,当即见到佛性!我们元音老人说: 前念已过,后念未生,中间了了分明的灵知。你回光返照,这是什么?正是本来面目!

 

也就是说,你前面念头已经过去了,后面念头还没生起来。在这个中间空档之时,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第六识止息,此了了分明灵知之性正是佛性显现。 

 

 相分见分脱开,灵知之性显现。

见虽是见,但是这个见有深浅之分。怎么个深浅之分?当你睁着眼睛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外面的相。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眼睛对着的外面之相就看不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这一切都是相分。你眼睛睁开就看到,眼睛闭上就看不到。

 

眼睛闭上,就是眼识的见分和相分脱开。眼睛闭上,脱开的时候,你一念不生,此时你感受到的,就是你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换句话说,你眼睛睁开,看着这个相一念不生,也是这个毕竟空的灵知之性。

 

 忽如一念不生时,不知家乡在何方?

修行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种状态。有些学生在电话中给我讲到这种事。比如他下火车的时候找不到家了。其实那个城市,就是他家所在地,本来他对自己家的所在方位很清楚。可是下了火车之后,他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家在哪也不知道了。念头一个都起不来。想起念头也起不来。不知道自己当时身在何处?就是这种境界。

 

明明的睁开眼睛,看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确有这种事。这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就是睁眼看一切相,一切相毕竟空,全是影子。这个时候,他进入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状态。一念不生自然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这就是灵知显现了。若是闭上眼睛,眼识和外相脱开,同样一念不生。这时了了分明的灵知自性同样显现,就是你的佛性。

 

 六识见分相分脱开。

再深一点:八个识每一个识里边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当你的思想,就是我们的意识,这个思想不想的时候,没有念头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前念已过,后念未生。思想停下来了, 就是说,你一个概念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你的第六识的相分见分脱开 

                                

 七识见分相分脱开。

再深一点:第七识还有相分和见分。第七识的见分和相分脱开的时候,你的身体没有了。你感觉到没有我在了,我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手没有了,脚也没有了,都找不到。身体感觉到空空的,感觉有个人坐在那里,但是没有身体。心还在,这个心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种境界呢,就是第七识脱开。 

 

 八识见分相分脱开。

再深入一点:第八识脱开。第八识见分相分啪一脱开,山河大地草木树林男女老少-----所有的这些相和你第八识里的见分所起的念,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是大地平沉!世界上所有的相,你就是看不到。你闭着眼睛见不到这些景色图案。

 

如果再深一点:你睁着眼睛照样看不到,这个就比较深了。睁开眼睛,看不到有房子,看不到自己的身体。自己就在房子里这个地方转,但是看不到房子,看不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这种境界,我们元音老人亲身经历过:他早上打坐。打坐完了去上班。走在去电业局的路上的时候,走着走着什么都没了。那么多车在路上跑,那么多高楼大厦的上海。他看不到有房子,看不到有车,看不到有人。就只能感觉到自己往前走。邮电局快到了,他突然感觉到了,一个念头这么一起,睁开眼一看,邮电局大门到了。这是我们元音老人的书上写的境界:第八识完全的脱开了,此时睁开眼睛看不到相。

 

 功夫若到,睁眼见空。

上海有一个居士,是个教授。年纪比较大。是元音老人灌的顶。他当初修法的时候,心中心的手印结不起来。灌顶灌完了,手印结不起来。骨格很硬。元音老人说:“你不要修心中心,修大莲花印就行。”他就一直修大莲花印。人非常虔诚。他后来到五明佛学院参学。在那里碰到我,就一直跟着我修。那时是2001年,他有什么问题就问我

 

前段时间我在崇明岛。有一天晚上他打电话来说:“师父!刚才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睁开眼睛找不到房子,不知身在什么地方。没有房子,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自己身体也找不到,没有了!” 

 

那个时候他专门持颂《观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每天念这两品佛经,每天打坐,每天念咒。一天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反正除了打坐,就是念咒看经典。他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整天这么折腾。就真达到这种境界了。也是功到自然成。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求,也不能求!

