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襟】
个人日记
2012年5月7日
题目写完,想到有些年轻的人可能不理解“连襟”的意思。新华字典的释义是;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因为现在的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家都是一个孩,“连襟"这个词组恐怕在不久的将来会让人们逐渐忘却的。我之所以以”连襟“这个题目来写这篇文章,不是怕独生子女的政策继续实行会不存在了这个词组。而是因为我的两个连襟(姐夫)在我成家之后,在我自己单独过日子时,给予的无私,慷慨的帮助。现在回想起来,还仿佛是昨日,历历在目。脑海中时常的会浮现他二人的音容笑貌。
那时,我与爱人各自的家庭姊妹都很多。我家哥六个,一个小妹妹。爱人家是姐六个,哥三个。在那个年代,众多的家庭,人口都不少。物质匮乏,生活拮据是普遍的现象。爱人在她家姐妹中排行老三,比她大的两个姐姐已结婚。那时,我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母亲去世的早,父亲也无力置办我的婚事。按老父自己制定的规矩,每个儿子结婚只给50元钱,婚礼所欠缺的部分自行解决。如果有饥荒(欠债)的话,他老人家是概不负责偿还。
为了尽量节省费用,我自己动手打家具,是边学边干。被褥等针线活邻居帮忙。爱人那边,也是全家齐动员。万事俱备,旅行结的婚。婚后无房,与家人住在一块。后来在外租房,收拾租房时,我因工作忙,无时间,两个姐夫牺牲休息时间来帮我拾掇。而且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就这样默默的帮助我。缺什么,少什么,他们尽量的自行解决。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炕盘好后,二姐夫从早一直烧到晚,午间连饭都没吃。为了帮助我尽快的住上租住的房子,二个姐夫是没白天没黑夜的忙乎着,比他们自己的事还上心。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下,我们一家四口很快就住上了拥有自己独立空间的房子。搬家时,没用我吱声,大姐夫把车都定好了。东西不多,一趟就拉了过来。装车,卸车,往屋里挪动,摆放。二个姐夫是个好劳力,等大概收拾妥当时,已近一天的时间。孩子午间对付口吃的,大人可是还空着肚子。我准备去买些面包类的食品先对付一顿,可是,二个姐夫说什么也不让买。他俩看看屋里,又嘀咕了几句。冲我和爱人说了声;回去了,两个人就步出房门,逐渐的消失在夜影中。刚独立生活过日子,什么都是现置办。东西好买,可钱不够。心里那个着急,借又不好意思张口。就在这时候,二姐和二姐夫来了。看看家怎么样了,还缺什么,并逗逗孩子。临走时搁下200元钱,告诉我和爱人;缺什么自己买,不够的话吱声。这200元钱可以说真让我度过了成家后,独立生活的一大难关。我记得那时粮食是定量的,买 我家四口人一个月的粮油,最多不超过14块钱。由此可见,200元钱在当时是相当可观一大笔钱。对一个工薪家庭来说,在那时积攒下200元也是很不容易的,全是从嘴上省的。二姐和二姐夫虽然是双职工,但当时的工资都很低。何况他们还有一个孩子,花费也是不小。但是他们将好不容易攒下的200元钱,毫不犹豫的给了我们。这情,这义是没齿难忘。81年我单位分了房子,原来大.小屋的炕都盘好的。收拾房子时,看到别的职工收拾房子时,把大屋的炕都扒了。有条件的买床,放在大屋。我与爱人看了后很是羡慕人家。床是比炕顺眼,好看。在我拾掇房子时,大姐两口子和二姐两口子都几次三番的过来帮忙。凡是我这收拾房子需要的材料没有的话,如果他们有。不用我说,第二天准给送到,从没二话。看到别人家大屋放床,大姐夫告诉我们两口子说;给你们焊了张双人铁床。这就是我的两个姐夫,帮助我们,帮助弟妹,从无二话。而且是常年如一日,不论谁家有点事,准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为了这个大家的和睦,是操了不少的心,出了不少的力。我们大家也非常的尊重他们,是他们的爱心把这个家的人凝聚在一起。他们为这个家的人做出了表率。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他们为我家付出的艰辛 。我是看在眼里,铭记在心,至今未敢忘怀。
大姐夫是山东人,是闯关东过来的。在举目无亲的东北,完全是凭着一身的力气,凭着乐于助人的秉性,凭着老实忠厚的本性。终于站稳了脚跟,并成了家。黑黢黢的皮肤,国字型的脸庞。1.70米左右的个头,典型的车轴汉子。大眼睛,双眼皮,不笑不说话。说话的时候,笑眯眯的,上嘴唇微微向上翘起。话不是很多,但实在。从我认识时起发现他愿意喝点小酒,这恐怕与之工作的强度有关。晚上喝点酒解解乏,也是人之常情。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大姐是这个家的老大。这个家姊妹九个,大事小情的非常多。大姐夫遵从岳父的旨意,协助老岳父处理方方面面的事。他的言行举止也影响到以后的我们,大姐夫的表率作用是这个家和睦的基础。
