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书画鉴赏

精品荟萃


1.公鸡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作为人物画大师的范曾先生,人物作品自是卓荦不群,格调非凡,而他的花鸟画作品,也是颇有大家风范,风格突出。他画鸡,特重神气,鸡颈与胸、脚,用笔轻重自如,而鸡身与翅膀,则墨韵独到,足见其对笔与墨的驾驭能力,非一般花鸟画家所能企及。

 

2.古趣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这张《古趣图》,是范曾先生1991年所作。一老一少,优游自在,少者正从两碗间放出一只青蛙,活灵活现,趣味盎然。其趣味,不是简单的现代生活所可以显现的,所以称“古趣”,其味道甚悠远。是作题款有云“古有无怀氏,黔娄之俦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而今安在哉?读《古趣图》,画中人庶几矣”,内中可见作者心胸,其所思在远道,乃通过笔墨发思古之幽情。

读是作,忽然这让人想起《庄子·外篇·胠筪》所述:“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是等朴素的社会状态,今人是无从享受到了。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成为物质商品的奴隶,欲望的竞争成了痛苦之源,在忙碌之中彼此失去了作为人类的最基本信任和相处的乐趣,其原因何在呢?

读范先生此作,或许可以启发我们一些来自画面又延展到画外的考虑。作为艺术品,在视觉审美的同时,若能引发一些形而上的思辩,到哲学的味道,或许才称得上艺术品的最上乘之作。

 

3.牵牛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范曾先生的人物画中,注重童趣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所谓“复归于婴儿”者,正是这类作品的理想追求。

在这张1991年的作品中,牧牛的童子与牛犊相依恋,一派田园风光,是范先生的典型构图。值得注意的是,范先生的绘画作品,构图是颇讲究的,注重空间布置,人物之间、人物与其他动物或者物件之间,有前后、上下、左右的穿插关系,在互相掩映参差之中,有了场景的真实感。中国画的高妙之处,虽是散点透视,虽是在二维平面之间造型,但一定要有空间的造境感,否则,总不能超脱一般笔墨的层次,实现气韵生动的追求。

所谓“真境逼而神境生”,是中国画的要诀之一。范曾先生在造境上,显示出大师风范,在咫尺之间,把物体置放在一个开阔的空间之内,游刃有余,这当然与他的骨法用笔有直接的关系,而重要的也是一般读者注意不到的专业技巧,就是这造型本事。一般画家之所以拙劣,其表现之一就是不能在有限的纸幅之内造境,只停留在平面机械的摆布上。

牛头可以画得很大,人也可以画得很悠闲,却正在看似不宽裕的面积内,把人与牛的空间关系处理得惟妙惟肖,询为非常手段。这在范曾先生其他代表作诸如《老子出关》、《后赤壁赋》等作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4.观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这是范曾先生1991年所作的“怀乡”“纪往”之作,所谓“流寓欧西,梦影虽遥,情何能已”者是。

儿时的情景,虽只能于梦境追寻,但其异样的感受,却是刻骨铭心的。萦绕不断的这种感受,正是画作最好题材,同时,也正是借助非凡的笔墨工夫,使脑际的理想成为艺术创作的具体实现。

此作中,作为背景的古松,把儿童之幼稚情趣呼应出来,而碧蟾则为画面的由头之在,也是点睛之处。

 

5.葛洪炼丹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葛洪炼丹图》圆光金版,是范曾先生2001年所作的白描。尺幅之内,游刃有余,神情毕肖。白描之作,最见范先生的造型能力和用笔工夫,而葛洪氏是范曾先生喜好的人物创作题材之一。

虽细如发丝,全身力到,这种对笔毫的细微的感受力,最直接地表现出来,尤其在不着色的情况下,能做到气韵生动谈何容易?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扑子,是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祖父葛云,也曾做过东吴的大官,以炼丹著名,人称葛仙公。葛仙公的弟子是郑隐,葛洪就是从郑隐处学习了炼丹术。后来葛洪又从师鲍玄,鲍玄见他年轻有为又聪慧上进,就把他女儿嫁给了他,就是著名的女灸法家鲍姑。葛洪是东晋初年著名的道教学者,其巨著《抱朴子》的出现,标志着民间原始道教的终结。葛洪一生著书很多,除上述《肘后备急方》、《抱扑子》之外,还有《金匮药方》一百卷,《杏仁煎方》一卷,《玉函方》、《葛氏单方》等,可惜均已散佚。作为魏晋神仙道教形成的关键人物,对历史上及当时流传的仙道、仙术作了系统而富有创造性的阐述,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神仙道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出身于江南著名的士族官宦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硕儒,又有求仙得道的血统。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常在出仕与隐修间徘徊,但动荡的时代以及个人独特的遭遇使他由入世到遁世,舍儒从道,提倡儒道双修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他虽遁世隐修,但仍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出仕与隐修,其间关系至密。


