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与菊子妹 隐忍不言的情伤

个人日记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令万千读者仰慕的奇才。他集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于一身,其清颖秀丽之诗、潇洒俊逸之文、清高绝俗之画、缠绵悱恻之小说,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以他的初恋创作的恋情小说《断鸿零雁记》,以惆怅、感伤、忧郁之情细腻地叙述了那场梦萦情牵的爱情故事。因而有人谓其开鸳鸯蝴蝶派之先河。他就是一代才子苏曼殊,初恋情人就是为他们未果的爱情投海而死的菊子。

    

    

图片
 
    1884年,秋,日本横滨。

   
一场秋雨过后,午后阳光明媚,横滨郊区村落里一座座低矮的草房如同一株株雨后冒出的蘑菇,草房子高度倾斜的屋顶上生长着茂盛的青苔。金闪闪的枯草暖暖地享受着饱含雨水的光线,溪水淙淙流向不远的海岸。海岸旁,是近年来文明日益兴盛的横滨港。

   
苏曼殊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秋天。草房里一声响亮的啼哭过后,痛苦的河合若子总算松了一口气。汗水从额头的发梢上滴落,她明亮的眼睛一定忽而爱怜,忽而神伤。环顾四周,这片村落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这一年,若子只有十九岁,和正在香港读书的中国学生孙中山同龄。抱着孩子,她也许在猜想怀中这可爱男婴的未来吧。她可否想到,这个男婴将远离生母,斩断同日益繁荣的东瀛列岛的情缘,四海漂泊?

    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柔弱的河合若子便一个人离开了横滨。那个时候,苏曼殊还酣睡在河合仙的怀里。不知道她走的时候是否流过泪,也不知道她是否憎恨那个给过她爱的男人。

    苏曼殊5岁那年,曼殊随父归国,返故乡广东省香山县的一个小镇。该镇地处山坳。山上松竹遍植,苍翠横空,风景优美。故乡的童年生活虽然给曼殊带来了欢快、欣慰,然而由于其复杂的身世,则时常遭到乡邻和家族的歧视、白眼和冷语。童年的曼殊过早地感受了世态的炎凉,长期压抑的心理逐步形成他孤僻的个性。

    13岁那年,他即自投佛门,后因偷吃鸽肉,杀生犯戒,被逐出寺。

    15岁时,曼殊随表兄东渡日本寻母。次年,其养母河合仙带曼殊至他的出生地,距横滨不远的逗子樱山村。不料此举却发生了一件对曼殊以后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事情,那就是他的初恋。

   
     樱山村河合氏家面临小溪。小溪清流萦回,水光潋滟,景色宜人。距河合家一溪之隔住着一位菊子姑娘,颜似桃花,娇好可入。丽人居处与曼殊卧室望衡对宇,遗憾的是近在咫尺却宛若天涯,日日相望却形同陌路。  


    曼殊此时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对异性有着朦胧而神秘的渴求。他时常为菊子优美的倩影所牵念,悄悄盼望着爱情的降临。

    日子一天天在盼望中落空。如此的精神折磨,使曼殊
变得焦躁不安,神志纷乱。


    忽有一日,一只信鸽落在曼殊窗前,鸽足用红线系有一纸,曼殊随即打开,竟是一片丹霞诗笺,上有菊子姑娘手书诗一首:

    “青阳启佳时,白日丽旸谷。新碧映郊垌,芳蕤缀林木。轻露养篁荣,和风送芳馥。密叶结重荫,繁华绕四屋。万红皆专与,嗟我守茕独。故居久不归,庭草为谁绿。览物叹离群,何以慰心曲”

    诗意温存,充满柔情。原来菊子姑娘也早为曼殊所吸引,苦于无法表达,遂以信鸽传情。

    曼殊为这意外的福音而欣喜若狂,他立刻作书为复。

    眉波传心曲,诗词表爱慕。从此,两人情书往返,殆无虚对。初恋的新鲜、甜蜜使曼殊长期激动不已,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一天,曼殊与菊子同时背着家人越过多摩川到若松町一带游玩。


