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 宗 心 法

禅修


壹、修行依据:  
以《金刚经》、《六祖坛经》为依据。

图片
一、五祖弘忍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六祖惠
        
能亦说:「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经》
       
,即得见性。」

二、古人讚叹云:「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灯读坛经。」


贰、禪心法要: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善恶境界,心念不起,是名为坐;时时內见,自性不动,
是名为禪。日用寻常,但行直心;念念不住,无住生心,此是无住;见相非相,
离一切相,名为无相;如实观照,境上不染,是名无念。念念自见,本性清净,
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参、顿教法门:
一、莫思善恶
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
    
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
    
恒沙。


二、依般若修
摩訶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
    
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三、智慧观照

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
    
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誑妄,
    
用自真如性,
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见性成佛道。



智慧观照,內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
    
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
    
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於六尘中,无染无杂,
    
来去自由,通用无滯,即是般若三昧。


四、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处,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说直,口说一
    
行三昧,不
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执著。



若於一切处行住坐臥,纯一直心不动道场,其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五、一相三昧
汝等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而不住相,於彼相
    
中不生憎爱,亦无取捨,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
    
三昧。


六、顿教法门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於相而
    
离相;无念者:於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


七、无住为本

於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爭之时,並將为空,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繫缚。於诸
    
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此是以无住为本。



八、无相为体

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於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九、无念为宗
於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於自念上常离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
    
念尽除却,
一念绝即死,別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

    
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
    
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
    
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
    
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
    
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
    
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別诸法相,於第一义
    
而不动。」


十、坐禪真义
何名坐禪?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
    
內见自性不动,名为禪。何名禪定?外离相为禪;內不乱为定。外若著相,
    
內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
    
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禪,內不乱即定;外禪內定,是为
    
禪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
    
不定不乱;禪性无住,离住禪寂;禪性无生,离生禪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
    
之量。」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
    
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隍於是大悟。」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金刚经云 :「若言如来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禪;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十一、自修自行

於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於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


十二、五分身香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
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眾善,心不执
                
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
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
                
识自本心,
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

               
名解脱知见香。


十三、自性自度

心中眾生,所谓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
  
眾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眾生,將正见度。既有正见,使
  
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
  
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十四、烦恼誓断

烦恼无边誓愿断,將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


十五、法门誓学
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


十六、佛道誓成
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
    
即见佛
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十七、自心归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