6.亦有所思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范曾先生历年所作童子图最为有趣。此幅作于2001年的《亦有所思》为范先生常见题材。题谓“亦有所思”,颇有意味,大抵虽为童子,看似顽皮而天真无邪,然其所思所想,“亦”有非常处,因为其真,则必然无意中触及人生与世界的大道理,有成人所不及处。

 

7.屈子行吟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1976年(丙辰),范曾先生南下金陵,留下一批作品,是作《屈子行吟》即其一。彼时范先生38岁,作品中白描人物有时虽然不大,但风神超凡,而背景则丰富而开阔。


8.观世音菩萨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作于1995年(乙亥)的这张《观世音菩萨造像》,允为范曾先生之精品,人物及衣饰,描绘工致。观音题材的作品,范先生偶一为之,法相庄严,绰约冰雪。是作中拜观音的仙童,亦沉着大气,超凡入圣。

 

9.一路清廉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作于1977年的这幅荷花鹭鸶图,虽为信手酬应之作,但已充分展现出范曾先生的笔墨基本功。

笔墨修养,对于中国画家是至为重要的基本素质,对笔墨的理解与实践,需要深透而颖悟,在纸面上表现出来的东西,是知行合一的结果,那是画家的全部。

作为人物画大师的范曾先生,花鸟画亦颇善长,该作即其一例。其间有李苦禅的淋漓浑厚,也有潘天寿的奇崛放旷,所透露出的高华之气,则非一般花鸟作者所能仿佛。


10.天下都乐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1982年(壬戌)的这幅《天下都乐》,是范曾先生乘兴之作,画中布袋和尚的自在神情跃然纸上。该作用笔撇脱,墨气淋漓,左侧背后的布袋,一笔挥出,气韵流转。

范先生的这种大写意的人物画,比之于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李白醉游图》诸作,当不稍让。

 

11.龙种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题曰“龙种”的这张画在红宣镜心上的作品是范曾先生1989(己巳)的兴来之作。童子乘奇石欢呼,如乘龙飞腾,画面中间的一缕柳枝,不啻为春之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左半部的“龙种”二字,写得尤大,可见当时先生的兴致之高,乃是他非凡的民族自信力和拳拳爱国之心的自然流露。

 

12.灵丹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1991年(辛未)的题名《灵丹》的这幅作品,是范曾先生寓居于巴黎时的精心之作。画中老者显为得道高士,几粒灵丹炼成,拈一枚在手,其得意神态莫可与外人道。坐在旁边的那只仙猴,亦悄然动容,与老者情境相和。

这样有理有趣之作,在范先生的手中,俯拾即是,那无疑是他日常之所思所想的自然流露。心中旷然无碍,直与天地精神相往还,与道冥一,忘却尘俗市嚣,即灵丹在握了。

 

13.羲之爱鹅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这幅《羲之行散》,范曾先生于1982年(壬戌)。魏晋的文人风度,深得范先生心仪。药与酒,与彼时文人之时代风尚有不解之缘。借助于酒,可暂且忘记一切,解衣磅礴,物我两忘。

刘伶《酒德颂》有道“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汉之载浮萍”,真说出酒之为用为德之大。咏酒这,尚有邹阳《酒赋》、扬雄《酒赋》、王粲《酒赋》、陈王植《酒赋》、嵇康《酒赋》、袁崧《酒赋》、嵇含《酒赋》、江统《酒诰》、戴逵《酒赞》、高允《酒训》,直把文人借助于酒而生发一切的功能挖掘出来。葛立方《韵语阳秋》卷14 云:“张长史以醉,故草书入神,老杜所谓‘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室。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是也。许道宁以醉,故画入神,山谷所谓‘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摩松烟’,‘醉拈枯笔墨淋漓,势若山崩不听手’是也。大抵书画贵胸中无滞,小有所拘,则所谓神气者逝矣。钟、王、顾、陆不假之酒而能神者,上机之士也。如张、许辈非酒安能神哉?”则把艺术家之创作与酒直接联系起来。

