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 张扬自我(2015--学海回眸 电大情怀--5)

个人日记



                                                   古代词人中我最欣赏的词人------辛弃疾




                                                         图片



                      辛弃疾词是战士之词,英雄之词,不同于苏轼的士大夫之词,柳、周的词人之词,晏、欧、秦的文人之词,他的词中充满了一种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热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以及深沉的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上以纵横慷慨、雄深雅健为主,被称为豪放词,他也有不少平淡委婉的词与刚柔相济的词。表现方法上,发展苏轼的“以诗为词”为“以文为词”,经史子集,往往随手拈来,而着手成春。他又大量运用口语入词,给他的词带来新鲜活泼的气息。辛弃疾影响到刘过、陈亮等一些词人,他们被称为辛派词人。

                         图片

 

                      我因对辛词的喜爱,在我做毕业论文时,选定的论文题目就是《浅析辛弃疾词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我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后,并分别从辛弃疾词中的浪漫主义是一种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具有雄奇瑰丽色彩的独特风格,以及表现手法,产生原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进过多天,多次的推敲,改动才完成一稿。当我将此文战战兢兢的交给王子玉老师的时候,手里捏着一把汗,心里砰砰的跳,不知是否能通过。在答辩的时候,我是第一天的第二个人,虽然自己一再给自己加油鼓劲,但也不知王老师能提什么问题,心里还是很紧张的。因我们是拜泉电大第一期学生,无论从学员素质,还是各项要求都是严格的,毕业论文是通过三年学习我们综合能力的一个具体体现的重要环节,所以,每一个学员都是全力以赴的,争取毕业论文的过关和取得好成绩。我的《浅析辛弃疾词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最后的成绩是良好。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使我对辛弃疾这个宋代词人不但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也非常喜爱直至现在。


                  图片




                        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把自己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
                        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色彩,而且使词人在现实的愤懑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片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统一。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爱国词中的许多名作,就是通过突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来表现自己复杂的爱国情思。最能体现辛弃疾这一创作特色的要数《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的首句“醉里挑灯看剑“是写实,述写自己复国大志不得伸展,胸中块垒,唯有以酒浇之。”“梦回”以下写虚,是梦境,更是理想的集中展现。“梦回”后四句,写塞外军旅生活和阅兵场面:英雄酣然入梦,醒来时雄壮的军号声连绵不绝;部队官兵同甘共苦,共食“八百里炙”。军乐队奏响豪迈战歌鼓舞士气;秋高马肥,正是检阅军队,用兵杀敌的最佳时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着力刻画英雄飞驰战场,奋勇杀敌的英武豪迈,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是说统一大业得以完成,理想得以实现,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功告成的喜悦,使词的感情沸升到最高点。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回到现实,使感情从顶点一下跌落,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苦闷与悲愤。整首词基调豪迈高昂,意境大气磅礴,无愧“壮词”美誉。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也是通过突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营造阔大的意境来表达爱国情思。词的上阕回忆词人青年时追杀叛徒,抗金杀敌的壮阔场景;下阕转入写自己当前的处境,“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词人被弃置不用的悲苦,英雄末路的感慨一言难尽。最后两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更将全词的感情推向高潮。“平戎策”,即《美芹十论》和《九议》等陈述抗金的意见书,是作者抗金复国理想的象征,但现实却极具讽刺,人老了,英雄无用武之地,“万字平戎策”,只换得东家的农艺书。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寄托了词人遥深的感慨。




                             图片 

                                                            




                                                         网上查找到的辛弃疾赋一篇:                

辛弃疾赋


齐鲁多英雄,幼安最特别。前半生骁勇抗金,历风雨坎坷;后半生缘归上饶,寄山水深情。筑室带湖,归隐瓢泉,二分之一词作此处写成,二十余年光阴斯地度过。

  遥想当年,金吞宋来宋偏安,幼安聚众志抗金。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诩,能文能武,亦仕亦隐,文武双全,忠魂义胆。壮士旌旗拥万夫,金戈铁马气吞虎。惊诸葛表,草相如檄①,虎啸风生,能征惯战,忠勇赢得万世钦。少年意气风发,聚众抗金,杀义端②,青兕紧追印复回;擒安国③,万马敌营若无人。壮声英慨,胆气直冲霄汉;举义旗,策南归④,谋猷经远,智略何人可及?延和殿上,论南北形势,谈兵论战,举座击掌,圣天子为之三叹;《美芹十论》,陈敌我虚实,主强兵复国,举国震惊⑤,儒士为之兴起。虽官迹无常,然政绩卓著。审天文地理,明国之安危,腹有良谋,胸罗万策。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雄才大略;整盐务、平盗贼、草积弊,报国爱民。建“飞虎”军,设“备安库”,雄镇一方。豪侠崇尚气节,为朱熹哭⑥,厚吴交如⑦,道德万世楷模。

  奇哉伟男子!机明神鉴似陶侃,股肱王室追伊葛,经纶神州,指画山河,试手补天。

  壮哉伟丈夫!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剑指三秦,金戈铁马,功名万里。好风凭借力,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然翻覆手高来去棋,入幕来南,筹边如北,无奈英雄蹉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成东家种树书。壮士报国恨无门,徒留泪痕满襟裳。虽机会之来人共知,猛士云飞,狂胡灰灭,毕竟壮志成空⑧。天风转眼变,白浪长东去,红日又西沉。三落三起不逢时,宝刀不老毕竟空。

  儒冠多误身,稼轩万世名。“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铁板铅琵唱大江东去,壮志悲情忧报国无门。一代词宗,雅量高志,文章山斗,器识恢弘。光复故国毕竟梦,一腔忠愤发为词。爱国词派,纯朴风格,契齐鲁遗风,抒壮志豪情。笔下千言,粗粗莽莽,桀傲(桀骜)雄奇,与苏轼并称“苏辛”。“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文中气韵,有格有情,如风如云,与北宋颉颃⑨。手中笔,慷慨纵横,无意不词,无物不情,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胸中墨,横古绝今,无体不用,无典不引,别天开地之外,弥见笔力之峭。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熔铸百家,情感浓烈,描绘生动,今存词600首,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

  天凉好个秋,归隐愁不休。闲居带湖、瓢泉二十载,别立一宗“稼轩体”。或隐于山中,听蛙声一片,笑拍沙鸥;或仰观云行,见秋风摇落,雨滴梦中。案上书,非庄即老;红巾袖,揾英雄泪。心如铁,意无涯,空谷清音;气犹烈,泪犹热,志气毋移。爱上层楼,千诗万词雨滴梦中;一醉三日,万词千诗情注饶信。杀贼之声犹在耳,词龙已矣丰碑存。柳外斜阳,水边归鸟,山光水色显卓荦奇材;十分好月,万事云烟,四边屏障缚不住,真性情,真境界⑩。

  武为良将,文亦忠直;文武全才,唯有稼轩!烈士远去,英名忧存;幼安词文,历久弥香。峨峨兮丰碑世人仰,欣欣然食粮万古长。

  注解:

  1、语见《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革是]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2、见《宋史》:“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3、见《宋史》:“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4、见《宋史》:“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5、见《宋史》:“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6、见《宋史》:“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7、辛弃疾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

  8、见刘过《送辛幼安弟赴桂林官》

  9、 陈廷焯在《词坛丛话》中云:“稼轩词,粗粗莽莽,桀傲雄奇,出坡老之上。”王国维则云:“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耳。”

  10、王国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