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前身今又来---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两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

霄龙诗稿

              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团长按番号依次代之。------戴安澜于同古孤城立下遗命
                      
                      挽戴安澜将军
                           枭龙
    安邦挽狂澜,挥师入缅甸。
    唯念国运艰,何计身犯险。
    同古挫敌顽,棠吉定战线;
    敌寇恨入骨,国人皆称赞。
    不料盟军溃,形势忽逆转;
    孤军仍奋战,报国志益坚。
    弹尽又无援,将军犹无怨,
    喋血殒战阵,遗恨野人山。
            
           远征
                戴安澜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其二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附:纪念戴安澜将军

“虎头食肉负雄资,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末成,虚予期望痛何如。”

“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两首悼词,是国共两党最高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为同一位将军所写,他就是在中国抗战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将军——戴安澜。
戴安澜,自号海鸥。安徽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率部下移防抗日前线北平。第二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之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武汉诸役。

鏖战昆仑关

1939年12月,昆仑关。中日两国陆军中各自王牌中的王牌兵戎相见。日军王牌第五师团(板垣师团)21旅团固守昆仑关,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被日军称为“折不断的军刀”。而中国军队中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的,是国内第一个机械化师——第五军200师,师长正是戴安澜。二虎相争,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从12月17日凌晨开始,200师在戴安澜的率领下,与中村正雄旅团进行了近一月的厮杀。其间,戴安澜巡视检查阵地时,被弹片击中而身负重伤,但他仍带伤指挥作战。整个战役,昆仑关在双方之间数次易手,200师与日军在周围山头反复争夺,历经无数次大小恶战。终于将昆仑关这一战略要地牢牢占据。
昆仑关一战,日军第5师团21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该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官死亡率在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 100余人被俘虏,整个旅团被中国军队打成了空壳。打扫战场时,从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这把“折不断的军刀”在折断前于日记中感叹“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
身为一名将领,能够获得以命相搏的对手的认可,是作为军人的最高奖赏。

扬威同古镇

1940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这意味着,苦苦支撑抗日危局的中国几近陷入绝境。当时的中国,从大连、旅顺,到福建、台湾,沿海一线全部在日军手中。因此,每年英美两国捐助的抗日物资,全部由滇缅公路运入国内。日军这手釜底抽薪,使得中国陷入了被困死的险境。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与英军“共同”抵抗日军。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
中国军队的目的是彻底把日军赶出缅甸。而在英军的最高决策层的笔下,缅甸已经在地图上被轻轻地划掉。英国的政策是“先欧后亚”,丘吉尔急邀中国军队入缅只不过是想让中国军队掩护一触即溃的英国大兵们撤退。
虽然如此,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爆发出的战斗力让全世界都为之一震。
1942年3月,缅甸同古,戴安澜麾下的200师与日军第55师团激烈交战。本应固守阵地的英缅军已不见踪影,而日军的军力也远在200师之上,中日两军对比如下:兵员1比2,野战炮1比2(口径不可同日而语),迫击炮1比2,坦克装甲车1比13,空中航空队0比3.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戴安澜下令:“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全师将士士气高昂,拼死作战。
到战役后期,200师已陷入日军三个师团的重围,为避免被围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果断拒绝了美国顾问史迪威的命令,下令200师撤退。
虽然这场战役以200师的主动撤出而告终,但戴安澜硬是在日军三个师团的围攻下将全师完整撤出,没留下一个伤兵,甚至连一份文件也没给敌人留下。
这一战,以少打多的200师伤亡共计约2500人,歼灭日军5000余人。盟军乃至敌方对中国军人有了重新认识,对中国军队再也不敢小觑。史迪威如是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饮恨野人山

随着英军“不抵抗也不合作”运动的进行,日军大举推进,切断了远征军后路,远征军腹背受敌。在日军和“盟友”的双重打击下,远征军被逼上了死亡之路——由野人山撤回国内。
野人山,不仅仅有野人,更有瘴气、毒虫、烈日及各种毒菌。
走入野人山,就是走在天堂与地狱的分界线上。走过去,就是天堂——回到祖国;走不过去,就是地狱——惨死。
建国后,云南保山市政府经常派人去野人山收集国民党帽徽。这些帽徽的大小、材质不尽相同,已无法确定所属部队,唯一能确定的是,每个帽徽,都代表着一名国民党军士兵的生命。
军长杜聿明在过山时病倒,担架兵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建国后,杜聿明被采访时,对野人山只字不提。他不愿想起在他身边倒下的生死战友。
谁也不愿回忆起这样的场景:刚刚还和你互相搀扶着前进的战友,下一刻就悄无声息地倒了下去。你无法拯救他,甚至连哭泣的力量都没有,只能抛下战友枯槁的尸体,继续前进。