再说说二姐夫。1.75米左右的个,眼睛不太大,五官比较适中。身体魁梧,退伍兵出身。我与爱人相处时,他同二姐已婚。那时有个孩子不大,可能是刚满月。实际我叫他姐夫,有点亏。他比我还小一岁呢,只是他占了我爱人她姐姐的光。但是,他确确实实的担当了姐夫应该担当的角色。共同的协助大姐夫帮助老岳父照管这个大家。二姐夫成家时无房,挤在老岳父家的小屋住。那个年代,这样的情况不少。虽然在一起生活,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事出现。但是,相互之间都能互谅互让。二姐夫这个人,心地善良,也不太善言谈。人特别的勤快,敬重老人,与弟妹们相处的特别好。我与爱人处对象时,只要是他在家。你看他会屋里屋外的忙乎着,极尽主人的热情。做饭上菜,完全是一家之主的派头。耳濡目染使我从心底里钦佩我的岳父.岳母。是他们的独到的眼光挑选的二个姑爷,为这个大家带来了和谐和人丁兴旺。
岳父的这个家,自从我与之接触时起。始终是一家人非常的和睦,欢乐之声时时的环绕着。不论遇到任何难解的事情,这个家在二位老人的乐观情绪感染下,都会集中全家的智慧。乐观的,积极的去面对。在这里面,二个姐夫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小舅子准备结婚,但是无房。一家之主的岳父与二个姐夫商量后,决定自己动手盖个小房。因岳父的年龄大了,身体的条件也不允许。盖房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二个姐夫身上,岳父和他的几个姑娘做后勤保障。二个姐夫是起早贪黑的领着我们施工,很快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新房盖起来了。老人看到新房矗立在眼前,看得出真是高兴的很,是发自内心的。解决了一个大的难题,了去了一个大的心病。同时对二个姑爷也表示出赞许的目光。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万事俱备。二小舅子结婚那天是相当的热闹(同一天又嫁姑娘,他们是一对双)。老岳父是稳如泰山,发号施令。全家人是各司其责,忙而不乱。因为婚宴又是个人家操办,既要迎来又要送往,还要做婚宴的前期准备。真可谓忙的脚不沾地,二个姐夫是司职灶房的改刀 ,杀鸡,切肉,收拾鱼。一天的忙碌,送走了最后的一拨客人,一家人才稀里糊涂的吃了一口。真是个个都筋疲力竭,有点无精打采了,没有食欲,没有胃口了。老人是看在眼里,真正的心痛了这些孩子们。特别是二个大的姑爷,为了家中的这个婚事,从盖房子到婚事操办。已经忙了快二个月,从没听他们有任何的牢骚和怨言,一直在默默的为这个家奉献着。事后,老岳父曾跟我谈起这些事 。
婚事过后的一个礼拜天,一家人又热热闹闹的聚到了一块。依照规矩,姑娘们在屋里陪着瘫痪在床的母亲唠嗑。我们在岳父的安排下,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人多,炕上一桌,地下一桌。推杯换盏吃了一半时,我想起了婚席上有人说;怎么没有鸡珍肝呢?我就说了出来,别人都没有反映。我看到大姐夫抿着嘴笑,但是没言语,继续的吃着菜喝着酒。那边炕上大姐笑了起来,说到;让你大姐夫拿回家吃了。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笑的大姐夫脸都红了,有些不好意思了。
二个姐夫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们的性格。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能就是这个理。从50.60年代过来的人,那个年代所留下的痕迹在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是无法抹去的。无条件的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实心实意的来共同的维护家庭的和睦。是50.60年代过来人的最朴实的想法,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点在我的二个姐夫的身上得到具体体现。珍惜现在,珍惜现在的一切,是这辈人的务实理念。我们是吃了不少的苦,但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幸福。尽我们的全部精力来扶持孩子们,希望他们能过好,是所有老人的期盼。
正当各自的家庭经济条件逐步好转,孩子们都已长大。该享享福了,可操劳一辈子的二个姐夫,都不到60岁,就因过度的透支身体,造成疾病缠身。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
二个姐夫已作古,仙去。想到了一句老话“好人不长寿”,是否应验,不得而知。但愿他们在天国能没烦恼,能过的好。想念他们,想念与他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
今,特写此篇来纪念他们。了却了长期埋藏在心里的思念。
文章评论
如意
[em]e100[/em]怀旧,文笔不错!
天马行空
[em]e179[/em]“连襟”间的感情很深,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亲情
荷花
[em]e179[/em][em]e179[/em][em]e14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