 

 头上按头,九识白净。断除无明,显现佛性。

再深一点:昨天跟你们讲过第九识。第九识又叫白净识。白净识就是还有个空相在,就是一念无明,根本无明,也叫无始无明。第九识的证自证分,就是无始以来的无明。我们众生的无始无明和那个佛性是同时双胞胎。佛性就是自证分。佛性本体加上这个无始无明,就是第九识。佛性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始无终! 

 

无明无始而有终。因为这个无明可以通过修行把它打破,断掉。 它虽然无始以来就有,但是它可以终止。无始无明打破的时候它就终止了! 

无始无明实质是头上安头之产物!本来觉明,他认为这个觉不明,在觉明上安一个明,安一个空,以为如此本觉才能空明。本觉本来空明,空明之上按空明。头上按头,反成无明!这就是一念无明的生成。

 

白净识没有相分和见分,没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清清爽爽,空空净净,但这是个空相!落在那个空上,就是第九识。把无始无明打破,打破的时候,佛性就显现了,完全显现!这就是虚空粉碎!

 

 佛性虽相同,承担力相异。

有人问:“师父,这个脱开什么境界?”师父今天跟你们讲了这么多个脱开,都一样!当你一念不生之时,就是前念已过,后念未生,中间这个了了分明的灵知,和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所见的那个佛性,一模一样。真的一模一样!

 

但是功夫上有差别。人的承担能力和道力不同。有人见到了,就一肯肯定,毫无怀疑,这是承担力强!按二祖王骧陆上师的说法,这与本人的善根福德有极大关系!如果这种境界显现,“啪”一下子自己体悟到了,法身显露了。见了一次,那你永生永远,包括下一辈子,再下一辈子,无量劫以后,你都不会忘记!只要有人跟你一提,你就能明白。

 

有些同修在前念已过,后念未生,中间万法空空时?体验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这么体悟了一下,他知道这就是佛性。这也确实是佛性,与虚空粉碎时所见佛性本体没有差别。但是他脚跟不点地。旁边的人一说,那个不是,他就怀疑了。那个怎么是佛性呢?我身体还在呢!他体悟不到身心世界全部化空,空也没有那种境界。不能亲自体悟,因为他的力量不够。自信心不足。

 

 明心见性,修行起步!

见性的道理跟大家讲明白了。各种脱开所见的本性相同,道理你也完全悟明白。但是功夫还是要做。昨天有位同修说:“师父啊,今天你跟我们讲得这么明白,我们都清楚了,也记住了。那我们不用打坐了,不用用功了,是吧?明心见性了还用功干什么啊!”

 

这么问,说明他非常糊涂!明心见性是修行的第一步,你才刚刚开始起步!你知道吗?明心见性之前无论你怎么虔诚,无论你怎么下苦功夫,都不能叫真正的修行!都不叫正行。换句话说,开悟之前的一切修行都属于盲修瞎练!因为你不知道怎么用功是对的。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心?什么是性?整天盲目的折腾自己。你根本不知道怎么折腾对,怎么折腾不对!  

 

 明心见性,持咒保护,万法毕竟空,方是真如性。

你明心见性之后,知道心是毕竟空,相也是毕竟空。心相毕竟空,空也空掉,我们的佛性尽虚空遍法界。知道这个道理之后,你时时观照,时时保护,让这个心一切不执着!观住这个心,时时一念不生了了分明。

时时这么用功。如果观不住,念头很多就念咒,赶紧把咒提起来。就这么念:“嗡——巴拉巴拉……”。可以念个六字大明咒 “嗡——嘛呢呗美吽”。或者念大随求心咒“嗡——嘛呢达里轰啪吐……” 

 

禅宗的大慧杲祖师,开悟后念大随求心咒。虚云老和尚开悟后念六字大明咒保任。如果这个心念头很多,观照不住的就赶紧念咒。知道怎么念吗?要往死里念,看它念头还多不多!

 

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时,就看住它,什么也不要想。不要无事找事。禅宗有句话,不要没有事情找事情做!你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不要凭白打妄念,找个事情想一想。如果有事情来了,好好的以无念应万法。念头自然起来,去应付每件事情。应付的事情是毕竟空,每个念头起来也是毕竟空。念头虽起心不动,这叫无念。无念就是毕竟空的念。念头尽管起,心中空空如也。

 

把这个空再空掉,就是真如自性。每个念头起来都是毕竟空,每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以毕竟空的真如自性应付外面的相,全都是非相!非相就是没有相,就是一切相毕竟空。就是以无念应付一切万法。

 

有事情,就这样去做。你时时观照着,这样去做事情。没有事情,你时时观照这颗心,一念不生了了分明。这样去用功就是了!