觞次滴沥,酩酊之际,“非酒安能神哉”,然而范先生此得意之作,云“羲之九泉有灵,应感此传神之妙”,却非借助于酒之妙用,乃是心中块垒之瞬间释放,更借助于非凡的笔墨手段而实现之。

 

14.亦有佛性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1987年(丁卯)的这幅圆光镜心《亦有佛性》,画中一只神猿正在礼拜得道的高僧,这是范曾先生的典型题材之一。

在《范曾散文三十三篇》的“大乘起信”一文中,范曾先生写出自己的画外话,“在深山古寺,云荒石老,松高猿藏。如果这猿又性慈寿永,神话也便随之而出”,“古寺中的高僧与猿们共同呼吸着天地清气,相逢机会必然很多”,“凭猿的智力是十分容易和人沟通的,它们的记忆力很好,能够学习与摹仿人的动作,进而解决问题。也许它们不甚知其所以然,但久之,会学得很像,如叩首拜佛之类”,“然而画家不会满足于猿们低层次的智力,在我的笔下,猿和人的界限只限于外表”,“在这大德高僧前匍伏而祷的老猿,必有它自己艰难苦恨的身世。高僧那洞察万类、看破红尘的眼神,正与那老猿深悟佛法、自见本性的眼神相遇。画笔微妙之处在于挥写之际,已自营造佛教思想中般若(智慧)波罗蜜多(超度)的根本思想”。

六道众生,皆有佛性,而众生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平等生活,是最值得欣喜的事情。《庄子·达生篇》所述的“以鸟养养鸟”道理,便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办法。范先生画动物与人,以智慧之思存其间,亦是据德依仁游艺的具体实践。

 

15.渔父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范曾先生作于1987年(丁卯)的这张《渔父》,览之一派朴素的田园景色盈然生焉,而笔墨优游自在,无形之中助长了这种诗意的发挥。画作可作田园诗来欣赏,固然是中国艺术理论中的理想追求,而物质的基础,便是这清华的笔墨,意在笔先,期乎象外。

 

16.老子出关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老子出关》,是范曾先生的最具代表性的创作题材之一。这张2000年的作品,笔墨与着色均十分娴熟,老子白发飘然而又重如山岳,牛与老子与童子,前后穿插掩映,自然生动。

在《范曾散文三十三篇》的“紫气东来”一篇着,范先生有这样的画外话:“我喜欢画老子,画他的说法演教,画他的闭目神思,画他的骑牛出关,而旁边总有一个稚拙无邪的村童作他的书仆,背着他的几卷《道德经》和饮水的葫芦。老子则素衣布鞋,须眉皓如积雪,而头发披散,不着巾帻,有飘飘欲仙、不与世争的风神。他微微地欠着腰,半睁半闭着那双洞察天地古今的慧目,寂然凝虑,悄焉动容。那童子不正是对老子永怀敬意的范曾我吗?在老子面前,我心灵上有一种无法言状的感动,我笔下那霜雪似的毛发,正昭示着皑皑千山般明净高远的学识,那止水般的宁静,也象征着老子澄潭千尺、清澈幽深的思维。”

范曾先生画老子出关,构图虽大致相同,但具体而微处绝对不会一样,因为先生对待每一幅作品都以创作的心态,获得新鲜的感受,意在笔先而一气呵成。之所以百画不厌,屡出屡新,正是有这种内心的激情与沉静,以及殊堪自信的非凡笔墨,造就了这一大绘画符号,属于范曾先生的“老子出关”。

 

17.达摩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这张高士图作于1988年(戊辰),题曰“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当是范曾先生的得意之作。头部及手脚细笔出之,而衣服则用泼墨之法,相互生发,相得益彰。虽没有松石之类作背景,而读之却感受到人物被置放在一个旷远的空间之内,则画中高士的悠闲心境展露无遗。计白当黑,是中国文艺哲学的精微之处,表现在绘画艺术中,尤觉奥妙无穷,作者善用之,读者亦当善解之。

 

18.九韶之舞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楚人九韶之舞》为范曾先生1988年(戊辰)所作,可谓快意之作。舞蹈的楚人老者敞胸袒怀,形象天真,是作在构图上极具视觉张力,上下左右已均居边缘,而画中楚人的左脚也有伸出画面之感,这便将其舞蹈时畅快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19.老子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此图《老子》范曾先生作于1993年(癸酉),上有题曰,“癸酉年游江南,凡画店必有十翼赝品,百年之后有识者或谓,斯作亦伪。嗟夫,名家之悲也”,可想见其当时之感触。

