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炉时代
个人日记
我读中学那会,那是一个倾家荡产也供孩子念书的年代,当时会宁的教育闻名全国,因为那时候只有教育才能改变我们这些农村放牛娃的命运。在那里我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那里我们度过了现在回想起来最美的青春年华。
初中,我就开始住校,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陪读,况且是在乡下,30多号人挤一个宿舍,睡的高低床,打的通铺。被子、褥子等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到学校就把所有人的褥子进行分摊平铺,这样床就铺得比较平整,每个人的睡觉位置差不多就30cm宽,晚上睡觉时总是抢先拉开被子,倒着钻进被窝,最后一个上床的那个人基本是在左右同床的的夹缝里隔空而睡。半夜里,说梦话的、磨牙的、打呼噜的,各种声音,声声不断。
由于当时学校没有食堂,做饭就在宿舍,灶具煤油炉和铝锅。生活用水自己去河里挑,平日里,早餐是啃家里带来的馍馍,没有热水,就坐在教室边吃馍边看书,渴了跑回宿舍喝凉水。午餐和晚餐是所谓的做饭饭。做饭的时候,场面蔚为壮观,一个宿舍里几十个煤油炉子,一起点燃,大伙是屁股对屁股,肩靠肩的挤在床前排成两行,整个简单的白开水煮面,菜就是洋芋。吃饭时连锅一端,蹲在房檐下的水泥台子上,直接那么狼吞虎咽的解决了。洗锅更为简单,撕张纸,筷子一夹,倒点水,锅里刷刷两拴,水一泼,完了。这一系列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的,剩下的就是看书、再看书!
几天下来,家里拿来的馍馍被烟熏的不能吃了,可回家的迫切心情已全然不顾这些,在星期六的早晨,大伙都早早的起来,把一周吃剩的馍馍,切碎至粉末状,在铝锅里倒点油放在煤油炉子上炒一下,然后再熬上半锅茶,整一个一周最后的早餐。
到了冬天,生活就更加艰难。三九寒天,晚上时常被冻醒。早晨起来,窗台上的毛巾在牙刷缸里结成了冰,没有热水,只好往脸盆里打上还夹杂着冰块冷水,几个人凑在一快,在冰水的刺激下,带着尖叫声,噼里啪啦的几下子就草草了事。
面对高中过高的门槛,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不得不努力挣扎,三年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就到了,残酷的中考把昔日的同床好友硬生生的拉开了,因为能成功踏进高中门槛的还只是少数人。 高中,就要到县城读书了,条件也明显的优越于初中,一宿舍住10个人,还有了水房、灶房、“食堂”,高兴的是衣服,被子等终于可以不被煤油味熏了,宿舍也有暖气可供,而被褥依然要自己从家里带。家里带东西去学校事件艰难的事,特别是每次放完假去学校的时候,中巴车挤六七十个学生,还有整袋子洋芋和面,里面挤的可是连落脚的地方没有。高中三年我是坐村里面的一辆面包车,但是一遇到开学放假,那辆7座的面包车可以挤十七八个人,我记忆中最多的一次挤了十七个人,还没有小孩,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那是怎么挤进去的,而平时他免费帮我们从家里带洋芋和面等生活必需品。
那些年我是11班,和10班的男生在6#灶房做饭,当时比较流行的就是两个人或多个人合伙做饭。我的搭档——老孟,一起做饭的还有煤一、满囤、阿英、孝贤、永东、强子……做饭的场景雷同于初中,不同的是后者是在灶房,前者是在宿舍。
都说高中是最艰难的阶段,它充满着欢乐,痛苦,酸楚,和感悟。早晨6点起床一直到晚上10点休息,全是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还有打扫卫生,接受检查,挨批挨骂。那时候校长一发怒,整个学校跟着抖三抖,学生就只好在这种压抑与紧张的环境中学习与探索。老师骂了听着,打了挨着,事后都没心没肺的原样,整个的高中阶段都和环境在做无谓的抗争,这种抗争也让整个高中阶段很失败,愧疚于老班和所有的代课老师。
如今,那段岁月我们已经走过好久了,仿佛完成了某一个岁月交给我们的任务,因为太美好,所以时时牵挂。可是我们注定要忘记很多东西,有太多舍不得的东西,没有人留住它们,因为记忆在时间面前是脆弱的可怜。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唯有彼此记忆,愁此华年,如此而已。
致那些我们逝去青春!
为了让属于我们会宁特产走得更广阔,让我们的会宁的苜蓿更加升值,一款健康营养保健茶应运而生,甘肃长征药业集团为了打开全国市场!紫花苜蓿速溶颗粒茶,免费向全国赠送3000盒!现在仅剩1000盒,亲,快递费自付哦,全国任何地方邮费都是29.9.我们的紫花苜蓿茶是纯天然绿色保健养生茶!源于童年的苜蓿,对手机族电脑族的眼睛保护有很好的功效!对便秘!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利尿排毒美容减肥紫花苜蓿茶具有一定功效!如果你是爱美女性、电脑族、应酬人士、请抓紧时间抢购!抢完为止。联系电话:高峰:13919889123。
文章评论
兰州福田办公耗材及配件
我当年的煤油炉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