 

 

 如法用功,三年成片。

每个人脱开的境界不一样,但是所见的性都一样。你要记住:你见到这个性之后,把师父昨天讲的道理悟清楚,把心的状态搞明白。然后时时观照,观照不力加上持咒,就这么用功!最后真正的功夫,就在于打成一片了!

 

在行住坐卧,一切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二十四小时你这颗心都不烦恼,也不杂乱。碰到事情空空净净,没碰到事情也空空净净。碰到事情,你不起烦恼。好的事情来的时候,你不是那么欢喜,知道毕竟空。坏的事情来的时候,你也不会起烦恼,也是毕竟空。到了这个时候,才是功夫成片! 

 

功夫一定要这样做做下去!我今天出去看了一下,有些人不这样用功,打七过程中都不这样用功,更何况在家里。不这样用功,你再修10年也没用!

 

大家这颗心整天到处跑,找人说话。没有事情的时候就找人说话。它寂寞不住。你这样功夫不容易做的上去。你就是理上很明白,那也是口头明白,实际功夫上不去,修行还是一埸空。

 

尤其是在打七过程中,下座之后,更得用功。就是把座上一念不生功夫,移到座下来,时时观照这颗心,一念不生。为什么要止语啊?一旦开口,心神会乱,也容易生是非。可是说话说惯了,不说话很难受,非要找个人说说。这样你的心就看不住

所以必须要求大家按规定来,下座之后不要说话!因为脱开不一定是在座上。座上难免紧张,不容易脱开。下了座一放松,“啪”一下子什么都没了!你不要把座下看得不重要。下座随便放野马,这个心乱动,四处找人说话------千万不要这样!很多人是在座下打开的,不一定在座上。座上座下我们都应该如法的用功。

 

我们元音老人说过:“修心中心法三五年,功夫就会打成一片。”王骧陆上师说:“修这个法三年就能打成一片。”元音老人怕大家定力不行,整天思想开小差,胡思乱想。所以加了两年,说三五年功夫成片。祖师说的千真万确,但必须如法而修!

 

 不住空性,转身起用。

打七已经第三天了,大家都有境界。这几天我们重点讲这颗心。讲明心见性。道理明白,见地清楚,在修行中起用,就会形成大乘菩萨道的心灵状态,一种定境。楞严大定!

 

昨天讲的是“见”。正知正见!楞严大义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知正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释迦佛在《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十显见性。又阐述了三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这其中讲了我们说的起用。转身后的起用。

 

师父前天给你们念了一个偈:“佛心中心法,何妨密净禅。”下面“本法无无法。”就是空如来藏。“法法皆本法。”就是不空如来藏。一切万法都是本法,回归本法。“无念应万法。”就是空不空如来藏。不即不离无念就是毕竟空。这样去应付一切万法,一切万法也毕竟空。无念应万法,万法毕竟空。

 

这样领会明白,然后利用这个道理,参悟如来藏的道理。再去指导你的言行做功夫。不要停留在空无的状态中。周围一片空寂什么都没有,停在那里不动。绝对不行!要转身!转身之处,就是不空如来藏。就是“法法皆本法”。而“无念应万法”就是启用,就是转身处。法身本体一念不生,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你若住留其中不动,如何起念?不能起念你怎么做事情?

 

必须要起念!无念不是不起念。而是念不住留,念不随波逐流!因为所起的每个念头都是毕竟空,因为每一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念头起来做一切事情,你不会烦恼,这就是转身处!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打太极拳两个人,打打打一步一步,将对方逼到角落里去。你如果不会转身,就被挤死。他“啪”运旋转力把对方引到斜边上去,同时一转身,脱出困境。如果不转身,就动不了,就被逼死认输。太极拳要学会转身。那么我们学佛也要转身巧妙。见性之后要转身起用,活里活泼的!学佛要学活,而不是学死了!

 

 

乘一法师 博客全部打七开示: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72547572_0_1.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