大江南北,凡有画店处皆有范曾伪作,也算一大奇观。或有人云,见某某赝品几可乱真矣,如是言者必不知画也。凡赝品,貌似而神离,去真迹远甚。作伪者心术不正,而造型能力、笔墨工夫又远不逮,虽依样描摹,必顾此失彼,劣迹斑斑。

 

20.唐人诗意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范曾先生1988年(戊辰)所作《能饮一杯无》为唐人诗意,把一种平常心托付给在画中。平常心者,或茶或酒,复归平淡,诚如朱熹论孔夫子所谓:“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合流”(《四书章句集注》)。画中童子天真,老者悠闲,读之意味深长。

 

21.达摩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范曾先生亦常作达摩面壁图,一般为坐姿岩下。是幅作于2001年(辛巳)的达摩,为站立侧身像,眼眸荧然有光,衣纹洒脱,有出水当风之概,虽无多背景之衬托,但把渡江达摩的气象活现于纸端,堪称雄浑。

“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雨雨挟江东”,范先生题此,联想其乃“江东”之人,知有感触存焉。

 

22.灵运临池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是幅作于1979年(己未),是范曾先生的得意之作。笔墨精良,收放有秩,把“谢客风容快古今”的灵运风采表现了出来。居栖于画面左侧石上的一只青蛙,在不经意中增添出一股别趣,引发读者池塘春草之思,与画中人一同游戏于自然田园之间了。

范先生在引元遗山诗后,颇有感慨,谢氏之卓荦文字,乃世事崎岖使然,倘“生盛世,得宠誉,其诗文或不传矣”。非惟一人一世,此一大文学史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3.老子出关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中国画家不以变体为无能,一画既出,或十之百之,非简单之重复也。画之既久,忽焉有所妙悟,新境或随之而出。今写此图,是其证也。”

——范曾先生作于1987年(丁卯)的这张老子出关,为彼时杰作,景象高阔。先生作此画时,甚有体会,故题有上面一段画论。内中道出一个妙诀,就是题材的重复对于创作的重要,在不断重复中熟练、升华、进境。技进乎道,庄子所举庖丁解牛之例,就是此理,不知乎此而朝三暮四,还大言创新云云,自欺而已,终无所得。

 

24.行书“佳客相过”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范曾先生书法,四字横幅之作颇多见,此《佳客相过》作于 2003年(癸未)。

范先生书法,于1998年(戊寅)发生一大变体,脱略了此前的一些波折婉转,用笔直取,爽快利落。

先生书法碑帖赅备,方圆既济,而自成体貌。赏先生书法,往往叹其风清骨峻,感其使笔落墨之间,能擒纵自如,或重如崩云,或轻似蝉翼,真得沉着痛快之书法妙旨。

 

25.庄周梦蝶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庄周梦蝶,为范曾先生得意之题材之一,典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是幅作于1982年(壬戌),笔墨称意,气韵生动。画中人物须发蓬松,有微风迎面之感,而卧下之衣纹,时见缺落,有气周流。再看右端飞舞嬉戏的两只蝴蝶,栩栩然如活似动,亦足见先生花鸟画之功力。

 

26.慈悲为怀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慈悲为怀》为范曾先生2001年(辛巳)作于圆光卡纸上的作品。白描出之,寥寥数笔,精谨剀切,如雕如塑,把高僧大德的神貌活现出来。

 

27.大吉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范曾先生花鸟之作,笔墨干练,特有神气。作于2001年的这幅《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一代表作。

赏是作,雄鸡卓立不群,英姿飒飒,尾翎一笔洒脱画面,笔断而意全,特有风致。后有一奇石作背景,左右穿插,上面则有竹枝掩映,通篇气息清脱高华,不染纤尘。

 

28.楚人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楚人》《九韶之舞》为范曾先生1987年(丁卯)一书一画珠联璧合之作。

范先生书法有自己独特风格,而且有来路渊源,临习作品多见即为其明证,是作“楚人”二字集自《石门颂》。先生偶作隶书,融合了汉碑诸种,自铸体格,而心得处尤在用笔,浑厚结实,悟印印泥、锥划沙、屋漏痕之法。

因地制宜、左右逢源、随机而化,范曾先生作画从不打草稿,随意出之而构图妙绝,是其超人本领之一。是作《九韶之舞》,舞者衣袖自然飘扬,腿脚自在屈伸,在扇面的限定空间内,可谓游刃有余了。

 