    一身杏黄色的和服,粉红色的发带,精巧的小木屐。苏曼殊与美丽的菊子在樱花树下安静地攀谈。白鸽用翅膀裁剪着夕阳,海水拍岸,苏曼殊由此感受到了相爱的甜蜜和温暖。


    苏曼殊拉起菊子娇嫩的手,扯开粉红色的发带,瀑布般的头发倾泻而下,菊子的眉上多了一道吻痕,菊子特有的少女体香幽幽地散发出来,将两人包绕在浪漫的氛围中。

    
     
假如,有一天我消失了,你会怎么样?菊子问。
  
    也许每一对初坠爱河的恋人都问过相同的问题。最美丽的东西往往是最脆弱的,因为相爱,所以无所畏惧;因为知道自己的脆弱,所以止步不前。一对颤抖的手牵在一起,也许未必能一生一世,但是一定能留恋一生。


    若松町留给曼殊的余温尚未散尽,菊子再次约苏曼殊黄独舟处晤面,再倾情愫。

    曼殊如约驾舟前往,至夜冷露侵骨,月黯无光,俄顷又降大雨,曼殊浑身淋湿,加之寒风袭人,瑟缩颤抖。这一次终不见菊子身影而更加心灰意冷,扫兴而归。

    曼殊返家后立即写信指责菊子爽约,致他困待终宵。正巧此时,也在横滨谋生的曼殊的叔父悄然而至,
他坚决反对苏曼殊与菊子的交往,认为这是败坏了苏家的门风,盛怒之下闹得樱山村人尽皆知,并当面去质问菊子的父母。

    纸条为证,信鸽传情,羞恼的菊子父母将菊子当众痛打了一顿。  


    曼殊本来心情就不佳,又遭叔父谴责,更加闷闷不乐。偏巧这时信鸽又翩然而至,菊子在来信中解释了未能赴约的原因在于为家人发觉而遭监视,身不由己,心殊歉疚,并约期后会。

    不幸此书又落曼殊叔父之手,犹如雪上加霜,叔叔更怒不可遏,倍加鞭挞。

    菊子闻讯后,为无情的现实所震惊、悲愤和绝望。
她自知与曼殊的结合已不可能,伤心欲绝的菊子一人来到海边,站在礁石上,面对着浩瀚大海,也许只有大海才能给她一丝慰藉。一阵风过,菊子带着满是遗憾的心,纵身跃入水面朦胧的月光中。

     
倾刻之间,芳魂一缕,玉殒香消。

     
就在那时,静坐在冰凉的榻榻米上、恣意地任泪水滴落的苏曼殊,感应到来自大海的哭声。

     
曼殊大恸,痛不欲生。他本是脆弱之人,看到这个情景仿佛想起了曾经在长寿寺出家时做的一个梦。梦里,在汹涌恣意的大海对面的山上,苏曼殊沿着险峻的羊肠小道艰难攀爬,入山求戒。一位飘然的老僧告诉他,他注定此生飘零,累及师友,世事一切于他总成空。

    
     
广州白云山上有一座蒲涧寺,秋霜渐起,云山雾绕。不久,苏曼殊突然出现在寺庙里,一身僧袍,毛发尽落。原来,在菊子去世后心灰意冷的他突然中断了在大同学校的学习,回到广东在蒲涧寺出家。他是否在期盼,异日灵山会上与菊子拈花相笑?

     
寂静的古刹,苏曼殊断绝尘缘,潜心三月闭门修行。那些喑哑的爱与泪水,却无法在禅定中沉寂离去。狂风骤雨的午夜他会突然醒来,梦中涉江采芙蓉的女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恋给曼殊受伤的心蒙上了挥之不去哀痛。。他时常回忆起那段令他心旷神怡、温馨甜蜜的生活,菊子典雅娇玲的形象亦时常清晰地在眼前浮现。

    若干年后,曼殊重游若松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即兴赋诗:“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以后曼殊又以他的初恋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
 
    
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