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
个人日记
前阵子在几个县城出差。每就餐时,桌上会有一道独特的菜—栀子花炒蛋,面对满桌丰盛的菜肴,主人总会单独地介绍它,“栀子花,时新土菜,清热解毒,城里吃不到的”。客人们撇开大鱼大肉,夹一筷入口,微微的涩口,淡淡的清香……让我心里浮起大学时光的一件往事。
大学就读的学校坐落在距城区十公里外的郊区,不似现在早已经成了城市的一部分,被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所包围,二十年前除一条水泥路通往一公里外的国道,学校围墙外不是田地就是荒山,学校里的热闹更显托学校周边外的清静。每至黄昏晚饭后,校外的田埂山野总会有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菁菁学生们的身影。
南方的春天雨总是特别多,大雨小雨中雨往往一下就没完没了,在雨水的滋润中田绿了、山也翠了。每年5、6月间,山上这一丛那一落碧绿的野栀子就冒出一朵朵洁白的花儿。野栀子不同于城市里培育的花,人工培育的栀子花(大花栀子)通常叶大、花大而纯白、重瓣,野栀子一般叶稍小,花为单瓣,花色白而透着淡黄,每朵6个花瓣均匀散开,衬托出中间一根嫩黄的花蕊。野栀子虽然花儿小,却极富浓香,花开时满山香气扑鼻,同学们信手摘两朵放口袋里则人走香随,摘一束回寝室就满室飘香。
有一天又是花开时节的傍晚,同学们在山上闲逛,看到一群附近农家的小女孩人手一只小竹篮在满山跑,竹篮里装满片片野栀子花瓣。问她们干嘛光摘花瓣儿呀?小女孩们七嘴八舌的回答“吃”、“回家炒菜”、“很好吃的”……
那是个物质虽不再缺乏却也不丰富的年代,再加上年青人极重的好奇心,一听说这花儿可以吃,而且很好吃的,马上转身加入了采花瓣的队伍。女同学比较矜持,一瓣一瓣的摘了捧在手里,男同学则呼啦啦的边摘边往口袋里塞,个别性子粗犷点的则索性脱了上衣当布袋,七八个同学一会儿就身上满满的都是栀子花再无处可放了。
于是一伙人满身香气、急匆匆的赶回学校,直奔青年老师单身宿舍。每个大学应该都有一批刚毕业不久、年龄不大、下课后爱与学生们打得火热、甚至准备从漂亮的女学生们中间挑选伴侣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吃食堂,但往往宿舍里锅灶碗盆、油盐酱醋通常一应具备的。我们来到年青的教“物理化学”课的老师那儿,他对我们的战果目瞪口呆,也对即将的佳肴充满好奇。
大家把花瓣拢在一起,竟有满满的两大盆,用清水洗净沥干后,一位女同学信心满满的开火掌勺,锅边围着一圈期待的眼神。可能因是在老师家,这位同学只在热锅里小心的倒了一点点油,然后倒进了一盆花瓣,炒了一会儿盐、酱油下去后,大概是由于先前水还没怎么沥干吧,锅里竟炒出了水来。不知道怎么样算是熟了,于是掌勺的索性盖上锅盖。几分钟后打开锅盖,一大盘花瓣已经萎缩成了一团,添上来正好一小盘。
一位性急的同学夹起一口塞进嘴里,其他同学兴冲冲的准备下筷,只见那位同学大叫一声,转身就往外面垃圾桶跑,“呕”的一声吐出了嘴里的食物,憋出两个字儿“苦呀”。掌勺的同学可能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该受到如此待遇,半信半疑的吃了一口,然后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表情,那口菜吞也不是吐也不是的留在了嘴里。其它同学面面相觑了一下,也勇敢的下了筷,然后又一个个的跑出了房间。
老师也尝了一口,立即非常肯定的说,“油放少了,盐放少了,多放点糖”。于是他决定在我们的美女同学们面前亲自表现一下他的厨艺。把剩下的花瓣又用手控了控水,热好锅,倒进了大半锅的油,油冒气后飞快倒进花瓣,一边炒一边放糖放盐,热油快火,房间里马上飘起了勾人食欲的香味。一会儿一盘油光发亮成色诱人的美食捧现在了大家面前。
同学们重拾希望,急不可耐的用筷子用调羹用手一齐伸向了菜盘,老师则站在旁边看着我们这伙似乎是饿牢里放出来的冲向他的杰作,踌躇满志,得意洋洋。须臾……可爱的亲爱的敬爱的老师,不是你厨艺不精、油不够多、糖不够甜、火不够旺,可是,可是,这,这,嘴里确实是苦呀……
周末有同学回家。返校后说他妈妈讲,栀子花一般摘下来后,需要放在清水中浸漂数天,每天需要早晚都换水,保证水质的新鲜,等栀子花瓣颜色浸漂成深色时,才可以捞出来炒菜。但此时大家的新鲜劲儿早已过去,谁也再没有那个耐性去折腾了。
从此每年栀子花开时,大家仍会摘些放在宿舍里。再后来毕业了,同学们劳燕分飞各西东。再后来偶然回母校,学校周围早已是繁华城市,田野没了、青山不再。
只有那栀子花,总在这个时节开在心里。
文章评论
曟
还有这菜啊,
清水百合
静静的读完伴随着栀子花的清香的短文,不想说什么,心理却涌动着挥之不去的感触……
℡幸福59厘米
栀子花闻着就有沁人心脾的清香,竟还有一妙用来炒蛋呀,长见识了[em]e100[/em]
蝴蝶教主
老兄,多日不见,总算更新了。这一捧花香,引来你青春的回忆,呵呵, 感慨中还有许多的回味,象桅子花一样清冽而又浓郁[em]e100[/em]