野人山是真的有野人的。野人长相像人类,但这种生物的内心更接近野兽。一些将士曾回忆过在野人山遇见野人的遭遇,对此我不愿多提。只想说的是,无论是多么丧心病狂的日军士兵,都比野人更具有人性。
就是在这连绵不断的野人山中,五万余远征军将士再也不能回家去见自己的亲人。
对200师而言,更不幸的是,200师是第五军中最后撤出的,也就是后卫部队。在撤退中,后卫部队往往损失惨重。湘江之战中,红三十四师就是担任阻击任务的后卫部队,整个师伤亡殆尽,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最后断肠自杀,英勇牺牲。
1942年5月18日,在穿越归国途中的最后一条公路时,200师遭受日军大部的袭击,戴安澜身中数枪,倒在血泊之中。
士兵用担架抬着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师长。戴安澜平日里爱兵有加,这个担架是将士们自己用砍下的树枝做成的。
也许是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戴安澜叫来200师步兵
指挥官兼五九八团团长郑庭笈,断断续续地留下最后的嘱托:“如果我殉国了,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
1942年5月26日,缅甸茅邦村。这里离云南只有约100里。全师即将回到祖国,戴安澜却已接近生命的尽头。
弥留之际,戴安澜叫随从替他整理了仪容,并扶他坐起,朝着北方,也就是祖国的方向,看了最后一眼……
最后一眼,一眼深深。
戴安澜牺牲的消息传回国,
蒋介石电令:务必将戴师长遗体抬回祖国。
很多将士将自己的军服盖在师长的身体上,他们陪着敬爱的师长走完了最后一段回家的路。途经保山、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怆然泪下,隆重奠祭戴将军。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远征军出发地,广西泉州香山寺隆重举行了戴安澜将军的国葬,有一万多人前去参加。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辛弃疾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中共有73名师级以上将级军官战死沙场,更有数百万国民党军士兵为国捐躯,戴安澜是他们的其中一员。
70年前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并没有很大的不同。黄河仍然在怒吼中奔腾;泰山仍然巍巍耸立;青藏高原上空的雄鹰仍然在展翅翱翔。
只不过,70年前,18军11师师长胡琏在踏上石牌战场前给父亲、妻子等亲人写了五封诀别书。战斗中,曾有三个小时听不到一声枪响,双方进行着最残酷的肉搏战,11师将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重庆的门户;
70年前,一个日本士兵从一名中国军官尸体的军服口袋里发现了军官证,在看到张自忠这个名字后,在场的所有日军向其行礼,并用上好的木本盛殓;
70年前,方先觉麾下的第十军在衡阳这一狭小地域内,面对从四面围攻的十倍于己的日军,在无粮、无援、无弹、无药的情况下整整坚守了47天,战至最后,其中某个师只有400余人生存;
而70年后,硝烟散去,英雄不再。
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是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敢于担当的人。而戴安澜所代表的为国抛洒热血的人,正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再为国奋斗时,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从不在乎自身安危,心中所有,唯国家与民族。
愿将军安息。

                     戴复东眼中的父亲
戴复东教授说,他永远不会忘记,1942年的早春,在昆明与父亲告别的那个最后一面。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次大战进入决定性阶段。12月23日,日机空袭仰光,拉开了日军侵缅的序幕。在缅的英国军队节节败退,不仅助长了日冠凶焰,而且使中国的大后方暴露无遗。“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的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包括全部的汽油、煤油、橡胶、
汽车配件和90%的药品、钢材、棉纱和白糖等都须从西方进口。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这唯一的联系通道,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3个月。为挽狂澜于既倒,中国政府决定派兵远征缅甸。戴安澜部受命于社稷危难之秋。1942年早春,行军千余公里,直抵缅甸同古城,顶住了北犯的日寇。
“那天,父亲特地从云南保山赶回昆明,与母亲和我们兄妹四人告别。他的车就停在路边,路旁是很大的一片稻田。父亲同我们话别后,就朝汽车走去。拉开车门时,他又回过头来,朝我们笑了笑,摆摆手,就上车了。这一走,就同我们永别了。”
戴教授告诉我,父亲戴安澜将军生平最恨的就是日本侵略者。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复东、藩篱(女)、靖东、澄东均蕴含抗日救国之义。
“父亲当年身为师长,每月的收入还是比较多的。每次发工资他总要拿出一部分捐献给国家,一部分资助生活困难的部下。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四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朴素的好习惯。”
“父亲还十分反对特殊化。有一次我和妹妹去父亲驻地‘探亲’,站岗的士兵看见我们,立即立正敬礼。我们年幼不懂,不知所措。父亲看到后,连忙上前阻止。他告诉卫兵们,这是我的子女,今后他们和我的家属来,你们不要敬礼,直呼其名即可。”

我问戴教授:“戴安澜将军牺牲时,您才14岁。他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戴教授略微沉思了一会回答:“是我父亲对国家、对民族的一腔忠诚,义无反顾。所以我看问题,想事情,总是从大处着眼。只要是对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有利的事,我戴复东就必须去一丝不苟地做好它。”
  
戴安澜将军牺牲后,夫人王荷馨将政府奖予的特恤金20万法币悉数捐赠给了当时设在广西全州的安澜学校。戴夫人告诫四个孩子,要他们像父亲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好好读书,长大成才,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文章评论

草木

将军眉清目秀,看似文人 没想到是一位虎将

关西愚民

@{uin:592495415,nick:农夫,who:1} 惜乎政治原因、英雄湮没不闻

狂人

民族英雄,只因两党斗争而埋没,唉。。。。

策划谋略

我在新华书店看了,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中国英雄

枫露流萤

永远敬佩戴安澜将军。最为欣赏戴夫人对孩子的教诲:"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奉献社会"。

采菊东篱下

[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