29.君子乃乐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君子乃乐》《世有君子》为范曾先生1987年(丁卯)书画合壁之作。书法“君子乃乐”用《石鼓文》句,用笔含蓄圆融。下面画作则特有趣,牧童正与牛较劲,张力表现在缰绳上。

“世有君子,其犟如牛”,从画中这风趣的题字上,可以见出范先生对世事之体察,把君子与犟牛牵连在一起,亦庄亦谐,特具哲思。


30.行书杜甫诗句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范曾先生1980年(庚申)行书杜甫《秋兴八首》诗句,此一时期书法具有鲜明的个性面貌,风华婉转,轻重有致,舒展自如。

 

31.补天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补天图》为范曾先生1987年(丁卯)的作品,把补天的女娲描绘得绰约冰姿。是作纯以白描出之,铁划银钩,线条在婉转中蕴涵力度,特具内美。

线条的力度,不在于粗细,而在于是否准确,准确了,虽细如发丝而能力透纸背。线条的生动,也在于准确,准确了,自然气韵生动。范曾先生人物画丰独备,其一大物质缘由,就是笔下线条的准确,毫厘不爽。


32.达摩得悟图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此《达摩得悟图》为范曾先生1979年(己未)所作,独具悠闲之致。在22年后2001年(辛巳)范先生再读此作时,他感慨地跋道:“读昔年画,若逢故人,若遇知己。岁月递嬗,霜鬓渐生,不我遐弃者艺也。”

艺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所以能屡画屡新,尤其对于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大画家。范先生画达摩得悟图也可谓多矣,然而他能在创作时兴趣盎然,时有新意,便在于把握其机,在笔与纸的瞬间的接触中,赋予了自己的怀抱与神思。


33.神猴献寿

范曾书画赏析 - 云游老道  - 崂山隐士的茅庐 

此神猴献寿图为范曾先生1989年(己巳)所作,人猿相得,有众生平等之意,亦深怀恻隐之心。上有题诗云:“结屋云霄有老僧,尘根百劫入涛声。谈禅早忘人间话,夜夜追陪峡上星。”


34.灵运歌啸图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下) - AAA级私秘视频馆 - 加为博友,可见更多私秘内容 

此《灵运歌啸图》为范曾先生1985年(乙丑)所作,衣服以泼墨法出之,意在表现临风各啸的谢灵运其旷达之怀。观画上题字,曰“鄙哉愚人,戚戚怀瘼;善哉达士,滔滔处乐”,则涵义深远,愚人与达士之别,直接表现在其生存的态度上。

 

35.摩西像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下) - AAA级私秘视频馆 - 加为博友,可见更多私秘内容 

此《摩西像》作于1991年(辛未),是范曾先生的游戏之作,然亦有别趣。用中国笔墨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西洋雕塑,表现其块面、光影与质感,不乏巧妙。

 

36.人物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下) - AAA级私秘视频馆 - 加为博友,可见更多私秘内容 

 “癸亥秋,我游海南,这是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厄运相仍、累遭谗毁、遍体鳞伤而最后被扔弃的荒蛮之域。他也曾想兼济天下:‘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即使累遭挫败,他犹思‘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依然‘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是一个在任何艰难颠厥之中,可以在心灵上释放自我的人。”(《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诗雄千秋》)苏轼放旷达观之神韵,非一般画手可得。

是幅人物为范曾先生1982年(壬戌)所作,瞬间的感受固定在纸端,今日读之,犹觉焕然。


37.人物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下) - AAA级私秘视频馆 - 加为博友,可见更多私秘内容 

此幅为范曾先生代表之作,人物神情潇洒自在,衣纹畅然写出,可见当时创作时的得意之态。这从画面上的两处题款可以得知其中消息。

 右下一处题款云:“己未年曾有此稿,今藏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丁卯年追忆作此,颇得己未神韵。嗟夫,艺之不可重复如此,实可为作吾画伪者鉴。”

范曾先生作于1987年(丁卯)的这张作品,是追忆他1979年(己未)的一张画稿子,虽然颇得神韵,但范先生自己以为也不能完全复制他自己,于是发出感慨,艺术是不能重复的,于是也从侧面讽喻一个事实,那些作伪者之赝品,当然不可得范曾先生原作之神韵,至多也只是得一皮毛外相。


38.度吕图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下) - AAA级私秘视频馆 - 加为博友,可见更多私秘内容 

此幅《度吕图》为范曾先生2003年(癸未)所作。画面色彩清丽雅致,两人物一动一静,相互生发,读之言语之声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